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2.2.2《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2.2.2《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11 08:4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运输物质的器官──心脏 

?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第二单元第二章是按照人体的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安排的。本节内容对全章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材这样安排,符合生物体的结构顺序,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循环系统)的相关知识,知道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管的种类和功能。心脏是“生命之泵”,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整个血液循环的中心,因此,本小节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本章最后一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的重要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此外,由于初一学生没学过脊椎动物心脏的知识,也没有血液循环的初步知识,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难度,不太好理解,所以首先让学生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这是基础,心脏收缩和舒张时,房室瓣和动脉瓣如何动作以及如何控制血流的方向是难点,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来突破,以便于学生掌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 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及心脏所连的血管。
3. 解释心瓣膜的开关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4. 描述心输出量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 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提高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心肌壁的厚薄与功能相适应;心脏瓣膜的开闭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六、教学方法
类比分析、自主探究、直观教学、归纳总结。
七、课前准备
心脏模型、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 ?
?
类比分析
?
?
?

导入新课
?
?自主探究
?
1、小组合作
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前两节学习了物质运输的载体和管道,分别是血液和血管。我们知道了血液只有在血管中不停地流动,才能起到物质运输的作用。那么,血液流动的动力到底来自哪里呢?
利用多媒体展示抽水的水泵图片。
心脏是如何来提供动力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图片,分析比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心脏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使学生联想到水泵和心脏具有相似的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心脏为什么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自然萌生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心脏的好奇心。
?
【摸一摸】摸摸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 判断并说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
【看一看】看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和完整的心脏,说出心脏的具体位置和形状。
【摆一摆】观察心脏模型,尝试着摆出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时,区分心脏的各个方位。
【比一比】握紧拳头,比比谁的大。心脏的大小和本人的拳头相近。

通过切身体验,表述自己的心脏的位置。
观察“人体体腔解剖图”,进一步确认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
成员之间相讨论、合作,学会区分心脏的前后、上下和左右的方法。
心脏的上方连着血管。心脏的形状是桃子状,桃子尖向下,偏向左方。
现场做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体验学习和表达交流,自主构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确位置”知识。
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心脏模型,更加直观、清晰,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心脏位置的认识。
小组合作,锻炼的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并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回忆捏完整的猪心脏的感受,并描述。
回忆肌肉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的功能肌肉能够收缩和舒张,与它输送血液的功能有关。

心脏很软,很有弹性,推测,心脏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
?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根据结构特点推断功能,促进学生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并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心脏的 结构
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的血管
(2)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
心脏的 工作过程
(3)观察心脏壁的厚度
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动着,心脏压送出的血液总能沿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这是为什么呢?

思考、回答
小组同学合作,参照课本上的彩图,探究解剖好的心脏,了解心脏的结构。
【探一探】
1、心脏由哪几个腔构成?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在这些腔中,哪些是相通的,哪些是不相通的?
3、心脏的每个腔是否都连接血管?分别连接哪些血管?
4、相通的腔以及腔与血管之间是否有瓣膜?若有,分别位于什么位置?
提出问题:推测瓣膜的作用。
演示心脏灌流实验:观察水从什么地方流出,思考为什么?
如果从肺静脉注水,水将从______流出;
如果从主动脉注水,水将从______流出;
如果从上腔静脉注水,水将从_____流出;
如果从肺动脉注水,水将从______流出;
试着用箭头将血流方向标出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的肌肉发达,能够有节律地收缩,就像抽水用的泵一样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那这个“泵”是怎样工作的?
PPT展示心脏的工作示三幅示意图:
1)左右心房收缩
2)左右心室收缩
3)心房和心室均舒张
引导学生分步观察心脏每跳动一次经历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每一个过程中心房、心室、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变化及血液流动方向。
5、心脏不同腔的壁的厚度是否一样?若不同,哪些厚一些,哪些薄一些,最厚的是哪个腔?你能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吗?

1、心脏由四个腔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心脏的左右不相通,同一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通的。
3、心脏的四个腔分别连着不同的血管。
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室 肺动脉,左心房 肺静脉,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分析、总结规律: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
4、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膜状的结构存在。动脉向里看,在与心室相连的动脉基部也有膜状的结构。
房室瓣和动脉瓣。
观察、描述房室瓣、动脉瓣的位置并猜测其作用。
总结瓣膜作用:防止血液倒流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后回答:
1)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
2)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
3)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血液经静脉回流入心房。
?
巧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学生有条不紊地观察、记录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主构建心脏的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根据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易到难地逐个掌握,从而使形成的概念清晰、具体,易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各种直观教具可加深领会知识,同时学会利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新的观察。
利用多媒体演示心脏的工作过程,使知识变得动态、真实,给学生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感性材料。
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心脏的工作过程。
心房收缩将血液压至心室,心室收缩将血液压至全身,射血的距离长,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同理,右心室收缩将血液压至肺,左心室收缩,将血液压至全身,距离最长,所以左心室壁最厚。
5、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左心室壁最厚。

3、心率和心输出量
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每搏输出量:心脏每收缩一次射出的血量。
3.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意义:心输出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心脏工作能力大小的标志。?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率比一般人慢。心肌发达,心脏搏动有力,每搏输出量大,在安静状态下,只要较少的心脏搏动次数就能达到普通人的心输出量。

计算数据
成年人75次/min
70mL

5250mL
讨论: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心脏更健康?
跳绳、跑步、进行有氧运动、打篮球……
通过算一算,了解心脏强大的工作能力,学会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

提高认识,进而关注身心健康,加强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4、归纳总结
教师用PPT展示心脏的解剖图,引导学生齐声朗诵描述心脏的小诗:
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其中的意思,总结归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鼓励学生运用心脏的结构知识,画出心脏结构模式简图。

观看图片、朗诵诗歌,回忆本节学习的内容,讨论分析诗歌的每一句所包含的意思,归纳心脏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画心脏结构模式图,学习小组的代表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及时把所学的知识归纳整合,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图,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记忆和提取,树立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意识。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