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学习目标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技能
预习探究
1、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准确到 。
(2)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 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3)称量时把 放在左盘, 放在右盘。
砝码要用 夹取。
(4)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 中,把 移回零刻度处。
(5)为了不使天平受到污染或损坏,应特别注意:
①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 ,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 (如 、 )。称量
2、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 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 里。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原理
根据定义式:c(B)=,m=,则m= 。
其关键操作是①准确称取溶质的 ;准确确定溶液的 。
(2)主要仪器
、 、 、 如果溶质是固体,则需要称量,还需要的仪器是 (附砝码)、药匙。
(3)操作步骤
① ;②称量;④转移洗涤;⑤定容。
合作探究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复习巩固: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定义式是 cB=nB/V
科学探究1: 分组实验:准确配制100mL 1.00 mol/L NaCl 溶液。
提供仪器:100mL锥形瓶、100mL烧杯、100mL量筒、50mL烧杯、50mL量筒、250mL容量瓶、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托盘天平、附砝码、药匙、试剂瓶、NaCl固体、蒸馏水。
我们已经探究了准确配制100mL 1.00 mol/L NaCl 溶液的实验思路,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6实验1-5,并参照实验流程图比较与我们设计的思路有无不同之处,对我们的思路进一步完善。
操作步骤(以准确配制 100mL 1.00 mol/L NaCl 溶液为例)
①计算: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5.85 g;
②称量:准确称量NaCl固体;
③溶解:将称量好的 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然后用适量蒸馏水溶解,该步骤操作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④冷却: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
⑤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缓缓注入100mL 容量瓶中;
⑥洗涤: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
⑦振荡:用手轻轻摇动容量瓶 使溶液混合均匀;
⑧定容:将蒸馏水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中,当液面距离容量瓶瓶颈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视线要保持水平)
⑨摇匀:盖好瓶塞 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⑩装瓶:配好的溶液应及时转入试剂瓶中。
图 1-11
注意的问题:(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和1000 mL等。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一般是在20 ℃ 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4)定容时必须使用胶头滴管。
(5)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量”式的玻璃仪
器(指注入量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刻度所示的体积)。
用胶头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液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
(6)若在定容时 因不小心使液面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应该重新配制。因为液面超过刻度线时,就意味着所配溶液的浓度已不符合要求。
讨论:(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后的溶液注入到容量瓶中?
(2)如果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最后配制成的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大了还是小了?
(3)你是用什么仪器称量氯化钠固体的?如果是托盘天平,你称量的质量是多少?与计算量一致吗?为什么?
问题1: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析实验中的误差呢?
提示:根据cB==判断.其他正常时,凡是使 m 或n增大的因素,使cB偏大;凡是使m或n 减小的因素,使cB偏小;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使cB偏小;凡是使V减小的因素,使cB偏大。
问题2: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填写下表: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因变量 c
M(溶质) V(溶液)
托 盘 天 平 1、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2、调整天平零点时 游码未放在零刻度线处
3、药品 砝码左右位置颠倒 且使用了游码
4、称 量 易 潮 解 的 物 质(如NaOH) 时间过长
5、溶质中含有其他杂质
6、溶质为已风化的物质 (如Na2CO3?10H2O)
量 筒 7、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仰视读数
8、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读数
烧杯及玻璃棒 9、溶解前烧杯内有水
10、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出
11、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容 量 瓶 12、未冷却到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13、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流出
14、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15、定容后,经振荡、摇匀、 静置、液面下降再加水
16、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17、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18、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19、配好的溶液转入干净的试剂瓶时,不慎溅出部分溶液
强调: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
(1)误差:a、系统误差:由实验仪器引起的误差,这种误
差是无法避免的。
b、偶然误差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误差,这种误差可以避免
(2)由cB=nB/V知 浓度与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有关。
①称量时引起的误差:
使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a、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经锈蚀;
b、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 仰视读数 使得液体溶质的体积偏大,等等。
使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a、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
b、砝码有残缺;
c、在敞口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其他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时的动作过慢;
d、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 俯视读数 使所得液体溶质的体积偏小,等等。
②用于溶解或稀释溶液的烧杯、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致使定容后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③转移或搅拌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④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 造成定容时的溶液的实际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液体体积,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⑤在给容量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增大,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俯视刻度线会使溶液的体积减小,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思考与交流:认真思考教材P17[思考与交流]
归纳:1、 以硫酸为例,讨论不同浓度的溶液在性质上可能会出现什么差异。
提示: 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 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
2、如果将5 mL浓硫酸稀释为20 mL的稀硫酸,得到的稀硫酸与原浓硫酸中所含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吗?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提示:将5 mL浓硫酸稀释为20 mL稀硫酸,得到的稀硫酸与原浓硫酸中所含 H2SO4 的物质的量相等。这是因为稀释前后 H2SO4 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所以两种溶液中 H2SO4 的物质的量相等。
科学探究2:用浓溶液来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
讨论选择仪器,设计实验方案。
配制步骤:
计算 → 量取 → 稀释 → 冷却转移 → 移液 → 洗涤 → 振荡 → 定容 → 摇匀 → 装瓶贴签
仪器:量筒(或更精确的仪器)、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思考讨论:与用固体来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方案有何不同?
探究学习:用浓溶液来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时如何计算所需浓溶液的体积?
问题3: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
提示:将溶液用水稀释或去水浓缩时,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但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溶质的物质的量也不变。
由此可得公式:c浓 ×V浓=c稀×V稀
例题1 实验室欲配制0.5 mol/L的 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
①烧杯 ②500 mL量筒 ③100 mL容量瓶 ④500 mL 容量瓶 ⑤玻璃棒 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该实验中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 。
(2)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3)配制步骤:①计算:根据nB=cB?V可知n(NaOH)= ,则 m(NaOH)
= g。
②称量:用 准确称取NaOH固体 g。
③溶解:将称好的NaOH 固体放入 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用 搅拌,并冷却至室温。
④移液:将烧杯中的溶液用 引流转移到
⑤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 次,并将洗涤液都注入 中 ,轻轻摇动使溶液混合均匀。
⑥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部刻度线下 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相切。
⑦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答案:(1)①④⑤⑥ 胶头滴管 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
(2)检查是否漏液 (3)①0.25 mol 10.0 ②托盘天平 10.0 ③烧杯 玻璃棒 ④玻璃板 容量瓶 ⑤2~3 容量瓶 ⑥1~2 cm 胶头滴管 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
变式训练 1、(1)用18 mol/L 硫酸配制100 mL 1.0 mol/L 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100 mL量筒 B、托盘天平(附砝码) C、玻璃棒 D、50 mL容量瓶 E、10 mL量筒 F、胶头滴管 G、50 mL烧杯 H、50 mL容量瓶
实验时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入编号) 。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 cm处,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处1~2 cm,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变式训练 2、实验室用ρ=1.84 g/cm3、98.3%的浓 H2SO4 配制200 mL浓度为0.46 mol/L稀 H2SO4溶液。下列是有关的实验操作,请按顺序把操作步骤填入括号内
A、将容量瓶中的溶液倒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B、将浓 H2SO4 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盛有80 mL 蒸馏水的烧杯中并小心搅拌
C、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浓H2SO4
D、把已冷却的 7# ,.& 溶液沿玻璃棒小心注入容量瓶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且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中,摇匀
E、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凹液面的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F、加盖反复颠倒摇匀
G、继续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直到离刻度线1~2 cm处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 )→( )→( )→( )→( )
例题2 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下列操作使得到的溶液浓度偏高、偏低、还是不变?
(1)用量筒量取液态溶质,读数时俯视量筒,则所配溶液的浓度 。
(2)将取样品的药匙用水洗涤,洗涤液倒入容量瓶,则所配溶液的浓度 。
(3)定容摇匀后,有少量溶液外流,则所配溶液的浓度 。
解析 (1)正确的读数方法应是视线与量筒刻度线保持水平,俯视的结果使得所量取的液态溶质的体积小于计算值,所以配制出的溶液浓度偏低。
(2)药匙上的药品并未称,洗涤后转移入容量瓶,使得溶质的质量增大,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
(3)定容摇匀后,溶液的配制已经结束,从中任意取出一部分,浓度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剩余溶液的浓度不变。
答案:(1)偏低 (2)偏高 (3)不变
变式训练 3、下列操作中 使所配制的溶液中 H2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
A、将稀释后的硫酸转移至容量瓶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将烧杯内的稀硫酸向容量瓶中转移时,因操作不当使部分稀硫酸溅出瓶外
C、 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溶液凹液面高于容量瓶刻度线,此时立即用滴管将瓶内部分液体吸出,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D、用胶头滴管加水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来定容
反思感悟
1、主要仪器: 。
2、操作步骤: 。
3、误差分析: 。
阅读材料
鲜花保鲜液的成分
鲜花固然美丽,可是“好花不常开”再美丽的鲜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但当鲜花插入配制好的营养液中时,可保存相当长的时间。
资料显示:鲜花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为:
1、营养剂:营养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能量,改善鲜花营养状况,促进其生命活动。常用的有蔗糖、维生素C等。
2、杀菌剂:能降低微生物对花枝的影响,可杀死各类真菌和细菌,同时还能减少花茎维管束组织的生理堵塞。常用的有高锰酸钾、阿司匹林、食盐等。
3、无机盐:能增加溶液的渗透压和花瓣细胞的膨压,有利于花枝的水分平衡,延长鲜花寿命。常用的有硫酸钾等。
4、有机酸: 有机酸可降低保鲜液的pH。低pH 可抑制微生物滋生,阻止花茎维管束的堵塞,促使花枝吸水。有些有机酸还有抑制乙烯产生的作用。常用的有柠檬酸、苯、酚等。
5、乙烯抑制剂:可抑制乙烯的产生和干扰其作用,延缓鲜花衰老进程。常用的有硝酸银、乙醇等。
6、水:是保鲜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