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鲁科版五四制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数 学 测 评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试卷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0分,共36分)
1.如图,在Rt△ABC中,∠C=90°,如果∠A=α,AB=5,那么AC等于( )
A.5tanα B.5cosα C.5sinα D.
2.如图,△ABC中,∠C=90°,BC=2,AB=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sinA= B.cosA= C.sinA= D.tanA=
3.在Rt△ABC中,∠C=90°,AB=4,AC=3,则cosB的值为( )
A. B. C. D.
4.已知:α为锐角,且=1,则tanα的值等于( )
A.﹣1 B.2 C.3 D.2.5
5.如图,在△ABC中,∠C=90°,cosA=,则sinB=( )
A. B. C. D.
6.已知∠α为锐角,且sinα=,则∠α=( )
A.30° B.45° C.60° D.90°
7.如图,在△ABC中,∠ACB=90°,∠ABC=26°,BC=5.若用科学计算器求边AC的长,则下列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8.在下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的顶点都是格点,则sin∠BAC的值为( )
A. B.1 C.5 D.
9.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在一起,组成四边形ABCD,∠ABC=∠ACD=90°,∠ADC=60°,∠ACB=45°,连接BD,则tan∠CBD的值等于( )
A. B. C. D.
10.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8),点C、F分别是直线x=﹣5和x轴上的动点,CF=10,点D是线段CF的中点,连接AD交y轴于点E,当△ABE面积取得最小值时,tan∠BAD的值是( )
A. B. C. D.
11.如图,一棵松树AB挺立在斜坡CB的顶端,斜坡CB长为65米,坡度为t=12:5,小张从与点C相距65米的点D处向上爬12米到达观景台DE的顶端点E,在此测得松树顶端点A的仰角为39°,则松树的高度AB约为( )米.(参考数据:sin39°≈0.63,cos39°≈0.78,tan39°≈0.81)
A.12.9 B.22.2 C.24.9 D.63.1
12.如图,某地修建高速公路,要从B地向C地修一条隧道,为测量B、C两地之间距离,某工程师乘热气球从C地出发,垂直上升100m到达A处;在A处观察B地的俯角为30°,则B、C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m.
A.100 B.50 C.50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2AB=AC,则cosC= .
14.求值:cos30°?sin45°?tan60°= .
1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点P(3,m)在第一象限,且OP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α的正切值是,则sinα的值为 .
16.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C,D,E都正方形的顶点上,则tan∠ADC= .
三、解答题(共5小题,第17-18每小题6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4分,共48分)
17.计算:tan60°﹣sin245°+tan45°﹣2cos30°.
18.计算:2cos60°+4sin60°?tan30°﹣6cos245°.
19.如图,在△ABC中,∠B=45°,∠C=60°,AC=8,求:
(1)边BC上的高;
(2)△ABC的面积.
20.如图,在Rt△ABC中,∠C=90°,D为BC上一点,AB=5,BD=1,tanB=.
(1)求AD的长;
(2)求sinα的值.
21.【问题背景】如图1,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连结格点A、B和C、D,AB和CD相交于点P,求tan∠CPB的值.小马同学是这样解决的:连结格点B、E可得BE∥CD,则∠ABE=∠CPB,连结AE,那么∠CPB就变换到Rt△ABE中.则tan∠CPB的值为 .
【探索延伸】如图2,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B和CD相交于点P,求sin∠APD的值.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在Rt△ABC中,∠C=90°,如果∠A=α,AB=5,那么AC等于( )
A.5tanα B.5cosα C.5sinα D.
【考点】T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在Rt△ABC中,
cosα=,
∴AC=AB?cosα=5cosα,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2.如图,△ABC中,∠C=90°,BC=2,AB=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sinA= B.cosA= C.sinA= D.tanA=
【考点】T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ABC中,∠C=90°,BC=2,AB=3,
∴AC===.
sinA=,cosA=,tanA==,
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可以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
3.在Rt△ABC中,∠C=90°,AB=4,AC=3,则cosB的值为( )
A. B. C. D.
【考点】T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BC长,再根据余弦定义可得答案.
【解答】解:∵AB=4,AC=3,
∴BC===,
∴cosB==.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关键是掌握余弦:锐角A的邻边b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
4.已知:α为锐角,且=1,则tanα的值等于( )
A.﹣1 B.2 C.3 D.2.5
【考点】T3: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计算题;35:转化思想.
【分析】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tanα=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1,得=1.
所以=1.
解得tanα=2.5.
故选:D.
【点评】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熟练运用同角的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进行求解.
5.如图,在△ABC中,∠C=90°,cosA=,则sinB=( )
A. B. C. D.
【考点】T4:互余两角三角函数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66:运算能力.
【分析】直接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答案.
【解答】解:如图所示:∵在△ABC中,∠C=90°,cosA==,
∴sinB==.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互余两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正确把握边角关系是解题关键.
6.已知∠α为锐角,且sinα=,则∠α=( )
A.30° B.45° C.60° D.90°
【考点】T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答.
【解答】解:∵∠α为锐角,且sinα=,
∴∠α=30°.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属较简单题目.
7.如图,在△ABC中,∠ACB=90°,∠ABC=26°,BC=5.若用科学计算器求边AC的长,则下列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T6:计算器—三角函数.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64:几何直观;66:运算能力.
【分析】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可得tan∠B=,根据计算器的应用,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tan∠B=,得
AC=BC?tanB=5×tan26.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计算器,利用了锐角三角函数,计算器的应用,熟练应用计算器是解题关键.
8.在下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的顶点都是格点,则sin∠BAC的值为( )
A. B.1 C.5 D.
【考点】KQ:勾股定理;T7:解直角三角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利用网格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边长后,以及三角函数的意义求出结果.
【解答】解:如图:在Rt△ACD中,CD=2,AD=4,则AC=;
∴sin∠BAC===;
故选:A.
【点评】考查三角函数的意义,一般的解法就是构造直角三角形,依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在网格中通常借助网格构造直角三角形,依据网格的边长为长度进行计算.
9.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在一起,组成四边形ABCD,∠ABC=∠ACD=90°,∠ADC=60°,∠ACB=45°,连接BD,则tan∠CBD的值等于( )
A. B. C. D.
【考点】T7:解直角三角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计算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如图所示,连接BD,过点D作DE垂直于BC的延长线于点E,构造直角三角形,将∠CBD置于直角三角形中,设CE为1,根据特殊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得线段CD、AC、BC,从而按正切函数的定义可解.
【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BD,过点D作DE垂直于BC的延长线于点E
∵在Rt△ABC中,∠ACB=45°,在Rt△ACD中,∠ACD=90°
∴∠DCE=45°,
∵DE⊥CE
∴∠CED=90°,∠CDE=45°
∴设DE=CE=1,则CD=
在Rt△ACD中,
∵∠CAD=30°,
∴tan∠CAD=,则AC=,
在Rt△ABC中,∠BAC=∠BCA=45°
∴BC=,
∴在Rt△BED中,tan∠CBD===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同时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何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8),点C、F分别是直线x=﹣5和x轴上的动点,CF=10,点D是线段CF的中点,连接AD交y轴于点E,当△ABE面积取得最小值时,tan∠BAD的值是( )
A. B. C. D.
【考点】D5:坐标与图形性质;K3:三角形的面积;T7:解直角三角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52:几何综合题;64:几何直观;66:运算能力;67:推理能力.
【分析】如图,设直线x=﹣5交x轴于K.由题意KD=CF=5,推出点D的运动轨迹是以K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推出当直线AD与⊙K相切时,△ABE的面积最小,作EH⊥AB于H.求出EH,AH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设直线x=﹣5交x轴于K.由题意KD=CF=5,
∴点D的运动轨迹是以K为圆心,5为半径的圆,
∴当直线AD与⊙K相切时,△ABE的面积最小,
∵AD是切线,点D是切点,
∴AD⊥KD,
∵AK=13,DK=5,
∴AD=12,
∵tan∠EAO==,
∴=,
∴OE=,
∴AE==,
作EH⊥AB于H.
∵S△ABE=?AB?EH=S△AOB﹣S△AOE,
∴EH=,
∴AH==,
∴tan∠BA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11.如图,一棵松树AB挺立在斜坡CB的顶端,斜坡CB长为65米,坡度为t=12:5,小张从与点C相距65米的点D处向上爬12米到达观景台DE的顶端点E,在此测得松树顶端点A的仰角为39°,则松树的高度AB约为( )米.(参考数据:sin39°≈0.63,cos39°≈0.78,tan39°≈0.81)
A.12.9 B.22.2 C.24.9 D.63.1
【考点】T9: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TA: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延长AB交DC的延长线于H,作EF⊥AH于F,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FH=DE=12,EF=DH,根据坡度的概念分别求出CH、BH,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AF,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解答】解:延长AB交DC的延长线于H,作EF⊥AH于F,
则四边形EDHF为矩形,
∴FH=DE=12,EF=DH,
∵斜坡CB的坡度为t=12:5,
∴设BH=12x,CH=5x,
由勾股定理得,(5x)2+(12x)2=652,
解得,x=5,
则BH=12x=60,CH=5x=25,
则EF=DH=DC+CH=90,
在Rt△AEF中,tan∠AEF=,
则AF=EF?tan∠AEF≈90×0.81=72.9,
∴AB=AF+HF﹣BH=24.9(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坡度坡角问题,掌握仰角俯角、坡度坡角的概念、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某地修建高速公路,要从B地向C地修一条隧道,为测量B、C两地之间距离,某工程师乘热气球从C地出发,垂直上升100m到达A处;在A处观察B地的俯角为30°,则B、C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m.
A.100 B.50 C.50 D.
【考点】TA: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正切的定义计算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ABC=30°,
在Rt△ABC中,tan∠ABC=,
则BC==10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掌握仰角俯角的概念、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2AB=AC,则cosC= 或 .
【考点】T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讨论:若∠B=90°,设AB=x,则AC=2x,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C=x,然后根据余弦的定义求cosC的值;若∠A=90°,设AB=x,则AC=2x,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C=x,然后根据余弦的定义求cosC的值.
【解答】解:若∠B=90°,设AB=x,则AC=2x,所以BC==x,所以cosC===;
若∠A=90°,设AB=x,则AC=2x,所以BC==x,所以cosC===;
综上所述,cosC的值为或.
故答案为或.
【点评】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灵活运用它们进行几何计算.
14.求值:cos30°?sin45°?tan60°= .
【考点】T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cos30°?sin45°?tan60°
=××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30°、45°、60°的三角函数值是解题的关键.
15.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点P(3,m)在第一象限,且OP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α的正切值是,则sinα的值为 .
【考点】D5:坐标与图形性质;T7:解直角三角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过点P作PA⊥x轴于点A,
∴OA=3,PA=m,
∵tanα=,
∴=,
∴m=4,
由勾股定理可知:OP=5,
∴sinα==,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勾股定理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6.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C,D,E都正方形的顶点上,则
tan∠ADC= .
【考点】T7:解直角三角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连接AC、AD、CD,过点C作CF⊥AD于点F,由勾股定理可求出得:AC=,AD=5,CD=,又设DF=x,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的值,最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连接AC、AD、CD,过点C作CF⊥AD于点F,
由勾股定理可求出得:AC=,AD=5,CD=,
设DF=x,
∴由勾股定理可知:CD2﹣DF2=AC2﹣AF2,
∴10﹣x2=5﹣(5﹣x)2,
解得:x=3,
∴由勾股定理可知:CF=1,
在Rt△CDF中,
∴tan∠ADC==,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勾股定理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本题属于中等题型.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7.计算:tan60°﹣sin245°+tan45°﹣2cos30°.
【考点】T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1:实数.
【分析】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求出答案.
【解答】解:原式=﹣()2+1﹣2×
=﹣+1﹣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确记忆相关数据是解题关键.
18.计算:2cos60°+4sin60°?tan30°﹣6cos245°.
【考点】T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11:实数.
【分析】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代入求出答案.
【解答】解:原式=2×+4××﹣6×()2
=1+2﹣3
=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确记忆相关数据是解题关键.
19.如图,在△ABC中,∠B=45°,∠C=60°,AC=8,求:
(1)边BC上的高;
(2)△ABC的面积.
【考点】KQ:勾股定理;T7:解直角三角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1)过点A作AD⊥BC于点D,先求出D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边BC上的高;
(2)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先求出AD=BD=4,再根据BC=BD+CD,得出BC的长,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过点A作AD⊥BC于点D,
∵∠C=60°,
∴∠CAD=30°,
∵AC=8,
∴DC=4,
∴AD===4,
∴边BC上的高为4;
(2)∵∠B=45°,
∴∠BAD=45°,
∴AD=BD=4,
∴BC=BD+CD=4+4,
∴△ABC的面积是:×4×(4+4)=24+8.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做出辅助线,得出相应的数值.
20.如图,在Rt△ABC中,∠C=90°,D为BC上一点,AB=5,BD=1,tanB=.
(1)求AD的长;
(2)求sinα的值.
【考点】T7:解直角三角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tanB=,可设AC=3x,得BC=4x,再由勾股定理列出x的方程求得x,进而由勾股定理求AD;
(2)过点D作DE⊥AB于点E,解直角三角形求得BE与DE,进而求得结果.
【解答】解:(1)∵tanB=,可设AC=3x,得BC=4x,
∵AC2+BC2=AB2,
∴(3x)2+(4x)2=52,
解得,x=﹣1(舍去),或x=1,
∴AC=3,BC=4,
∵BD=1,
∴CD=3,
∴AD=;
(2)过点作DE⊥AB于点E,
∵tanB=,可设DE=3y,则BE=4y,
∵AE2+DE2=BD2,
∴(3y)2+(4y)2=12,
解得,y=﹣(舍),或y=,
∴,
∴sinα=.
【点评】本题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第二小题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
21.【问题背景】如图1,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连结格点A、B和C、D,AB和CD相交于点P,求tan∠CPB的值.小马同学是这样解决的:连结格点B、E可得BE∥CD,则∠ABE=∠CPB,连结AE,那么∠CPB就变换到Rt△ABE中.则tan∠CPB的值为 3 .
【探索延伸】如图2,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AB和CD相交于点P,求sin∠APD的值.
【考点】JB: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T7:解直角三角形.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55E: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分析】(1)在Rt△ABE中,利用正切函数的定义求出tan∠ABE即可.
(2)如图2,连接CE,DE,作DM⊥CE于M.先证明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得出CE∥AB,那么∠APD=∠ECD.利用割补法求出△ECD的面积=,
由勾股定理求出CE=,那么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DM=,然后利用正弦函数定义求出sin∠ECD即可.
【解答】解:(1)如图1,
∵BE∥CD,
∴∠ABE=∠CPB,
∴tan∠ABE=tan∠CPB,
∵∠AEB=90°,
∴tan∠CPB=tan∠ABE===3,
故答案为3.
(2)如图2,连接CE,DE,作DM⊥CE于M.
∵BC∥AE,BC=AE,
∴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
∴CE∥AB,
∴∠APD=∠ECD.
∵△ECD的面积=3×4﹣×1×4﹣×2×3﹣×1×3=,
∴CE?DM=,
∵CE=,
∴DM=,
∴sin∠APD=sin∠ECD==÷=.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有一定难度.
考点卡片
1.坐标与图形性质
1、点到坐标轴的距离与这个点的坐标是有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到x轴的距离与纵坐标有关,到y轴的距离与横坐标有关;②距离都是非负数,而坐标可以是负数,在由距离求坐标时,需要加上恰当的符号.
2、有图形中一些点的坐标求面积时,过已知点向坐标轴作垂线,然后求出相关的线段长,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3、若坐标系内的四边形是非规则四边形,通常用平行于坐标轴的辅助线用“割、补”法去解决问题.
2.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1)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
(2)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一定要弄清题设和结论,切莫混淆.
(3)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性质由形到数,用于推导角的关系并计算;判定由数到形,用于判定两直线平行.
联系:性质与判定的已知和结论正好相反,都是角的关系与平行线相关.
(4)辅助线规律,经常作出两平行线平行的直线或作出联系两直线的截线,构造出三类角.
3.三角形的面积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与高线乘积的一半,即S△=×底×高.
(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4.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3)勾股定理公式a2+b2=c2 的变形有:a=,b=及c=.
(4)由于a2+b2=c2>a2,所以c>a,同理c>b,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该直角三角形中的每一条直角边.
5.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Rt△ABC中,∠C=90°.
(1)正弦: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a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
即sinA=∠A的对边除以斜边=.
(2)余弦:锐角A的邻边b与斜边c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
即cosA=∠A的邻边除以斜边=.
(3)正切:锐角A的对边a与邻边b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A=∠A的对边除以∠A的邻边=.
(4)三角函数: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6.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1)平方关系:sin2A+cos2A=1;
(2)正余弦与正切之间的关系(积的关系):一个角的正切值等于这个角的正弦与余弦的比,即tanA=或sinA=tanA?cosA.
7.互余两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在直角三角形中,∠A+∠B=90°时,正余弦之间的关系为:
①一个角的正弦值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余弦值,即sinA=cos(90°﹣∠A);
②一个角的余弦值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正弦值,即cosA=sin(90°﹣∠A);
也可以理解成若∠A+∠B=90°,那么sinA=cosB或sinB=cosA.
8.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特指30°、45°、60°角的各种三角函数值.
sin30°=; cos30°=;tan30°=;
sin45°=;cos45°=;tan45°=1;
sin60°=;cos60°=; tan60°=;
(2)应用中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一是按值的变化规律去记,正弦逐渐增大,余弦逐渐减小,正切逐渐增大;二是按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各边特殊值规律去记.
(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应用广泛,一是它可以当作数进行运算,二是具有三角函数的特点,在解直角三角形中应用较多.
9.计算器—三角函数
(1)用计算器可以求出任意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也可以根据三角函数值求出锐角的度数.
(2)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方法:
如求tan46°35′的值时,先按键“tan”,再输入角的度数46°35′,按键“=”即可得到结果.
注意:不同型号的计算器使用方法不同.
(3)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的方法是:
如已知sinα=0.5678,一般先按键“SHIFT”,再按键“sin”,输入“0.5678”,再按键“=”即可得到结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三角函数值直接可以求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需要用第二功能键.
10.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要用到的关系
①锐角直角的关系:∠A+∠B=90°;
②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③边角之间的关系:
sinA=∠A的对边斜边=ac,cosA=∠A的邻边斜边=bc,tanA=∠A的对边∠A的邻边=ab.
(a,b,c分别是∠A、∠B、∠C的对边)
1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1)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又叫做坡比,它是一个比值,反映了斜坡的陡峭程度,一般用i表示,常写成i=1:m的形式.
(2)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i与坡角α之间的关系为:i=h/l=tanα.
(3)在解决坡度的有关问题中,一般通过作高构成直角三角形,坡角即是一锐角,坡度实际就是一锐角的正切值,水平宽度或铅直高度都是直角边,实质也是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应用领域:①测量领域;②航空领域 ③航海领域:④工程领域等.
1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1)概念:仰角是向上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是向下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2)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另当问题以一个实际问题的形式给出时,要善于读懂题意,把实际问题划归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问题加以解决.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8/5 14:59:56;用户:守望幸福;邮箱:orFmNt1xod957tuAdbCuuW4AwdIo@weixin.jyeoo.com;学号:29703779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