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3~3.5)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3.3~3.5)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11 15: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3.5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B.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冲动,但不能传导冲动
2.当你的手指无意间碰到灼热的物体时,会立即缩回手臂。请根据示意图判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
图8-J-1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③②
C.②③④⑤① D.⑤④③②①
3.同学们在中考考试中,先要仔细审题,认真思考,然后书写作答。完成审题、思考、作答等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4.寒冷情况下,人会发抖,全身起“鸡皮疙瘩”,此时产热和散热的部位分别是(  )
A.内脏;皮肤 B.内脏、骨骼;皮肤
C.骨骼肌、内脏;皮肤 D.神经、肌肉 ;皮肤
5.聋哑人彼此用手势互相介绍工作经验,其反射活动类型属于(  )
A.简单反射
B.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
C.对具体信号建立的复杂反射
D.对语言、文字、信号建立的复杂反射
6.人在高温环境中时间过长,有可能发生中暑现象,这是由于(  )
A.骨骼肌发生痉挛,体内产热太多
B.皮肤血管多数扩张,血流量过大
C.体内产生的热量散不出,导致体温升高
D.汗液分泌太多,导致体内失水
7.某科学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8.有人看到别人吃肉时,自己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一种反射现象。下列叙述与这种反射现象特点不相符的是(  )
图8-J-2
A.反射类型与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相同
B.图中的①处参与反射的完成
C.可以消退或减弱
D.属于低级神经活动
9.如图8-J-3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8-J-3
A.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
C.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
D.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
10.下列关于皮肤与散失水分的关系,正确的是(  )
A.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B.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不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C.人体皮肤只有在出汗的情况下才散失水分
D.出汗的作用是排泄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1.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其神经结构称为________,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________等五个部分。
12.小明放学回家,路过某居民小院时不慎被一只突然窜出的猫抓伤了手。请结合下列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8-J-4
(1)小明被猫抓时,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神经冲动还沿着图中(填序号)________传达到________________产生痛觉。
(3)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当经过这家小院,小明的心跳和呼吸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这属于__________反射;听到有人说到“猫”也会紧张,这是由于人类特有的__________中枢参与的结果。
13.请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在教室玩耍,小明的手不小心被钉子扎了一下,立即缩回,这是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这时,突然听到有人喊了一声:“老师来了!”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这属于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
14.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8-J-5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8-J-5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图________,此时体温________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图C时,血管处于________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________,皮肤温度________,散发的热量将增加。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5 ℃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________。
15.用黑布将小强同学的眼睛蒙住,用针刺他的手指头,请回答:
(1)他的反应应该是先________,而后________。
(2)此实验表明,缩手反射是由________控制的反射,所以发生反射时并不意识到痛。
(3)缩手反射发生时,皮肤上的痛觉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一部分引起________反射,使人避开有害刺激。另一部分在脊髓和脑干中的白质里继续上传到____________,因而产生了痛觉。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分)
16.在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后,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发现菜青虫总是在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的叶片上出现,而不吃菠菜等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他们对探究菜青虫的这种取食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1)该实验小组探究的问题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
(3)制订和实施计划:
①菜青虫的来源:A.去白菜地里捕捉已经长大的菜青虫;B.去白菜地里寻找即将孵化的卵,等待刚孵出的菜青虫。
请你选择以上两种获得菜青虫的方式,你的选择是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对照实验:选择白菜的叶片和菠菜的叶片,分别榨取部分汁液。将榨取的白菜汁、菠菜汁分别涂抹在两片形状、大小和颜色都相同的滤纸上。再将这两片滤纸水平放在实验台上,然后将10只菜青虫放在两片滤纸之间,静置几分钟后观察。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
涂抹白菜汁液的滤纸
5
7
8
9
10
10
涂抹菠菜汁液的滤纸
5
3
2
1
0
0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只用一只菜青虫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D 
2.A [解析] 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②上有神经节,所以②是传入神经,那么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3.A 
4.C [解析] 人体内的产热以内脏和骨骼肌为主,散热主要靠皮肤中的毛细血管和汗腺分泌汗液。
5.D [解析] 聋哑人彼此用手势互相介绍工作经验,其反射活动类型属于对语言、文字、信号建立的复杂反射。
6.C [解析] 体内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
7.A [解析] 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越大,利用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甲→乙→丙。
8.D
9.A
10.A
11.(1)神经元 (2)反射 反射弧 效应器
12. (1)①→②→⑤→⑥→⑦ (2)③ 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3)条件 语言
13.非条件 条件
14. (1)A 高于 (2)扩张 增加 升高 (3)排汗 C
[解析] (1)在寒冷环境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如图A,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随之降低,体热散失因此减少。(2)天热时,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失更多的热量。(3)在炎热环境中,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排汗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图C。
15.(1)缩手反射 感到痛 (2)脊髓
(3)缩手 躯体感觉中枢
16.(1)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吗
(3)B 避免菜青虫获得学习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
(4)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
(5)只选取一只实验对象,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