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动物的行为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学会描述各种动物的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行为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形式,概述动物行为的意义。
(3)学会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形成在科学探究中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
三、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实验方案。
四、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视频,情境导入[来源:学科网]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大自然为我们展现了动物行为的千姿百态,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在忙些什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动物世界。
观察、感受动物的行为。
理解动 物行为的概念
播放视频,引入动物行为的概念。
同学们观察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各有怎样的活动呢?
自然界中类似的场景随处可见。无论是青蛙冬眠,树懒蛰居,还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我们把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反应的表现形式,称为动物的行为。
描述动物的活动,讨论、总结动物行为的一般特点,得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研究探讨不同类型的动物其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展示图片,组织学生探讨动物的争斗行为,觅食行为和防御行为:
根据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动物的行为类型。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刚才的观察,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动物的行为,说说这种行为有什么特点,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讨论:
1.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动物行为,说说这种行为有什么特点?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意义?
2.你还能列举动物行为的其他例子吗?
在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过程中,一方面让其他学生质疑,一方面教师及时地引导和补充。
投影:争斗行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发挥你的想象,两只雄斑鹿为什么打架,结局怎样?
(2)你还能补充其他动物争斗的例子吗?
(3)这位同学提到院子里猫和狗之间的战争,是否属于争斗行为?
(4)概念:争斗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经常为了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而发生争斗。
(5)意义:争斗行为使强壮的个体获得了更多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机会,提高了种群的整体素质,对种群的发展有利。
投影:觅食行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特点:老虎通过捕食斑鹿获得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是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需求。
(2)老虎威猛而迅速的捕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独特的觅食方式?
(3)概念:我们把动物通过独特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称为觅食行为。
(4)意义:从环境中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投影:防御行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动物怎样逃避天敌、死里逃生呢?角蜥为我们得出了答案。
(1)概念:动物对付外来侵略,保护自身或群体中其他个体的行为。增加了自身和种族生存的机会。
(2)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高超的防御本领呢?
大自然并不总是充满争斗,也有美丽和温情的一面。[来源:Zxxk.Com]
视频:鸟类的繁殖行为
(1)我们刚才观察了鸟类的哪些活动?你们能举出其他事例吗?
投影:繁殖行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概念:动物在繁殖过程中表现出的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与繁殖相关的行为,统称为繁殖行为。
(3)意义:提高动物的繁殖能力和后代的存活率,有利于种族的延续。
动物的行为常常化作文人墨客笔下的优美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可以归属为繁殖行为,“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归属为迁徙行为。
投影:迁徙行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某些动物每年在一定的季节,有规律的、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长距离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
动物为什么要历经艰险地长途跋涉呢?
到目前为止,我们介绍了几种动物行为?你能判断下列动物的行为类型吗?
投影:各种动物行为类型的图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视频和图片,讨论、交流、认识动物的争斗行为,觅食行为和防御行为。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说出争斗行为的特点和意义,补充其他动物争斗行为的实例。
说出觅食行为的特点,了解这些行为对生物自身生长繁殖的意义,举例补充其他动物觅食行为,并说出防御行为的特点和意义,补充举例其他动物的防御行为。
观看视频,描述图片或列举生活中动物的繁殖行为,讨论交流。
了解迁徙行为的特点及对生物自身的意义。
判断动物行为的类型。
通过社群行为特点的描述,总结概括动物行为特点,引出“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课题
投影:社群行为(以蚂蚁为例,探究社群行为的特点)
有一种小小的生灵,家族成员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生活总是忙忙碌碌而又秩序井然,那就是社群生活的——蚂蚁。
同学们想一想,社群行为是一群动物简单的聚集吗?还有哪些社群生活的动物呢?[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1)特点:社群行为是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行为。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2)意义: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3)举例:蜜蜂、狼、大象、狒狒等都是社群生活的动物。
请同学们回顾学过的内容,总结动物行为的共同特点:
(1)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2)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相互渗透,有时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就像具有社群行为的蚂蚁,它们的生活中同时存在繁殖、争斗、防御、觅食等行为。你曾经蹲在地上观察过蚂蚁觅食吗?我们怎样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呢?
总结社群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
概括动物行为的特点,认识这些行为对生物生长繁殖的意义。
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实验方案
组织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实验方案:
首先,请同学们提出一个与蚂蚁觅食有关的问题。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怎样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设置对照实验?
(2)各种实验材料应如何使用?
(3)主要观察记录哪些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
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点评,强调单一变量的原则,例如,探究颜色对蚂蚁觅食行为的影响时,可以选用白芝麻与黑芝麻,红糖与白糖,红西瓜瓤与黄西瓜瓤,醮了糖水的彩色纸片等作为对照实验。探究气味对蚂蚁觅食行为的影响时,可以选用盐和糖,浸泡了等量盐水、白糖水、白醋、清水的棉球等作为对照实验等等。各种实验材料要与蚁穴等距离同方向摆放,界限清晰。采用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记录觅食蚂蚁的数量,判断蚂蚁的觅食途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各小组讨论与分析蚂蚁的生活习性,提出问题,并作出相应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代表交流实验方案。其他同学提问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拓展探究
播放视频:部分学生课外实验场景(激励同学们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同学们,你们还想探究动物的什么行为呢?还有哪些更好的研究方法?投影上的同学都做了哪些实验,有什么不足,给你怎样的启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各种动物的行为吧!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周围的生态环境,关爱小动物。期待着你们更精彩的发现!
同学们,再见!
观看部分学生在校园里进行相关实验的场景。学生善、实施实验方案,感受自然的奇妙,激发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