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8.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11 08:3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实验探究法
五、课前准备
1.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学生实验。课前布置学生设计“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的实验方法,准备课上交流。
2.教师准备有关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地球上的生物都要呼吸,而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尤其是现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量的燃料的燃烧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可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氧从何来?二氧化碳哪去了?大自然是怎样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的?
如何用实验证明呢?
学生看图说话
学生议论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图片直观形象,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温室效应”。
探索新知
一、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在第四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淀粉,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是有机物吗?还有没有其他成分,是什么成分?今天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讨一下。
教师演示实验,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金鱼藻,看它在阳光下是否放出了气泡。
(实验材料:水生植物如金鱼藻,选取的水生植物应该是幼嫩的、生长旺盛的)
那么金鱼藻产生的小气泡是什么成分呢?(演示实验)
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集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瓶子,并告诉学生1瓶为氧气,2瓶为二氧化碳,然后将快要熄灭的木条分别伸入1、2两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
打开橡皮塞,迅速将快要熄灭的木条伸进管中,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并与1、2两瓶中的燃烧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并预测金鱼藻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可能放出什么气体?
(过渡)那么任何事物都不会凭空产生,氧气是由什么物质转化而来呢?
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看书本P80图,让学生思考:
1)这个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你能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3)此实验设立了几组对照实验?
4)书本上为什么丙中不放植物?
5)甲丙能否为一组对照实验?
6)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需要的条件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叶绿体
(过渡)我们知道了: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其他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自己都要呼吸,吸进氧呼出二氧化碳,这样大气中的碳—氧如何保持平衡呢?
三、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看书本P82图,让学生思考:
(1)生物圈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是怎样进入生物体内的?
(3)碳—氧平衡会打破吗?在什么情况下会打破?我们应当怎样预防?
探讨,思考,尝试设计,得出最终方案。
仔细观察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1:看到漏斗中的金鱼藻中有一个一个的小气泡产生。
学生2:看到漏斗中有气泡向试管中移动。
课件展示
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提示: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针对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答案。
熟练探究步骤,引导学生针对具体事宜开展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同学间合作协作完成问题的能力。
知识应用
(1)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谈谈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原理。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再继续增多,将会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什么变化,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2)作为生物圈中一员,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空气永远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积极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建议参加当地的绿化活动,可以对学校绿化或社区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可以参加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活动。
运用已有知识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回顾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以板书形式归纳
通过归纳,巩固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
导学案
精讲精练
板书设计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三、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呼吸作用、燃烧等
七、教后反思
初中生物学科中的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知生命的特征,体验生命的历程,感悟生命的意义,反思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珍爱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本课的重难点就落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关系上,通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珍爱绿色生命、保护绿色生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