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知道潜水艇、密度计、气球的原理。
【教学重点】
1.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悬浮和上浮时的条件。
2.潜水艇、密度计、气球的浮沉原理,有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3、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教学难点】用力的平衡知识分析和解释物体的浮沉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概括整合→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准备:橡皮泥、苹果、土豆、蜡烛、硬币、鸡蛋、大枣、空瓶、图钉、自制潜水艇、分层溶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课堂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将两个外形一样的乒乓球,完全浸没在水中,问:大家猜想,松手后会怎样?
松手后:一个上浮,一个下沉。
问:同样的两个球,一个上浮,一个下沉,怎么回事呢?
追问:你觉得生活中什么样的物体会下沉,什么样的物体会上浮?
过渡: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感受物体的浮沉
要求:将橡皮泥、苹果、土豆、蜡烛、硬币、鸡蛋、大枣、空瓶、图钉一一投入水中
问:哪些物体会上浮,哪些物体会下沉?
追问:你能想办法让上浮的物体沉下去,让下沉的物体浮上来吗?
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
请学生展示操作方法,不同的做法小组间相互补充。
物体的浮沉条件
引导:刚大家都成功了实现了让物体上浮、下沉和悬浮,那你能不能对应画出三种状态下的受力分析图。(可引导提问:物体在水中受到几个力作用?分别是?学生能分析出受重力和浮力。)
老师进行巡视指导。
对学生的作品引导完善:
问:上浮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漂浮时浮力和重力什么关系?下沉的最终结果时什么?沉底时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引导:根据实验及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沉条件的应用
演示实验:老师演示潜水艇模型。操作使潜水艇下沉、上浮、悬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里发生了变化?
要求:在实验台上有简易潜水艇模型,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组装。
问:应当如何操作,才能让潜艇下沉?上浮?
它使怎样实现浮沉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潜艇模型。尝试解释其工作原理。
演示实验:制作分层溶液。
将糖浆、水、油分别倒入烧杯中,由于密度不同,会分为三层。
问:最上层是什么?为什么油在最上层?
最下层是什么?为什么糖浆在最下层?
请学生分别将花生、鹌鹑蛋、硬币、蜡烛投入液体中。
问:观察它们在哪一层?
你能尝试解释以下原因吗?
引导:物体密度与谁的密度进行比较?
完善浮沉条件:
三、远离烟草。
过渡:在现今社会,吸烟的人非常多。然而
展示:三幅图片。
人在死海中漂浮。
利用盐水选种子。
热气球升空。
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三种不同的现象,却可以用同一个物理规律来解读,体现了物理规律的简洁之美。
小结:引导学术观念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制作该章节的思维导图。
达标测评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时,物体 ,当时,物体 ,当时,物体 。
2.如图所示是学校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A 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或上浮。当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下沉时,烧瓶受到的浮力将 (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 小明同学将一只土豆放人水中,土豆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小明从水中取出土豆,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块,再将它们放入水中,你可以推断( )
A. 大块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
B.小块下沉,直至沉入水底
C.两块都悬浮,处在原位置不动
D.不能判断
4.小李在“造船比赛”中用三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往小船内放入不同质量的物体,它们均能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相等
B.三只小船底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C.小船所装物体越重,受到的浮力越大
D.小船所装物体越轻,受到的浮力越大
学生:“会上浮”。
学生:猜想可能是下沉的小球沉。
学生:重的物体会下沉,轻的会上浮。
?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
学生:小组内讨论。动手进行实验。
?
学生:总结方法:
方法1:将小瓶中水倒出,小瓶上浮。
方法2:将图钉按在蜡块上,蜡块下沉。
方法3:往容器中倒入清水,鸡蛋下沉。
方法4:将橡皮泥捏成空心,做成小船。
方法5:让花生米乘“船”漂浮。
学生:做出三种状态下受力分析图。(若有难度,可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展示,完善后的作品。
学生:分析物体漂浮、上浮、悬浮、下沉的条件。
学生:组装潜艇模型,并进行操作。同时能够观察到,潜艇中水量的多少在发生变化。
学生:分析出密度小,在上。密度大,在下。
学生:观察到花生悬浮在花生油中,鹌鹑蛋在清水中,硬币沉底。
学生:猜想是与密度有关。密度小的会上浮,密度大的会下沉。如果密度一样大,则会悬浮在其中。
学生:与液体密度比较。
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并和大家分享成果。
学生:小组内讨论,并派代表交流讨论。
。
学生:畅谈收获,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使其系统化、网络化。
?
设计冲突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引导,暴露学生的前概念,为后面观念转变打下基础。?
通过动手操作,增加学上的生活经验,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观察听取别人意见的团队意识。
?
?
此处需要联系力的平衡,力的合成,及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点,综合性强,是难点所在,通过作图,可帮助学生厘清个中关系。
学生交流展示成果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浮沉状态是由浮力和重力共同决定的,并非由轻重决定。
将刚刚学完的浮沉规律加以印证,一方面加深了对浮沉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培养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要重视方法的总结和情感的收获。
课件13张PPT。9.3物体的浮与沉活动一 判断浮与沉活动一 判断浮与沉投进去,试一试活动二 改变浮与沉活动三 分析浮与沉????????????物体的浮沉主要取决于它所受到的 和 的大小;
当 时,物体上浮;
当 时,物体下沉;
当 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活动四 总结浮与沉浮力重力浮力大于重力浮力小于重力浮力等于重力活动五 应用浮与沉活动六 完善浮与沉?漂浮?上浮?悬浮?下沉?沉底???人在死海中漂浮盐水选种热气球升空?2.小明同学将一只土豆放人水中,土豆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小明从水中取出土豆,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块。如下图所示,再将它们放入水中,你可以推断( )
A. 大块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
B.两块都悬浮,处在原位置不动
C.小块下沉,直至沉入水底
D.不能判断3.如图所示是学校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A 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或上浮。当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下沉时,烧瓶受到的浮力将 (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当堂测评B下沉悬浮或漂浮上浮C作业:
1.自制一个热气球
2.研究热气球的历史演变和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完成一篇小的研究报告。评测练习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时,物体 ,当时,物体 ,当时,物体 。
2.如图所示是学校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A 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或上浮。当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下沉时,烧瓶受到的浮力将 (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3. 小明同学将一只土豆放人水中,土豆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小明从水中取出土豆,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块。如下图所示,再将它们放入水中,你可以推断( )
A. 大块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
B.小块下沉,直至沉入水底
C.两块都悬浮,处在原位置不动
D.不能判断
4.小李在“造船比赛”中用三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把它们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往小船内放入不同质量的物体,它们均能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针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只小船受到的浮力相等
B.三只小船底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C.小船所装物体越重,受到的浮力越大
D.小船所装物体越轻,受到的浮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