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解决“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第三课时解决“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通过直观教学,构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模型,知道这类问题用乘法计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倍数知识之后进行的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只有极个别同学掌握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个别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含义,并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解题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过程,体验如何求解另一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历“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过程,学会求解。
难点
建立“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学会求解有关倍数的问题。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教学策略:教法:引导发现法 ,直观教学画图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
设计说明: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解决“已知一项求另一项”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5分钟)
讲授新课
1、复习
(1)24是6的( )倍
(2)12是3的( )倍
(3)文具盒里有10支圆珠笔,,2支铅笔,圆珠笔的支数是铅笔的几倍?
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让学生把上面(3)问题变成条件,把第一个条件“文具盒里有10支圆珠笔”变成问题,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
一、体验“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教材第52页例3.课件出示情境图,指名学生说一说图意。
已知军棋的价钱是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求象棋的价钱。
请同学们自己思考,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阅读与理解:
(1)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要求象棋的价钱。
(2)知道了两种价钱之间的关系。
2、分析与解答:
解法一:要求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
列式计算:8x4=32(元)
所以,象棋的价钱是32元。
解法二:
(1)、教师画图讲解。
(2)指导画线段图。
(3)、让学生思考要求象棋的价钱是求几个几?
3、回顾与反思
32元是8元的多少倍?
32÷8=4
可知解答正确。
2.归纳与总结并板书: “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 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 以直接用乘法或除法计算出结果。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三、课堂练习:1.教材 P54-第 5 题。 2.教材 P54-练习十一第 6 题。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动手摆一摆(3)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动手再摆一摆条件和问题。
学生观察。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理解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纸上画线段图。
学生回答。
1、学生独立完成,说出解题过程和方法。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复习旧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自然导入新知识,学生再动手摆,,有利于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体验解题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
采用直观教学,培养动手动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验证答案,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掌握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
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布置作业
1分钟
教材第54页7题,第55页8题。
板书设计
解决“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
“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 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 以直接用乘法或除法计算出结果。
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1)这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我比较满意。
(2)这节课比较精彩的瞬间是引入新课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理成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然后学生通过看情境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触景生情,把图文结合,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解题方法。这就是我最满意、最兴奋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了我期望的水平,我比较满意。这节课练习题还少。
(4)课堂上没有出乎意料的地方。
(5)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学生结合实际,做更多的练习,多运用。
(6)从学生的作业觉得学习效果很好。
(7)当时听课的老师对这节课评价比较好,对我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会采纳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