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第四单元《最后一次讲演》最闻一多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高度赞扬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精神, 这也正是我们民族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他是诗人、学者,更是一位民主战士。他坚持正义,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他不畏强暴,不怕流血,视死如归,又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胜利坚信不疑。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鲜明的讲演词。
闻一多先生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
写作背景
《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题目中的“最后”两个字点明了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这篇讲演体现了闻一多的爱国决心和献身精神。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2、揣摩语言,初步掌握并运用文中表情达意的技巧。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文体常识这是一篇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讲演词的语言特点:
1.针对性
演讲要考虑特定的听众、演讲的环境、场合。听众不同,环境场合不同,演讲就有不同的内容、方法。
2.鲜明性
演讲要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见解及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就要立场鲜明、态度明确。3.通俗性
演讲是给人听的,稍纵即逝,听众对演讲中每一句话的含义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要使听众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用简短的句子、口语化的语言,明白晓畅地表达。
4.鼓动性
要达到宣传教育作用,演讲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富有鼓动性。
读准字音卑bēi劣liè 污wū蔑miè
屠tú杀shā 恐kǒng怖
召zhào开 离间jiàn
卑鄙bǐ 蛮mán横hèng
赋fù予yǔ 捶chuí击卑鄙bǐ 多音字间jiānjiàn时间离间横hènghéng蛮横横竖学习词语卑劣:卑鄙恶劣。
污蔑:捏造假象败坏别人的名誉。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蛮横: 强横而不讲道理。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 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我们这一课的讲演稿,为什么能够激起那么多人的反响,成为经久不衰 的一篇课文呢?首先,我们观看一段视频,现场感受一番吧。我们就着电影《闻一多》中的这段讲演,说一下你的感受。分读课文,思考问题1.闻一多先生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
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的?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最卑劣最无耻”“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等褒贬词的使用表达讲演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泄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3.文中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
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的?分析语言1、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反问句。当面责问特务,强烈谴责了反动派的残暴。
(2)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
祈使句。当面命令特务,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3)你们完了,快完了!
感叹句 揭露了敌人的虚弱的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
(4)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反问句 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在讲演中,作者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感叹句: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设问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句: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问题探究11、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
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的一次讲演,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这种情绪的传达是通过感叹句的运用。用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是对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行径的怒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的怒吼。感叹语句,短促而有力,表达效果强烈。 3、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杀,只会偷偷摸摸的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4、演讲者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们”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我们” 指的是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5、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第5段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
“光明”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黑暗”指当时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社会。
6、文章第7段演讲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你体会到了吗?
体会到了。闻一多在讲到“一二.一”运动的时候明显有一种骄傲的情感在里面,所以说是“昆明的光荣”。7、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①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②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③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8、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9、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表达自己的决心: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文章主旨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阅读感悟
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在斗争的严峻关头,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大义凛然,以豪迈的气概跟反动派展开面对面的斗争,这种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不断前进?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这首诗铿锵有声,灿烂夺目,用虚假的美来反衬真实的丑,对军阀统治下黑暗陈腐的旧中国进行了强烈的鞭挞,同时,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
谢谢观看一、为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卑劣 A. liè ??B. lüè ?? ??????????
(二)蔑视 A. miě ??B. miè
(三)鲜血 A. xuě ??B. xuè ???????????????
(四)卑鄙 A. bì ??B. bǐ
二、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与例词中加线字字意不同的一项,将答案写在每题的括号里。
挑拨离间 ????????
A. 间断 ?B. 间接 ?C. 田间 ?D. 晴间多云(??? )
赋予 ????????????
A. 天赋 ?B. 赋税? C. 赋勋 ?D. 禀赋??? (??? )
蛮横 ????????????
A. 强横 ?B. 横暴 ?C. 横渡 ?D. 横行??? (?? ?) ?
三、指出下面两句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1.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
2.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
四、下列两句中人称都有变化,简析这种变化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1. “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
2.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
四、课内阅读,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
1. 归纳这一语段的段意。 ?
2. 文中标有横线的三个词从词性上看是什么词?这三个词强调了什么内容? ?
3. 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说说在表达上起的作用。 ?
4. “这成什么话?”是反问句,将其改成陈述句,与原句作比较,说说原句的表达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