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
教材知识全解
知识点一 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结构
(1)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①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a粒子碰到了质量很大、但体积很小的原子核;
②一小部分a粒子发生偏转:a粒子遇到了带有正电荷的物质,因同性相斥而偏转;
③绝大多数a粒子顺利穿过金箔: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
(2)原子的结构
【知识拓展】 对原子构成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6)在原子中,由于质子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且电性相反,所以原子在整体上不显电性。
例1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反质子即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反电子即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答案 A
例2 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分别为( )
A.188 55 B.78 78 C.55 78 D.23 55
解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为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所以其核外电子数为55;质子数+中子数=133,则中子数=133-55=78。
答案 C
2.原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性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其具有①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②原子在不断地运动;③原子之间存在间隔的性质。
【知识拓展】 分子和原子的不同点、相同点、注意事项与联系
分子
原子
不同点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构成物
质情况
大多数物质由分子构成
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总在不断地运动;③粒子间存在间隔;④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注意事项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④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联系
例3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不动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解析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如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水等是由分子构成的,A正确;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B错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可分”说明分子的种类可发生改变,C错误;如HC是由氢原子和氯原子构成的,D错误。
答案 A
知识点二 原子质量的计量
1.定义: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1.993×10-26kg)的1/12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对质量,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公式: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拓展】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区别
测定出来的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数值非常小,有单位(kg)
相比得出的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大于或等于1,有单位(1)
联系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拓展】
(1)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有单位,国际单位为“1”,一般不写也不读。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碳原子有多种,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是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
例4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 kg。
(1)某原子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该原子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2)某A原子中有a个质子,其质量为m kg,则A原子中的中子数约为______________。
解析 (1)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 kg,某原子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设该原子的质量为x,则,解得x=。(2)某A原子中有a个质子,其质量为m 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A原子中的中子数≈。
答案 (1) (2)
知识点三原子中的电子全
1.核外电子的排布
(1)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低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通常把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层排布。
(2)通常用电子层来形象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数、离核远近、能量高低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电子离核远近/电子能量
电子离核由近到远,电子能量由低到高
【知识拓展】 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层最少的只有一个电子层。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3)先排能量较低的电子层,排满后再排能量较高的电子层(由内而外)。
(4)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8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Na原子为例)
3.原子的结构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元素种类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结构的稳定性
原子得失电子的趋势
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
一般小于4
不稳定
易失去最
外层电子
活泼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大于4
不稳定
易得到电子
活泼
【注意】 非金属元素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原子结构相对稳定,不易得到或失去电子。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第一层为最外层时是2个电子)的,性质稳定。
例5 (2018贵州毕节中考改编)某粒子的结构水意图如图3-1-2所示,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误的是( )
A.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粒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C.该粒子的最外层电数是1 D图3-1-2表示的粒子是一种非金属原子
解析 由所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此属于金属原子。
答案 D
知识点四 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形成
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当它们发生反应时,纳原子最外层上的1个电子转移到原子的最外层上,这样,二者都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钠原子就带了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原子就带了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氯化钠。
3.离子的分类
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为阳离子,如Na+、H+、NH4+等;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为阴离子,如Cl-、SO4-等。
4.离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结构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结构示意图。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了结构示意图相比,不仅减少了一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数也减少了(小子核内质子数);当原子通过获得电子而变成阴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原来的多了(大于核内质子数)。如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5.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原子
离子
概念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电性
呈电中性,不带电
带电(阴离子带负电,阳离子带正电)
表示方法
用元素符号表示:Na表示钠原子,2Na表2个钠原子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电荷数,后标出电性(+、-):Na+表示钠离子,2Na+表示2个钠离子
数量关系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似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转化
【知识拓展】 分子、原子、离子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见图3-1-5)
②都具有粒子的基本性质:a.质量、体积小;b不断运动;c粒子间都有间隔。
(2)区别: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②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带正电或负电。
例6 (2019四川眉山中考)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
(1)上述结构图中的X=_________。
(2)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图3-1-6中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根据图示信息,确定一个水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_。
解析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2+3=5。(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图3-1-6中第三个原子(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4,故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原子中有1个电子,1个氧原子中有8个电子,故1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
答案(1)5 (2)C (3)10
点拨 解题时应注意:(1)粒子类别的确定。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若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2)原子和形成的离子的关系。①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离子一般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因此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②原子形成离子时,质子数不变。
基础闯关全练
知识点一 原子的结构
1.瑟福利用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研究原子结构,下列能正确反应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
2.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构成原子核必不可少的粒子是质子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大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
D.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
3.(2018山东泰安岱岳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原子核内部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分子体积比原子体积大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知识点二 原子质量的计量
4.(2018山东青岛城阳七中第一次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B.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g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5.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某种氢原子的1个原子的质量为3.348×10-27 kg,则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1 B.2 C.3 D.4
知识点三 原子中的电子
6.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7.(2019广东广州中考) 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容易得到电子 B.属于非金属原子 C.核电荷数为11 D.最外层电子数为11
知识点四 离子
8.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
9下列有关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可分的,它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
C原子失去电子时,形成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D.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获得电子变为阴离子
10.图3-1-1表示某物质的微观形成过程。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所形成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该物质由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_________电子形成离子,钠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能力提升全练
知识点一 原子的结构
1.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1)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和 ,两种原子中相等的是______(填字母)。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第一层电子数 D.第二层电子数
(2)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名称是__________。
(3)如图3-1-2是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型图,请在图3-1-2的框中以图示的方式完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
2.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下表中的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名称
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
熔点/℃
沸点/℃
与冷水反应
锂
Li
180.5
1347
缓慢
钠
Na
97.81
883
剧烈
钾
K
63.65
774
轻微爆炸
铷
Rb
38.89
688
爆炸
(1)写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__________;Y的数值:_________。
(2)从不同方面找出对应规律(各答一点):
①原子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 原子质量的计量
3.(2018山东临沂沭河学校月考)已知贫铀弹中含有的铀236(236为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放射性元素。铀原子的质子数为92,下列关于铀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子数无法求出 B.中子数为92
C.核外电子数为92 D.电子数为144
4.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是w g,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则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
A.2g B.24w g C.12w g D. 2w g
知识点三 原子中的电子
5.(2017山东淄博博山六中期末)我国计划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6.如图3-1-3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的核电荷数的关系图,试回答
(1)一个水分子共有______个原子核,_______个质子。
(2)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_______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通过对图3-1-3的分析,你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写出其中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四 离子
7.下列关于钠原子、钠离子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⑥钠离子比钠原子稳定
A.①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④
8.图3-1-4中A、B、C、D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完成以下填空:
(1)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图3-1-4中字母)。
(2)B粒子的半径_____ C粒子的半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某元素R形成的离子为R3+,则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为图3-1-4中的________(填字母)。
直击中考
1.(2018山东青品城阻七中第一次月考)科学家通过测定古生物遗中碳14的含量来推断古城的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核外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约为14
2.(2017山东日照莲期末)某元素的离子A2+的核外有24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
A.26 53 B.23 30 C.26 56 D.23 53
3.(2017山东临同学校月考)根据下列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以上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_________,属于离子的有________,属于阴离子的有__________。
(填字母)
(2)B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
(3)达到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
4.(2018山东淄博高青实验中学月考)“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在氯化钠、金刚石、干冰这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图3-1-6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据此分析: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易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图3-1-7是某化学反应的观示意图(“●”与“○”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可能为_________。
A.氢气的燃烧 B.水的电解 C.蜡烛的燃烧 D.一氧化碳的燃烧
5.(2018山东枣庄中考)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甲烷 C.金 D.硫酸钠
6.(2017山东威海中考)对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7.(2018山东淄博中考)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微粒观的角度认识和研究物质是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思维方法。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原子的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B.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本粒子
C.分子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8.(2017山东临沂中考改编)如图3-1-8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3-1-8的D原子中x=_________。
(2)图3-1-8的A、B、C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__。
(3)图3-1-8的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闯关全练
1.D 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但有一小部分却改变了原来的前进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故A、B、C错误,D正确。
2.D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必有质子,有的没有中子,如普通的氢原子核,A正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B正确;原子核外电子的质量大约是质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的质量约等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C正确;钠原子的质子数是11,而中子数是12,氧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8,由此可见在原子中质子数并不一定等于中子数,D错误。
3.D 有的原子如普通的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故A错误;分子和原子的体积不能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原子体积大,有的分子比原子体积小,故B错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C错误;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基本粒子是质子和中子,电子的质量太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正确。
4.C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其单位是“1”,不是“g”,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5.B 相对原子质量是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因此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59。
6.D A项粒子的最外层已达8个电子,结构比较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不易得失电子;B项粒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C项粒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D项粒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到电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除外),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7.C 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故A、D错误;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11,故该原子为钠原子,属于金属原子,B错误、C正确。
8.C 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的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或小于核外电子数的是离子。
9.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在其他情况下,原子还能再分,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故A错误。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来说,其化学性质由原子来保持,如金属单质,故B错误。原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当原子失去电子时,转化为带正电的阳离子,故C正确。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能获得电子变为阴离子,也可能形成共用电子对结合成分子或原子团,故D错误。
10.答案 (1)NaCl 离子 (2)得失 Na+
解析 (1)题图表示钠原子失去电子而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化钠的过程,所形成物质的化学式为NaCl;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2)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符号为Na+。
能力提升全练
1.答案 (1)C (2)一氧化碳分子 (3)
解析 (1)观察题给两个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发现,两种原子的第一层电子数相同,故选C;(2)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因此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一氧化碳分子;(3)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后有两个碳原子,四个氧原子,反应前除空白框外有两个氧原子,所以空白框处有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2.答案 (1)11 1 (2)①从锂到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或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从上到下第一层电子数都是2等合理答案均可)②从上到下沸点逐渐降低(或从上到下熔点逐渐降低)③从上到下与水反应的程度越来越剧烈(合理均可)
解析 (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则X=2+8+1=11;19=2+8+8+Y,Y=1。
(2)①从锂到四种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它们的规律。②由题表中的信息可知从沸点角度看,从上到下沸点逐渐降低;从熔点角度看,从上到下熔点逐渐降低。③化学性质主要看各物质与冷水反应的剧烈程度,由题表中的信息可知,从上到下与水反应的程度越来越剧烈。
3.C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又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轴236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6,质子数为92,因此其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均为92;其原子核内中子数约为236-92=144。
4.D 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是w g,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设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是x,则
=24,x=2w g。
5.B 氦3原子中有两个质子,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核外电子数,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B
6.答案 (1)3 10 (2)F (3)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合理即可)
解析 (1)根据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由题图中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可知元素,氧元素的质子数分别为1和8;因为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一个水分子共有3个原子核,1×2+8=10个质子。(2)与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是氟原子。(3)通过对题图的分析,可总结归纳出: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星周期性变化。
7.C Na失去一个电子变为Na2,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核外电子数均发生改变;核电荷数=质子数,两者均不变;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失去一个电子对质量的影响很小,质量几乎相等:Na的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比Na稳定,因此①④⑤⑥正确。
8.答案 (1)B (2)小于 (3)D
解析 (1)根据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可知题图中属于阳离子结构的粒子是B(2)B是C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的离子,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因此B粒子的半径小于C子的半径(3)由某元素形离子为R可知,R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3,则可选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能为D。
直击中考
1.A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为6,则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6;相对原子质量一中子数+质子数,质子数为6,则中子数为14-6=8.
2.C A2+是A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因为A2+的核外有24个电子,所以A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即A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B、D项错误;又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因此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6+30=56,A项错误。
3答案 (1)ABE D C (2)得到 阴 (3)CD
解析 (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阳离子故A、BE为原子,C为阴离子,D为阳离子。(2)B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3)若电子层不只有一层,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达到稳定结构,故CD达到了稳定结构。
4.答案 (1)冰 (2)得到 s2- (3)D
解析 (1)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2)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3)据题中图示可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而水的电解属于分解反应;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化合反应;氢气的燃烧是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反应生成水,而图示中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因此该反应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5.D 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硫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
6.C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错误;原子得失电子后,质子数没有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变,故B错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C正确;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故D错误。
7.A 相对原子质量是某一原子的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并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8.答案 (1)8 (2)B (3)B
解析 (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D原子中2+8+x=18,解得x=8。(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若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则属于离子。A中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B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C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3)具备稳定结构的粒子,其最外层应达到8个电子(若只有一层,应达到2个),因此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