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第六章第一节 力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2、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从中获取知识并能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概念的理解及力的特点的得出
三、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多媒体演示实验法;探究法;引导法;讲解;举例法;启发式教学法。
本节课拟采用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移动讲台、磁铁、铁块、弹簧、大头针、皮筋、气球、小车等,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器材。(让学生贴近生活,探索其中的奥妙。)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课标理念
引入新课
用关于牛顿一生的视频引出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提出万有引力等奠定了力学的核心。
出示课题:第一节 力
通过创设情景教学,调动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从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贡献出发把学生引入探究情景,引起思考,激发兴趣,从而进入新课讲解。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了,为整节课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铺垫作用。
一、力是什么?
物理学中,力的概念是从大量的与力相关的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
例如
各小组的同学对身边的物品或老师提供的器材施加一个力,把这些力学现象以及产生的变化记录在导学案上。在这过程中用移动讲台拍摄典型图片或视频。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这些力学现象,有什么特点。
物体 作用 物体
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使学生从常见的生活实例中,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逐步理解什么是力。培养学生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分析黑板上全部的力的现象,得出力的概念。
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出示有力存在的实例,问:哪组物体是施力的?哪组物体是受力的?
举生活中有力存在的实例,说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是否一定相互接触?举例说明。 播放学生探究时录制的视频。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力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利用小组探究中拍摄的图片,引出问题:手拉弹簧,手给弹簧一个力,为什么手也变形了?
讨论:这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你发现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索,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积极动手、动脑,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重视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物理科的科学探究应该分组进行,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既能使每个学生读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
活动一:用力拍桌子,说说手的感受。
分析:手对桌子有一个向下的力,手感觉疼是因为桌子同时给了手一个向上的_________。
活动二:用手拉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说说手的感受。
活动三:让一个同学站在滑板车上,用力给桌子一个向前的力,发现同学向_______(“前”或“后”)运动,这说明墙也给了同学一个向__________的力。
活动……
总结:大量的事实说明,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________,因此,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
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想到日常生活情景,更能在其中联系物理知识;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主动地去学习;通过积极思考,对问题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教育。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知识点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运动员向前游泳时,手应该向哪个方向划水?为什么?
放风筝时,向下拉线风筝反而会飞的更高,为什么?
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
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注重学科渗透与联系,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思维“碰撞”,擦出灵感,培养学生交流沟通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力的作用效果
请同学们分析黑板上的力的现象以及产生的变化,看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几类?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阶段,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更是一种创新的做法。
四、学以致用
通过一个小实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
请同学们利用手边的物品做一个气球火箭,看哪个组的气球飞的最远。
播放真正的火箭升空时的视频,提问视频中用到了本节课哪些知识?
进行针对性的回顾、整理、归纳、深化,既是对教学内容的再现,又是对课堂内容的高度提炼,精要概括和系统整理。
五、当堂检测
1、 墨水瓶放在桌面上,桌面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此时,桌面对墨水瓶有一个向上的支持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2、用手拍桌子,手感觉疼,说明力的作用是 ;撑杆被运动员压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3、 2018年冬奥会于韩国平昌举行,冰壶运动是其中一个项目。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用力将冰壶推出,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通过一些奇妙有趣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想到日常生活情景,注意联系实际,更能在其中联系物理知识;学生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主动地去学习;通过积极思考,对问题有独立判断的能力。
六、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条理分明、准确、简洁、重点突出。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是知识系统化。
七、作业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小发明小制作。
调动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引起思考,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课件14张PPT。《第一节 力》物理学科八年级 沪科版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力 老师 推 黑板 运动 地球 吸引 苹果 下落 延迟符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识点一: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延迟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点二:延迟符知识点三:力的作用效果:弹簧变长气球变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形变)小车由静止到运动小车由运动到静止运动方向改变速度大小改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延迟符视频中用到了本节课哪些知识?延迟符1、 水杯放在桌面上,桌面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此时,桌面对水杯有一个向上的支持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延迟符2、用手拍桌子,手感觉疼,说明力的作用是 ;撑杆被运动员压弯,说明力能改变
物体的 。延迟符3、 2018年冬奥会于韩国平昌举行,冰壶运动是其中一个项目。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用力将冰壶推出,说明了力可以改变
物体的 。延迟符本节课你的收获: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改变运动状态延迟符延时符谢谢聆听敬请批评指正延迟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