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一全一册必修1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课件(共40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高一全一册必修1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课件(共40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8-11 13:09:22

文档简介

高亢的西北腔详案
老师:同学们好!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片段,请大家考虑一下这首歌曲片段带有哪个地方的音乐风格。
学生:西北地区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呢?
出示地图
学生: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五省。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刚才阿宝演唱的这首《山丹丹开花艳艳》是大家非常熟悉而且非常喜欢的歌曲,这首歌曲经过加入现代的音乐元素以后,已经被广泛传唱,而它的原型则是原汁原味的西北民歌,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正在崛起的西部,去感受一下古老而又质朴的西北民歌!
花儿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花儿”,“花儿”是西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体裁之一。(课件)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课件)
老师:大家听完第一段后,能不能听出唱的什么歌词来?
学生:不能
老师:好,下面咱们一起看一下歌词。(课件、读歌词)
大家看一下这首歌曲的歌词有什么样的特点?
1、格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押韵、歌词结构很规则等等。这是因为这首歌的歌词采用了“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的,民间格律诗最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即:每段歌词由两句构成组成,每段歌词的最后都用两个字收尾。通常,上句采用“2+2+3”的七字奇数句结构,下句采用“3+3+2”的八字偶数句结构。
2、歌词意境:两段歌词,第一段写景,第二段歌词意在抒情,运用比喻,寓情于景。从表面看,是述说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受阻,而实质上揭露旧社会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礼教迫使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难以实现。
隐含的哲理是: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就要勇敢地去追求、去实现。
好了,歌词大家已经明白了,下面咱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在聆听体验歌曲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幻灯片
画旋律线:下面我们在聆听一段歌曲,请大家拿出笔来画一下这首歌曲旋律线的走向是怎样的?(学唱一句)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子,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小组成员。
同学们画的非常的好,大家考虑一下他的旋律线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这种旋律线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的,但是分析起来却是很有规律的。
上句: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
这种旋律线的尽享让大家联想到了什么呢?
高低起伏的地理环境。这说明民歌的创作与生活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旋律线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使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余,只泄千里。
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歌唱的视频,请大家考虑这种高亢、嘹亮的声音歌唱者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方法来演唱的呢?
下面咱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花儿的基本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和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三、信天游
花儿咱们今天先讲到这里,在西北地区还有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大家肯定听说过,这就是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一中山歌。信天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一种是节奏工整,旋律平稳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信天游《脚夫调》,
脚夫(课件)
在欣赏这首作品的同时考虑以下问题:这首信天游的旋律、节奏、歌词和演唱方法上有着怎样的特点?
旋律粗犷,高亢,节奏自由随意,歌词的情感表达直白,演唱多用真声。(出现了很多的方言,比如:婆姨,只得的妻子的意思,好婆姨就是好妻子的意思)。
下面老师给大家观看一段视频,听一听脚夫调每段歌词的旋律有什么样特点?(基本一样)
刚才这个歌曲很长,有好多段歌词,但是,都是用一个旋律多段歌词进行反复演唱,这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所以陕北有这样一个说法: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
旋律框架分析:老师给大家两句旋律框架,首先我们体验一下它的运行特点,这种运行特点也概括了西北民歌的一些风格特征,
下面同学们找一下,这两种旋律框架是否在这两首西北民歌中得到了表现?分析一下,让同学们说一下!
花儿和信天游的知识我们基本讲完了,下面咱们一起来对比一下花儿和信天游的相关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我们下面一起看一下西北民歌的主要特点!
最后咱们用一个词来概述西北民歌的特点。
五:下面咱们来一个西北民歌演唱大比拼!
首先咱们分为两个个组,每个组分别从风土人情四个字中选择一个字,每个字中又不同分值的歌曲供大家演唱,看看哪组的同学演唱的好!
六、结束语
同学们,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西北民歌仅仅是中国民歌的一部分,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国民歌的传承尽自己的力量!(共40张PPT)




宁夏

西

西
地区地域了解
花儿是产生并流行于
甘肃、宁夏、青海地区的一种山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




花儿的种类较多,而影响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则要数青海地区的“河煌花儿”。由具有“花儿王”之称的朱仲禄演唱的这首《上去高山望平川》,就是河煌花儿的代表作之一。
歌词分析:
上去
高山
望平川,平川里
有一朵
牡丹;
看是
容易
摘去难,摘不到
我手里
枉然。
1、格


2、歌词意境:
2
+
2
+
3
3
+
3
+
2
一段写景,二段抒情;
运用比喻,喻情于景。
民间格律诗
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
聆听与思考
旋律:
高亢悠扬(

柔美低沉(

语言:
采用方言(

普通话(

节奏:
紧凑规整(

自由随意(

它的旋律线是怎样进行的?
学唱旋律
它的旋律线是怎样进行的?
它的旋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A、错落无序
B、循环往复

句:
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

句:
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
这种旋律线条的进行,你联想到了什么?
高低起伏的地理环境
旋律线条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使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在流动的旋律中一览无余,直泻千里。
观看视频思考讨论:
这种高亢、嘹亮的声音歌唱者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方法来演唱的呢?
思考讨论:
这种高亢嘹亮的声音歌唱者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方法来演唱的呢?
A、真声演唱


B、假声演唱(

C、真假声混合演唱(

花儿基本特点:
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的一种山歌。
一种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
一种节奏工整,旋律平稳。



——陕西民歌
在陕北“脚夫”又称“赶脚的”或“脚户哥”。脚夫是以为他人运送生活用品为生的劳动阶层。他们常年赶着牲口行走在黄土高原的沟、梁、峁、壑,在寂寞无助之中,借歌抒怀消愁解闷。
四十里(那个)长涧,羊羔(就)山,好婆姨出在我们张家畔。
张家畔起身刘家峁站,峁底里下去我把朋友看。 
三月里(那个)太阳红又红,为什么我赶骡子人儿(呦)这样苦闷。
不唱山曲不好了盛,唱上一个山曲想亲人。
你管你走东我盛上西,无定河把我们俩分离。
这首信天游的旋律、节奏、歌词和演唱方法上有着怎样的特点?
这首信天游的旋律、节奏、歌词和演唱方法上有着怎样的特点?
旋律粗犷、高亢,节奏自由随意,
歌词情感表达直白,演唱多用真声。
观看视频,听一听脚夫调每段歌词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基本相同
B、差别较大
观看视频,听一听脚夫调每段歌词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基本相同
B、差别较大
上去高山望平川



5

1

2

5








2

5

1

6

5






真假声结合
多用真声
民间格律诗
自由随意
憨厚直白


信天游
演唱方法


感情表达
表达较含蓄


我低头向山沟

追逐流逝的岁月
风沙茫茫满山谷,
不见我的童年
我抬头向青天,
搜寻远去的从前
白云悠悠尽情地游,
什么都没改变
大雁听过我的歌

小河亲过我的脸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

一遍又一遍
正月里来呀是新春,
赶上那猪羊出呀了门。
猪啊羊呀送到哪里去
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哎勒梅翠花,海呀海棠花,
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
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
还有我的牛跟着我。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吆红艳艳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
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
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
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
最爱穿的鞋是妈妈那的千层底,
站得稳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
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
蓝格莹莹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
实实的爱死个人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啊
哥哥你(我)走西口,小妹妹我(你)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我)送到大门口。
哥哥我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人马多来解忧愁。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