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科学并不神秘(1.1--1.3)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相的变化规律??B.地球自转方向??C.日本常发生地震???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实验室内有一些危险品存放于特别指定的地点,危险品的容器外有相应的警告标志。图中警告标志表示有毒的是( )
A.???B.???C.??D.
3.实验室加热约 5mL 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D.②③⑤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若酸碱溶液溅入眼睛内,立即用手揉眼睛,随后用大量清水清洗??????????
B.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原瓶中
C.实验室里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有白色固体,为分清是白糖、盐,可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
D.烫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
5.下列仪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组是( )
A.试管——测量液体体积??????????B.体温计——测量人体的温度
C.酒精灯——加热?????????? D.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6.仅凭肉眼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观察时我们会借助工具。下列有关借助工具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B.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人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C.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7.下列不属于定量观察的是( )
A.用手摸桌子的光滑度?????????B.用刻度尺测科学书的长和宽
C.用天平称物体质量??????????D.用体温计测量人体的体温
8.某同学的下列观察结果不确切的是( )
A.绿色植物不一定生长在土壤中???????????????
B.将一根筷子倾斜地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玻璃茶杯中,从上往下看,筷子弯折了
C.澄清的水是白色的??????????
D.食盐加入到水中会慢慢地消失
9.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的选择不恰当的是( )
A.观察蜗牛时用放大镜????????B.现察面包霉菌菌落时用显微镜
C.观察月球时用天文望运镜??????D.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用显微镜
10.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
A.能用眼仔细观察??????????B.能用脑进行深入的思考
C.能用耳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D.能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11.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A.阅读、笔记和练习???B.讨论和交流???C.观察、实验和思考???D.实践和应用
12.在实验室的仪器中,可用来直接加热固体或液体的玻璃仪器是( )
A.酒精灯??????B.试管???????C.量筒???????D.烧杯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给液体加热 ?????????B.闻气体气味
C.读液体体积 ??????????D.熄灭酒精灯
14.下列仪器有“0”刻度线的是( )
A.体温计???? ?B.量筒???????C.刻度尺??? ????D.量杯
15.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
总悬浮颗粒 52 Ⅱ 良
二氧化硫 7
二氧化氮 24
A.用天然气作燃料???B.焚烧垃圾???C.汽车排放的尾气???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
16.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题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B.②③⑥??????C.②④?????D.③④⑤
17.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A.进实验室前一定要对即将进行的科学实验进行充分预习?????????
B.通过品尝来确定实验室中某种试剂的味道
C.用放大镜可以观察一些不太容易被肉眼看清的物体??????
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要先预热
18.下列情景可能发生的是( )
A.有人居然用一块冰将一张纸点燃了????????????????????
B.小明家住南沙,他在家中用不加盖的铁锅将水烧到了 120℃
C.传说中项羽能用手提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提离地面??????????
D.宇航员们在太空中行走时可不通过任何工具而自由交谈
19.某向学通过测定脉搏跳动获得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得出提高运动强度会导致心跳加快的结论。下列能支持该结论的一组数据是( )
A.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 60 次,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 70 次
B.甲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 60 次,甲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 130 次
C.乙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 120 次,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 90 次
D.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 60 次,丁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 115 次
20.为比较蔬菜中维生素 C 含量,小明同学根据维生素 C 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 2 毫升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震荡,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实验结果如下: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2 毫升) 14 滴 18 滴 15 滴 11 滴
据表可知维生素 C 含量最少的蔬菜是( )
A.黄瓜??????B.青椒??????C.芹菜???????D.白菜
二、填空题
21.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1)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______;
(2)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______。(均填序号)
22.在我们探索自然和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通过________能使我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通过________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23.有下列现象: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B.火山爆发;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E.伊拉克战争;F.“神舟六号”上天;G.种子发芽;H.大雁南飞;I.昆虫蜕皮,青蛙冬眠。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________。
24.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对应字母填在横线上:
(1)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
(2)用于取用固体粉末的仪器是________;
(3)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________;
(4)用于加热其他装置的仪器是________。
25.下列是科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A 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 B 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__盖灭。
(3)如图 C 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如图 D 所示,如果试管不干净时,需要________,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三、解答题
26.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下列实验(实验所需器材如图所示):把一个生鸡蛋放入一杯清水中,鸡蛋沉入杯底,往清水中溶入少量食盐,鸡蛋仍沉在杯底,继续溶入食盐,鸡蛋慢慢浮上水面。根据这实验事实,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A 容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鸡蛋在水中会慢慢上浮是因为________。
(3)老师用玻璃棒搅拌时,要注意________。
(4)有人怀疑是由于玻璃棒的搅拌导致鸡蛋浮起来,再也不下沉了,你觉得这种怀疑有道理吗?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他的怀疑?________。
(5)想一想:清水中除了加食盐外,还可以加入什么物质同样能使鸡蛋浮起来?
27.从图中找出同学们的哪些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请试写出两条。
28.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Ⅰ: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如图的火焰中的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Ⅱ: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__。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9.冬季来临,康康家使用电暖器取暖时,却不幸遭遇了火灾.火灾初期,楼道、走廊没有被大火完全封住时,康康用如图所示的方法逃生.
(1)请指出康康逃生的策略及原因.(至少3条)
(2)据查,这场火灾是由电线老化引起的.请指出扑灭这场火灾时的注意事项(答出1条).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解析】A、月相的变化规律是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范围;故A错误;
B、地球自转是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范围;故B错误;
C、地震是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范围;故C错误;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政治事件,不是自然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故D正确。
2. C
【解析】A、图表示易燃,不符合题意。
B、图表示易爆,不符合题意。
C、图表示剧毒,符合题意。
D、图表示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
3. D
加热5毫升液体,需要热源酒精灯③,液体只有5毫升选择试管②即可,试管加热时需要试管夹⑤;故D符合.
4. D
【解析】A、若酸碱溶液溅入眼睛内,立即用大量清水清洗,再涂抹相应的试剂;故A错误;
B、用完滴瓶上的滴管不需要冲洗后放回原瓶中;故B错误;
C、实验室中的试剂不可以随意品尝;故C错误;
D 、烫伤后,首先要先给烫伤处降温,所以用冷水冲洗,然后涂抹烧伤膏;故D正确。
5. A
【解析】A、试管上没有标注刻度,所以无法测量液体体积,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体温计是温度计的一种,用于测量人体的温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于加热物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天平用于称量物体质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6. C
【解析】A、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再用肉眼观察肯定相对肉眼直接观察更清晰,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作用就是观察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但是放大倍数不一样,看到的物体大小也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C、借用工具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观察物体,但不是看到的结论都完全正确,这只是相对而言,错误,符合题意;
D、天体离地球太远,借助天体望远镜能够更清楚的看到他们,得到相对更准确的数字,不符合题意.
7. A
【解析】A、用手摸桌子的光滑度,是较粗略地知道物体的一般性质,属于定性观察;
B、用刻度尺测科学书的长和宽,较精确地知道长和宽具体数据,属于定量观察;
C、用天平称物体质量,较精确地知道具体数据,属于定量观察;
D、用体温计测量人体的体温,较精确地知道具体数据,属于定量观察。
8. C
【解析】A、绿色植物不一定生长在土壤中,比如可以利用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一根筷子倾斜地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玻璃茶杯中,由于光的折射,从上往下看,会看到筷子弯折了,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澄清的水是无色透明的,而不是白色的,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食盐加入到水中,会发生溶解而慢慢地消失,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9. B
【解析】A、观察蜗牛时用放大镜,是正确的;
B、观察面包霉菌菌落时,用放大镜,而不是显微镜,故错误;
C、观察月球时用天文望运镜,是正确的;
D、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用显微镜,是正确的。
10. D
【解析】伽利略通过对吊灯摆动的观察,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能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11. C
【解析】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通过认真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所以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C选项正确,ABD错误。
12. B
【解析】A、酒精灯为热源,不符合题意;
B、试管是可用于 来直接加热固体或液体的玻璃仪器,符合题意;
C、量筒不能用于加热,不符合题意;
D、烧杯要垫石棉网加热,不能直接加热,不符合题意。
13. D
【解析】A、给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长度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不能直接用鼻靠近闻,故错误;
C、读液体的体积,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图是俯视,读数偏大,故错误;
D、熄灭酒精灯,要用酒精灯帽盖住,故正确。
14. C
【解析】体温计、量筒、量杯都没有0刻度线,刻度尺有0刻度线。
15. A
【解析】A.天然气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既不会产生悬浮颗粒物,又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故A正确;
B.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故B错误;
C.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较多的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故C错误;
D.煤和石油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和大量的悬浮颗粒物,故D错误。
16. B
【解析】①用酒精灯的正确加热方法就是外焰加热,所以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不会使试管炸裂;
②如果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由于水和玻璃的性质差异,此时试管会受热不均,从而使试管炸裂;
③试管底部接触焰心因为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较低,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此时液体可能会产生飞溅,但不会使试管炸裂;
⑤在集中加热液体时,要不时的上下移动试管,使试管里的液体均匀受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伤人 ,所以加热时没有及时上下移动试管不会使试管炸裂;
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这样会使试管受热不均炸裂试管。故②③⑥符合题意。
17. B
【解析】A、进实验室前对即将进行的科学实验进行充分预习,有助于更好的进行实验,故操作符合规范,不符合题意。
B、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注意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操作不符合规范,符合题意。
C、放大镜一般可以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可以原来观察一些不太容易被肉眼看清的物体,故操作符合规范,不符合题意。
?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先预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炸裂,故操作符合规范,不符合题意。
18. A
【解析】A、将冰磨成凸透镜,通过透镜的汇聚作用,汇聚阳光可以点燃纸张;故A正确;
B、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不可能达到120℃;故B错误;
C 、手给身体向上的力,身体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向下的力大于向上的力,因此不可能提起自身;故C错误;
D、太空中是真空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需要借助工具才可以自由交谈;故D错误。
19. B
【解析】该实验的结论是提高运动强度会导致心跳加快,则支持其结论的依据应该是不运动或轻微运动每分钟心跳次数要比加强运动后的心跳次数少;故B符合题意。
20. B
【解析】 维生素 C 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相同体积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用维C量相同,所以蔬菜汁使溶液褪色所用滴数越多则维C含量越少,故 维生素 C 含量最少的蔬菜是青椒汁。
二、填空题
21.(1)③⑤
(2)①②④
【解析】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通过量筒内的水高度的改变得到石块的体积,属于间接观察;
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是通过仪器观察要观察的物体,属于间接观察;
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是直接看到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属于直接观察;
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借助体温计得知体温大小的,属于间接观察;
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是通过人的耳朵直接分辨声音,属于直接观察。
22. 观察;实验
【解析】实验和观察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的条件下再现;科学探究需要实验,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验证和得出结论,需要建立假设,需要用证据去证明假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来解释。这些都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重要步骤。
23.ABCDGHI
【解析】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B.火山爆发;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
D.含羞草开花;G.种子发芽;H.大雁南飞;I.昆虫蜕皮,青蛙冬眠,这些都不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是自然现象;
E.伊拉克战争;F.“神舟六号”上天,这是人为因素所控制的,不属于自然现象。
24.(1)H
(2)G
(3)I
(4)F
【解析】(1)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H量筒;
(2)用于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的仪器是G药匙;
(3)用于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是I试管;
(4)用于加热其他装置的是F酒精灯。
25.(1)朝向手心;倒放
(2)灯帽
(3);预热
(4)洗涤或清洗等
【解析】(1)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2)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3)加热试管液体的注意事项:①试管中所盛的试剂不能超过试管的1/3;②加热时,要先预热,以免破裂;(3)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①清洗方法:振荡、刷洗、药洗;②洗净标志: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器壁上出现均匀水膜;③放置晾干: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其它仪器放在指定的地方。
三、解答题
26.(1)烧杯
(2)加入了较多的食盐
(3)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
(4)没有道理,可以先加入食盐搅拌以后再加入鸡蛋
(5)蔗糖、明矾、面碱等均可
【解析】(1)A 容器的名称是烧杯;
(2)鸡蛋在水中会慢慢上浮是因为溶液的密度变大而导致的浮力变大,是向杯中不断加入食盐的原因;
(3)用玻璃棒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
(4)有人怀疑是由于玻璃棒的搅拌导致鸡蛋浮起来,再也不下沉了,可采用先用玻璃棒搅拌好溶液之后,静置,再加入鸡蛋,观察沉浮情况;
(5)清水中除了加食盐外,还可以加入什么物质同样能使鸡蛋浮起来,只需要加入物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即可,如蔗糖、明矾、面碱等均可。
27. 不应在实验室里打闹;不能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
【解析】1学生在实验前要认真作好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以及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不预习不准做实验.
2进实验室时要保持良好秩序,按实验小组顺序就座,实验时要遵守纪律,不准喧哗、打闹.
3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实验步骤,操作要规范,仪器的连接和安装要稳固,取用药品要适量,点火加热,接触药品时要注意安全.实验时如发现异常现象或仪器损坏等情况后,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向教师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4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仔细分析思考,实事求是做实验记录.不经教师允许,不得做规定以外的实验.
28.(1)外焰;内焰;外焰;内焰
(2)A
(3)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位置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时间长短不同等。
【解析】(1)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①是外焰,②是内焰,三层的温度不同,可以使木条不同程度的碳化,温度越高,碳化程度越明显。实验中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可得出结论是外焰的温度最高。根据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的表格分析:内焰的温度最高。
(2)加热试管的合理方法是A;
(3)据实验分析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位置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时间长短不同等。
29.(1)解:火灾初期,楼道、走廊没有被大火完全封住时,逃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有害气体吸入鼻孔;把棉被披在身上,防止火烧伤自己;高处的有害气体较多,所以要匍匐前进
(2)解:因为这场火灾是由电线老化引起的,为防止触电,要先关闭电源后,在用水扑灭
【解析】(1)根据火灾的特点和现场的情况分析解答;
(2)根据火灾是由电线老化引起的分析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