第3课时 5、4、3、2加几
/
【教学内容】
教材第9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5、4、3、2加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卡片。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1.拍手唱“凑十歌”。
2.口算。
9+5= 9+3= 8+5= 6+5= 7+4=
3.用多种方法计算:7+8=。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知
同学们学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5、4、3、2加几。
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4)计算5+7= /。
(1)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2)全班交流,对学生的合理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方法一:把7分成5和2,5+5=10,10+2=12,所以5+7=12。
方法二:把5分成2和3,7+3=10,10+2=12,所以5+7=12。
方法三:因为5+7就是7+5,7+5=12,所以5+7=12。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要快一些。或在计算时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可以选择哪种方法。
2.计算5+8= /。
(1)学生独立计算5+8,教师巡视。
(2)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的优势。
(3)刚才同学们计算了5+7,现在我们再观察一下5+8这道算式,怎样做能很快算出得数?
3.学生自主学习:4+8= /,3+9= /。
(1)看到4+8,你想到哪道算式?你能很快算出它的得数吗?看到3+9呢?你可以怎样很快说出得数呢?
(2)自由回答。
4.观察、比较。
(1)让学生观察例4的四道算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算出得数的?
(2)引导学生小结,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的加法。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道和例4类似的题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多种方法计算5、4、3、2加几,并选出最喜欢的一种方法。你们还有哪些疑问?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1~5题。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主,合作交流。
有关20以内进位加法,学生已经学过9、8、7、6加几,所以整堂课不再像前面那样教学怎样去凑十,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在出示5+7= /后,让学生先自己独立计算,再小组说一说。这样,既创立了一个合作讨论的氛围,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补充、完善,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取长补短,同时也养成倾听别人说话的好习惯。
2.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里,思维也会开阔、活跃起来。在学习完例题后,引导同桌间互相说一道和例4类似的题目,比起教师直接给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记忆更深刻。
3.尊重学生的思维多样性,鼓励用不同方法计算。
在出示5+7=/后,学生想出很多种方法,教师应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4.本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突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上,每道题要求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5+8,想:因为8+5=13,所以5+8=13。最后引导归纳总结: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得数(和)不变。
[不足之处] 学生计算时使用三种方法的情况都比较普遍,并不能一下就想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计算方法。存在的原因有三:一是学生能接受或喜欢的是三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二是对于较大数加较小数的计算结果不熟练;三是经过前面的学习,形成的思维定势影响。
[再教设计] 新课标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必强求学生一定使用哪种方法。只要是学生熟悉的,能提高自身计算速度和准确率的都可以。
第4课时 解决问题(1)
/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8+8= 6+8= 9+3= 3+8=
2+9= 9+4= 4+8= 7+4=
6+6= 5+6= 7+7= 9+9=
2+7= 5+7= 6+9= 7+8=
二、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主题图)
看,运动会上热闹非凡!还有拉拉队在加油呢!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5主题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1)引导学生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怎样解答?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同桌交流。
①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为什么?
②你是怎样算的?
(3)全班交流,总结所有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数出表演的总人数。1,2,3,4,…,15,一共有15人。
方法二:数出前后两排的人数,再加起来。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算式是:8+7=15(人),一共有15人。
方法三:按性别数,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算。算式是:9+6=15(人),一共有15人。
(4)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为什么?
3.解答正确吗?
(1)这几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2)观察后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小结。
(1)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解决问题时,只能有一种方法吗?
解决问题时,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幅图,就可以获取不同的数学信息,也会找到多种方法来解答,但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用数学知识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想一想,你们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99页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一样丰富多彩。
2.本节课我组织学生在前面计算的基础上,再通过引导学生“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比一比”等形式达到对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学生先做一做,从做的过程中发现方法,再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流出更多的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又有了更深的挖掘,让学生给学生讲方法,反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又让他们自主地总结出计算方法。
[不足之处] 没有把图抽象到学具的操作上,缺少了学生的操作活动。
[再教设计] 学生观察、思考,找到信息和问题后,让学生把看到的信息用学具摆出来,同时结合图,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找准“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并确定解题方法且能正确地解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
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具。
/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准备
1.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
2.一共有多少个球?
/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主题图)运动会上有各种类型的比赛。每个负责比赛项目的体育老师胸前都有一个哨子。在运动会开始前,我们的李老师去领取哨子。(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6主题图)
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就发生在这里。(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三、自主探究,发现方法
1.你知道了什么?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6主题图)观察主题图。
(1)用你的语言和同桌说一说图里的故事。
(2)全班交流。完整叙述: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怎样解答?
(1)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2)全班交流: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
(3)画一画:用彩笔画出点子图分别代表拿走的哨子和剩下的哨子,指出哪部分是原来的。
(4)小组讨论。
①用什么方法计算?②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5)全班交流。
桌子上原来的哨子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拿走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下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7+5=12(个)或5+7=12(个)。
3.解答正确吗?
按照题目的叙述,用学具操作,验证计算是否正确。
4.归纳小结。
(1)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弄清问题,我们做了什么?
(2)看看图中的文字和我们画的图,你更喜欢哪种方式?
(3)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怎么办?
5.编一编,说一说。
像这样的数学问题,你在生活中也遇过,你能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6.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解决“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用加法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就是学习解决“原来有多少”的问题的方法。我们今天又一次用数学知识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99页练习二十三第5~8题。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在“怎样解答”的环节中,首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展示各种方法(这些方法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用“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吗”引出矛盾冲突。接着由学生画一画进一步理解题意,小组讨论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及其中的算理。最后操作学具进行验证。整个环节学生都在自主探究、操作活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进行。
[不足之处] 没能大胆地将任务放给学生,没能充分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的思维框得比较死。
[再教设计] 将课堂大胆地还给学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加强小组合作的建构,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初步理解题意后,直接小组合作,可以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方式讨论交流出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