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能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认识“典、基”等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语境读准“假、几”等多音字,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读音和意思。
4.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构词的特点,积累其他类似的成语。
5.能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3种不同的形式,并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6.朗读、背诵、积累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教学重难点:
1.交流预测的好处,积累预测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喜欢预测、善于预测。
2.复习查字典的识字方法,在语境中进行多音字的音义辨别。
3.了解、掌握在引用人物语言时标点的用法。
4.留意语言现象,积累成语、谚语。
课时安排:2课时
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朗读、背诵、积累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1.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阅读经验体会、交流预测的好处和方法。
2.交流对“团结合作”的认识,积累俗语警句。
一、交流平台
1.回顾预测的几种基本方法。
导语: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阅读了几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在读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会了顺着故事情节预测。说说看,你们学会了哪些预测的方法?
预设:(1)通过标题预测。(2)通过插图预测。(3)联系实际生活经验预测。(4)联系上下文预测。(5)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预测。
2.思考:预测时要注意什么?(要有一定的依据,要能根据实际内容及时修正与调整。)
3.小组交流。思考:直接阅读与边读边预测,两种阅读体验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1)直接阅读通常只关注情节是否精彩,有没有意思。边读边预测,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编创出很多不一样的内容,体验更加丰富。
(2)直接阅读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还要回过头仔细找一找答案才行。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很容易发现自己想的跟文章内容有什么不一样,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意思。
(3)直接阅读往往会忽略很多细节。边读边预测,一些重要的地方都能留意到。
(4)如果文章很长,书很厚,直接阅读要花不少时间。如果先根据标题或目录猜一猜,可能更容易抓住重要的内容。
4.引导学生梳理、总结预测策略的好处。
(1)读一读课本上几位学习伙伴的话,举例说一说。
(2)梳理、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
预设:(1)帮助我们读得更深入,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2)帮助我们读得更全面,注意到更多的细节。(3)能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4)帮助我们有选择、更高效地阅读。
5.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预测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在哪些学习活动中。
预设:(1)看到一本新书,会事先根据其名称猜想书的内容,再决定要不要看。
(2)读整本书时,我会看一看目录或结构图,预测一下哪些是书中的重点内容。
(3)欣赏一幅画时,会根据画面内容,预测作者在想什么,为什么画这幅画。
(4)查找资料时,在电脑上输入关键字词,会出来很多内容,读一读标题或摘要,就能预测哪些是自己需要的。
(5)写作业时,我会按照作业总量和自己的速度,预测一下自己所需要的时间。这样就能更好地安排下一步计划。
小结:预测不仅是阅读故事的一个好办法,也可以用在其他学习活动中,锻炼思维,提高效率。关键是我们要养成一边读一边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6.拓展阅读,加深感受。
(1)教师出示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请还没有读过的同学根据其名称猜一猜主要内容。教师随后公布同学们预测到的是什么,没能预测到的又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一本自己看过的书或一篇读过的文章题目,把它写在黑板上。没有读过的同学预测一下其中的内容。随后被指名的学生公布预测的结果。其他读过的同学也可以适当补充,交流读书体会。
(3)鼓励学生上台补充书名或文章名,注意不要与前面已有的重复。重复上面的步骤。
(4)布置作业: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书目或文章标题中,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读一读。
二、日积月累
过渡:就在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讨论,一人补充一点,才梳理出了这些能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帮助的好方法。如果老师一开始点你们其中某个人起来,让他一个人总结,恐怕有些困难,对吧?但是通过交流、合作,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又从别人那里学到了经验,所有人都有了更多的收获。这就是“合作”带来的好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几条关于“团结合作”的俗语。
1.学生自由朗读“日积月累”的内容,借助拼音将俗语读正确。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同桌互评,相互改进,读准字音、断句,读通句子。
3.朗读展示,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节奏。男女生比赛朗读。齐读。
4.小组交流。
(1)轮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话,有什么体会。
(2)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同学说完再补充或提意见。
5.汇报展示,集体交流。
(1)人心齐,泰山移。(意思:只要人们心向一处,共同努力,就能发挥出移动高山的巨大力量,克服任何困难。)
预设:教师出示港珠澳大桥的图片,简单介绍它的修建难度和修建过程,以此体会万众一心创壮举的巨大力量。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相关事件,如非典、汶川地震事件中体现出的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两个人同心合意,其锋利程度能把金属切开。这里用的是比喻。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预设:指导学生玩一玩“二人三足”的游戏,还可以比一比,从游戏中体验协作的快乐。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思: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预设:教师可以讲一讲俗语的来历、故事。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意思:一个人的能力是很单薄的,但是如果有大家的帮忙,就能办得更好。)
预设:引导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团结协作的事例。
6.教师小结。集体交流补充俗语警句。
小结:这四句俗语都表达了“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能发扬这种精神,团结互助,互相友爱!你们还知道哪些与合作有关的俗语警句?
更多俗语警句:
?众人拾柴火焰高。?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
7.熟读,练习背诵。男女生对读,对背。小组赛背。齐背。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引导学生回顾学到的阅读方法,完成此前布置的阅读作业,提醒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2)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俗语警句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1.能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认识“典、基”等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语境读准“假、几”等多音字,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读音和意思。
3.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构词的特点,积累其他类似的成语。
4.能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3种不同的形式,并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1.引导学生交流、掌握识记字、词的方法,主动识字识词,丰富积累。
2.掌握引用人物语言的3种形式,并在学习中实践运用。
一、识字加油站
导语:上节课,我们交流了预测策略的几种基本方法和这种阅读策略给我们的学习所带来的好处。其实,在认识生字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动用“预测”技能。比如说前一个单元,我们了解了“口”字旁,碰到“口”字旁的字,我们就大概能预测出这个字的意义与“口”有关。(课件出示:吃、吹、咽、嚼、呼、吸、啃……)又比如说一些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示字的发音,合起来我们大概能知道这个字读什么,与什么有关了。(课件出示:池、他、地,情、清、倩……)当然,预测并不一定完全准确,我们要了解一个字的准确读音和字义,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查字典。
1.出示部首查字法儿歌,引导学生回忆复习。
部首查字法儿歌:小小字典手中拿,看我来把汉字查。定部首,数几笔,部首目录找到它。除部首,再数数,检字表中找门牌。翻一翻,看谁快,找到正文回到家。
找部首儿歌:部首查字并不难,偏旁部首看清楚。独体字,查起笔,本身部首查自己。形声字,查形旁,不管它在哪一方。同一字里两部首,上下结构查上方,左右结构查左方,内外结构查外框。一字头上生两角,取下或取右上方。(如:驾(马)、梨(木)、浆(水))有些生字较特殊,顶天立地查中坐。(如:坐(土)、秉(禾)、央(大))
2.教师出示“识字加油站”的一组词语,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字典 基础 阁楼 佳节 盲人 唐朝
3.出示查字典表格,让学生比赛查一查,填一填。(所用的是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第11版)
要查
的字
部首
除部首
外几画
所在
页码
字音
给加点字选择字义
典
八
6
100
diǎn
字典:①可以作为标准、典范的书籍;②典礼;③典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④旧指主持,主管;⑤活买活卖,到期可以赎。
基
土
8
213
jī
基础:①建筑物的根脚;②化学上指不带电的原子团;③根据。
础
石
5
67
chǔ
基础:础石,垫在房屋柱子底下的石头。
阁
门
6
154
gé
阁楼:①类似楼房的建筑物;②闺房。
佳
亻
6
222
jiā
佳节:美,好的。
盲
目
3
333
máng
盲人:瞎,看不见东西。
唐
广
7
484
táng
唐朝:①夸大,虚夸;②空,徒然;③朝代名。4.学生自查字典,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展示,集体交流。
(1)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纠正。
(2)引导学生关注字的结构特征。
这些字中上下结构的字有 ;左右结构的字有 ;包围结构的字有 。
(3)对照之前的“部首查字法儿歌”,强化记忆。
6.引导学生复习巩固音序查字法。
过渡:如果我们认识某个字,却不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我们还可以用哪种查字典的方法?(音序查字法。)用音序查字法再查一查这几个字。
7.想一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或听到过这些词语中的某个词?
预设:(1)电视剧名称中,我见到过“唐朝”这个词。(2)我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3)练习册上,我发现有“基础巩固”几个字。(4)刚刚使用的《新华字典》封面上就有“字典”这个词。还有《成语词典》《教学大典》,都有“典”字。(5)我有一次上街的时候碰到了一位盲人,街道上的步行道中间还有盲道。……
8.小组交流。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9.同桌间互相认读这些字词,巩固认识。
二、词句段运用
(一)辨析多音字。
1.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组内容。
假期 假扮 假装 假日 几乎 几百 茶几 窗明几净
中毒 中奖 中间 猜中 处罚 处分 到处 处理
2.学生自主认读。
(1)学生自读每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看看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字音。
3.汇报展示,集体交流。
(1)分别指名学生朗读每一排词语,指导读准字音。
(2)说一说从每组词语加点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多音字在不同的词语中,表示的意思不同,读音也就不同。
(3)分别辨析几个多音字不同读音的不同意思,再分别用两个读音说几个词。
[假]①表示“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离开工作、学习场所的时间”时,读第四声,如假期、假日、寒假、暑假、请假、度假、放假……
②表示“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对”,读第三声,如假扮、假装、真假、假发、假话、假钱、假货……
③表示“借用,利用”,读第三声,如假托、假手于人、假公济私……
④表示“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读第三声,如假设、假如、假说……
[几]①表示“数目不定”,读第三声,如几百、几千、几个、所剩无几……
②表示“小桌子”,读第一声,如茶几、窗明几净、几案、条几……
③表示“差一点儿,很接近”,读第一声,如几乎、几为所动……
[中]①表示“受到”,读第四声,如中毒、中弹、中箭、中伤……
②表示“正好对上或合上”,读第四声,如猜中、中奖、百发百中、正中目标……
③表示方位,读第一声,如中间、其中、中央、中枢……
[处]①表示“办理,决定”,读第三声,如处罚、处分、处理、处决……
②表示“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读第三声,如相处、处得来……
③表示“地方”,读第四声,如到处、四处、处所……
小结:多音字“据义定音”,就是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词语或句子中表示的意思来判定这个字的读音。
4.语境运用。
(1)她假(jià jiǎ)扮成另一副模样过来了,我假(jià jiǎ)装没有认出来,照旧跟着度假(jià jiǎ)的人群朝前走。
(2)星期天,我帮妈妈擦桌子、扫地、清理茶几(jī jǐ),还来来回回倒了几(jī jǐ)次垃圾,累得腰几(jī jǐ)乎都要断了。但是,看到窗明几(jī jǐ)净、焕然一新的客厅,我的心里十分甜蜜。
(3)从照片上人的神情来看,我猜肯定是中(zhōnɡ zhònɡ)间这位中(zhōnɡ zhònɡ)奖了,不知道我猜中(zhōnɡ zhònɡ)了没有?
(4)无论老师您会怎么处(chù chǔ)理,我都接受,到处(chùchǔ)扔垃圾的行为确实应该受到处(chù chǔ)罚。
5.齐读课本上的这些词语,加深印象。
6.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好、乐、了、看、切……)
(二)积累与数字有关的成语。
1.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二组内容。
百发百中 四面八方 七上八下
百战百胜 四通八达 七嘴八舌
百依百顺 四平八稳 七手八脚
2.学生自主认读。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看看这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讨论一下各自的发现。
3.汇报展示,集体交流。
(1)指名朗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指名交流词语的特点。
明确:这3组都是成语,每组词语的第一和第三个字都是数字,词语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并列关系。
(3)大致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尝试正确运用。
百发百中:①每次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②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造句:这位曾经百发百中的猎人最终放下了手中的猎枪,扛起了植树造林、为动物们重建家园的铁锹。
百战百胜:每次打仗都能取得胜利,也泛指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成功。造句:将军在战场上百战百胜,威名远扬,所到之处,敌人无不胆寒。
百依百顺:形容在一切事情上都很顺从。造句:外婆许久未见到我,不顾妈妈的反对,对我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造句:四面八方的人们汇聚在一起,一齐庆祝这盛大的节日。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非常便利。造句:这座古镇风景优美、四通八达,每到假期,都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
四平八稳: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有时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造句:他做事一向四平八稳的,把这项任务交给他,我们都放心。
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造句:奶奶突然生病住院,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七上八下的。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造句:大家七嘴八舌,很快商议好了秋游的活动安排。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造句:同学们拿铁锹的拿铁锹,拎水桶的拎水桶,七手八脚地忙活开了。
4.小组趣味赛。
(1)想一想自己知道的含有数字的成语。可降低难度,只需要第一、第三个字是数字即可。
(2)全班分成4个小组。各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积累的成语最多。
预设:各小组同学轮流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知道的一个成语,后面的同学所写的词语不能与前面的重复。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积累的成语最多,哪一组获胜。
(3)词语示例:十全十美、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五湖四海、七零八落、五花八门、三教九流、三姑六婆、三长两短、五光十色、一心二用、一石二鸟、一呼百应……
(三)认识引号的用法。
1.出示“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三组内容。
蚂蚁队长说:“照样要受处罚。”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不要紧,”小公鸡说道,“第一次能这样就很不错了。”
2.学生自由朗读。
(1)大声朗读句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3.汇报展示,集体交流。
(1)指名几位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明确:都是人物说的话;说的什么话都用引号标出来了;引号分前后两部分;提示说话的部分位置不一样,第一句在最前面,第二句在最后面,第三句在中间。
(2)教师及时肯定,引导思考:这三句话都是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同样是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提示语位置的不同(在前、在后、在中),还带来了什么不一样?
明确: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所用的标点符号也不同。我们把引号内的句子叫“引语”。
4.教师分别以三句话为例,进行点拨指导。
(1)蚂蚁队长说:“照样要受处罚。”
明确:第一种提示语在引语前,提示语后面一般用冒号。引语在前后引号之间。
仿写句子:
(2)“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明确:第二种提示语在引语后,提示语后面用句号。引语在前后引号之间。
仿写句子:
(3)“不要紧,”小公鸡说道,“第一次能这样就很不错了。”
明确:第三种提示语在引语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前后引语各位于一组前后引号之间。
仿写句子:
5.语境运用。
(1)出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为图上的人物设计所说的话。(每个人物至少说两句)
(2)引导学生在每个人物所说这两句话的3个不同位置加上提示语,然后再说一说。
①提示语在前:
②提示语在中间:
③提示语在最后:
(3)根据学生说的3句话板书,标点处留白。
(4)指名学生补充标点符号。
(5)教师评价总结。
评价指向: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引号的用法是否与提示语的位置变化相匹配。
6.拓展练习。
(1)(马克的音乐简直让我发疯(马克的爸爸说(我的耳朵都要聋啦((“,”,“!”)
(2)乌龟笑着说(什么江河湖海我没见过(还怕你这小小的一口水井((:“,?”)
(3)(我能举起比身体重十倍的东西(你能做什么(小蚂蚁看见一只小兔子在采蘑菇(就讥笑她说((“,?”,。)
7.小练笔。教师小结。
(1)请学生试着写一写自己与同学、家长、老师的一次对话,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2)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对话,教师评议,重点看引号的用法是否恰当。
(3)同桌互相检查并评价,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引号的用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就是用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或对话中。提示语位置改变,所用的标点就要相应变化。但说话的内容都要用引号标出来。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将课堂上积累的含有数字的成语进行简单的分类,选择喜欢的部分摘抄下来。
(2)巩固引号的用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