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生数学三年级下册_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教案(共5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小学生数学三年级下册_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教案(共5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11 16: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元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单元难点: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共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轴对称(一)(教材第23、24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副残缺的图片,根据这张图片,你能猜出来这张照片里的建筑吗是吗?
生:天安门
左右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相反的。
二、导学新课
1.观察下面的图片
这些图形是什么?
生:心形,小鱼,双喜字,房子,字母。
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讨论。
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1,3,4,5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即: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2.利用附页中的图1折一折,看一看。
(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认一认,说一说
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你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
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对称轴。
4.小结
上面个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训练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折一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一)

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轴对称(二)(教材第25、26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会。
2.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 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学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
沿对称轴对折,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二、展示新知
1.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按照下面的做法,做一做,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得到对称图案的关键是什么?
(1):先把纸对折。
(2):对折后只做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了。
2.下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想一想,整个图形是什么?
明确: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对称轴的左右两边应该完全重合,所以右边的半个图形应该和左边相同。
实际操作:
沿对称轴对折后,再沿给定图形的边线剪下、打开,验证。
3.将一张纸对折后剪去两个圆,展开后是哪一个?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判断和选择的。
生:观察洞和对称轴间的距离。
三、精讲点拨:
下面的圆距离对称轴近,那么和它对称的那个圆也应该是靠近对称轴的一边的。反之则远。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对称轴(二)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教学反思: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讨论导入新课
观察下面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激趣展示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这6附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
国旗在上升,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旋转风车,推箱子,指针在转动。
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
生: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生: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2.认一认
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旋转。
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3.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生: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用拖把拖地都是平移。
生:旋转门,抽奖转盘,车轮子都是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教学反思: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第4课时
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试一试)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二、操作展示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1):先把棋子向下平移4格,描下来。
(2):把铅笔向右平移3格,描下来。
(3):再把三角尺向左平移2格,描下来。
(4):观察拼出的图形像什么?
2.说一说,铅笔和三角尺是怎样才能平移到图3的位置?
平移铅笔: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下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5格。
平移三角尺: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
也可以先向上平移2格,再想右平移3格。
追问:你是如何找出平移几格后图形的位置的?
生:可以看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看看这几个具体的点平移了几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教材 “练一练”的4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平移的格数就找具体点。
教学反思: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第5课时
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8分)
1.升降国旗 2.拧开水龙头 3.用钥匙拧开房间门 4.拉动抽屉 5.吊扇在空中运动 6.乘坐电梯 7.转动转盘 8.指针运动
属于平移的有:
属于旋转的有:
二、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请各写出两个。
的运动是平移。
的运动是旋转。(6分)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3分,共12分)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上,门的运动是( )。
①平移 ②旋转 ③既平移又旋转
(2)电风扇的运动是( );推拉窗的运动是( )。
①平移 ②旋转 ③既平移又旋转
(3)下面( )的运动是平移。
①转动着的呼啦圈 ②电风扇的运动 ③拔算珠
四、想一想下面的运动,是平移的打“√”,是旋转的画“○”。(8分)
1.小向前面走了3米。□
2.树上的水果掉在了地上。□
汽车的轮子在不停地转动。□
4.火箭发射升空。□
5.风扇的叶子在转动。□
6.拧开水龙头。□
7.大风车在转动。□
8.射箭运动员把箭射在靶子上。□
9.小明推教室的门,门被打开了。□ 10.窗帘被拉开了。□
五、看图填一填。(共8分)
)格。图③向( )平移了( )格。图④向( )平移了( )格。
六、计算。(第1题16分,第2题12分,共28分)
1.直接写得数
53×1 4×200 12+28 10×48
20×3 900÷3 60-45 630÷7
12×50 300×5 3×90 43-17
240÷6 800×9 480÷6 600÷2
2.用竖式计算。
342÷9 928÷8 842÷8
760÷8 560÷8 168×7
七、解决问题。(共15分)
1.一本故事书,我6天看了42页,照这样计算,看完这本105页的故事书一共需要多少天?
2.一辆汽车从曱地到乙地,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7小时到达,结果只用了5小时,实际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3.张师傅和李师傅平均每人每天加工8个零件,你知道他们今年2月份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吗?
4.三(1)班一共有9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他们在植树节一共植树216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测验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