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下物理 10.1 认识分子 课件 (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八下物理 10.1 认识分子 课件 (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11 19:4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10.1 认识分子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从猴子分糖说起
  老猴子得到一块糖,小猴子都要尝尝甜味。老猴子想出了个好办法——用刀子把糖切成两半,取其中的半块溶到水里让小猴子尝。小猴子学会了这个妙法,每天切去一半,留下一半,问这样下去会不会永远尝到甜味呢?
  我国有句古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那意思就是说,一尺长的短木棍(棰),每天割下一半,这样下去永远割不尽。是这样吗?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古代的思想家曾对此作过许多猜想,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前460-前370)。
  德谟克里特经过长期观察,不断地思考:
  屋檐滴水时间长了,为什么能“水滴石穿”?
  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为什么会变小?
  铁铲用久了,为什么会变薄?
  走近花园,为什么很远就能闻到花香?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年),古希腊的属地阿布德拉人,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古希腊伟大哲学家留基伯(约公元前500 - 约公元前440年)是他的导师。  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大学是以它的第一位赞助人——约翰·哈佛的名字命名的,约翰·哈佛铜像是校园里最著名的地标,每天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由于传说触摸铜像的左脚会带来好运,所以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会使劲摸一把,期望自己或者子女有朝一日能考上哈佛大学。久而久之,这只左脚在世界各国游客的“偏爱”之下被摸得铮明瓦亮,相比之下,无人眷顾的右脚则显得“黯然失色”。  德谟克里特认为,石块、铁铲、铜像的手、花粉……它们是很微小地一点一点散失的。因此,他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
  德谟克里特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原子,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可分割的颗粒”。
金钥匙
  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由于物质的微粒非常微小,人们无法用肉眼进行观察,因而,研究物质结构时,经常需要猜想。什么是分子
  继德谟克里特的猜想之后,历史的脚步又迈过了近两千年,化学家终于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A.Avogadro,1776-1856)首先把它叫做分子(molecule)。我们常见的各种物体,例如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大小、轻重有何不同,也不论它们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理变化
  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
  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变化,我们可以将他们分成二类。
  一类像冰山消融、电热丝升温一样,在变化中没有其他的物质生成,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另一类像钢铁生锈、木炭燃烧一样,在变化中有其他的物质生成,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光泽、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延展性、熔点、沸点、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等。DNA(脱氧核糖核酸)大分子结构图变种禽流感病毒分子C60分子示意图信息浏览
  古代思想家对物质结构曾提出过很丰富的思想。
  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古代就有一种五行说,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希腊人则提出四元素说,认为水、火、土、气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东西,它们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自然界的一切物质。战国时期成书的《中庸》里写道:“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意思是说,世界上存在着很小很小不可能再分割的东西。其实,这就是原子思想的萌芽。五行生克与中医理论五行生克与中医理论分子的大小
  分子很小,用普通的显微镜无法看到,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来进行观察。
  研究指出,大多数分子直径的尺度,其数量级为10-10m(0.1nm)。分子的质量也很小。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
数量级
  数量级是指数量的尺度或大小的级别,每个级别之间保持固定的比例。通常情况下,数量级指一系列 10 的幂,即相邻两个数量级之间的比为 10。例如说两数相差三个数量级,其实就是说一个数比另一个大 1000 倍。电子显微镜大肠杆菌水晶花珊瑚礁扫描隧道显微镜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搬动原子圈起来的“运动场”[活动]
  想象分子的大小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些数据去想象分子的大小。
  ⑴一小滴油酸的体积约为 cm3,把它滴在水面上散开后,可形成厚度为10-10m的薄油层。由此可推断,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
  ⑵分子的体积很小,通常1cm3的空气中,约有2.7×1019个分子。在一个容积为1cm3的小盒子上开一个小孔,如果每秒让1亿个空气分子跑出来,要经过9000年,容器中的分子才能全部逸出。假如有这么多数目的砖块,它们不仅能将地球铺满,而且其厚度可达120km。  ⑶28g的金可以拉长为65km的极细金丝,而金丝的直径仍比金分子直径大得多;
  ⑷2500万个水分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成一行,长约1cm;
  ⑸如果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们大小的比例就好像乒乓球与地球之比;
  ⑹如果用铁的分子,一个挨一个地从地球排成一条分子大道,直到太阳,这条分子大道要长14950万千米,共需5×1020个铁分子,而这些铁分子的质量却只有50毫克。
  人类通过数千年的探索,终于认识到自然界中的一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一种极小的微粒。  1.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2.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意思是“不可分割的颗粒”。
  3.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首先把它叫做分子。
  4.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5.大多数分子直径的尺度很小,其数量级为10-10m(0.1nm)。分子的质量也很小。
  自然界中的一般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一种极小的微粒。知识小结  一块糖不但可以分成许多小碎块,还可以捣成粉末,这糖粉依然是甜的;一根木头可以用锯子把它锯得很短,那锯末虽然比米粒还小,却仍然有木头的性质。不但固体能分割成很小的微粒,液体也是一样,把一小滴墨水滴入装有清水的杯中,水就会被染上颜色。
  任何物质都可以分割成为极小的微粒,这就叫物质的可分割性。
  那么,能不能无限地分下去呢?
  把小滴油洒在平静水面上,这时油就在水面上四处扩展,同时油层渐渐变薄。如果油可以无限地分割成小小微粒,那浮在水面上的油层就应当能无限地扩展。但是,油还没有布满整个水面就不再扩展了,可见油层不可能再变薄,分割是有限度的。
  一尺长的木棰,用锯子或者快刀去分割,“日取一半”,分到第30天时,那“刀”就切不动了。要想再分,也只能用别的办法,用机械办法是办不到的。而用化学方法再分,分出来的更小微粒却不再具有木头的性质了,分割是有极限的。保持原有物质的一切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就是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而且具有这种物质一切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木棰是用木头做的,木材是由纤维素分子组成的。纤维素分子链的每个环节的大小约为五亿分之一尺。一尺木棰,日分其半,分到第29天只剩下五亿分之一尺了,到第30天去分就是去分分子了。分子是不能用“刀”分开的。要是用其他方法分,分出来的也不再是纤维素,而碳、氢、氧等等,根本没有了木材的特性。老猴子的糖,也是一样,分到分子以后,再分解出来的就不是糖,也没有甜味了。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它们在性质上和分子有着本质的不同。食盐的分子是由氯和钠组成的,氯和钠是没有咸味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1.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cm,它是分子直径的多少倍?地球的直径约为1.28×104km,它是乒乓球直径的多少倍?比较这两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两者倍数差不多。  2.某位中学生深吸一口气,约能吸进空气1.0×103cm3空气,相当于一口吞进多少个空气分子?
  3.观察下图,设想把一块铜分成两小块,再把每小块一分为二,一直这样分下去,分到什么时候仍能保持铜的性质呢?
  分到一个铜原子时,仍能保持铜的性质。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首先把能保持物质____________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______。
  2.分子很小,现有直径为1.0×10-10m的某分子,要将______个这种分子一个接一个排列才能达到一粒芝麻的宽度(1mm)。
  3.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并把这种物质的微粒叫做
  A.微粒  B.分子  C.原子  D.电子
  4.水分子很小,其直径大约为
  A.4×10-12m  B.4×10-9m
  C.4×10-20m  D.4×10-10m化学性质练习分子107√√  5.关于分子直径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约为0.1mm   B.约为0.1μm
  C.约为0.1nm    D.约为0.1dm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一个细小的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一个的水分子
  C.把一铁块锉成极细小的铁粉,一粒铁粉就是一个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单个分子
  7.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A.中子  B.原子  C.分子  D.电子√√√名言共享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方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如果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会厌恶漂亮的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