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内能》
本节教材是沪科版九年级的第十二章第一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材上通过各种图片提示、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通过想想做做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再利用一些事例让学生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法,进而明确了热量的概念。通过形象的实验使学生体验到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内能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
4.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是能量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教学重点】
内能的概念是全章乃至整个热学的基础;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在后面学习中会经常用到;改变内能的方法,尤其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更是分析许多常见现象和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论依据。因此以上内容都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内能概念比较抽象,理解内能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
多媒体课件、铁丝、火柴、适量冷、热水及烧杯(400ml)两只、红墨水、胶头滴管、压缩空气引火仪、电子点火仪、胶卷盒、酒精、酒精灯、锤子、铁砧、砂纸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因此,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能量展示各种热机图片:老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是现代人的追求,也是你将来的愿望,你是否想过使汽车做功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原来这些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那么什么是内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1《认识内能》。(由此引入课题并引入下面的学习目标。)
二、新授教学
(一)内能概念
1、温故而知新
复习提问:什么是动能、势能、机械能?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
2、观察类比引入内能概念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比较寻找运动的分子与运动篮球的共同点,从而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再观察分析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势能。
归纳得出结论: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
内能: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内能。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
1、一切物体内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分别在两个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 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总结。
结论: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反之,同一物体的温度越低, 内能越小。
提问: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会升高吗?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一定会降低吗?
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会升高,因为物体内能除了分子动能还有分子势能,而温度只能改变分子动能不能改变分子势能。
实例分析:比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内能变化了,但温度没变。由此引入内能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有关。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1、由实验引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实验探究: 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纸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
学生汇报展示时,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体验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对各种不同方法,梳理归类,突破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得出结论。
结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定义及特点
①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叫做传导;演示实验:热传导
②对流——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演示实验:热对流
③辐射——热由物体向外发射出去叫做辐射。演示实验:热辐射
相同点:热量都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不同点: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传递,物体并不运动;对流是靠物体(液体或气体)流动传热;辐射不需要媒介,热直接射出去。(红外线或电磁波)
列举生活中有关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得出热传递的相关知识点:
(1)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2)热传递的条件: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3)热传递的方向: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4)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5)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内能称为热量(Q);热量单位:J
注意:热传递方向:内能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
热传递实质: 不是传递温度
3、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演示1:压缩空气引火仪实验
实验时厚玻璃筒内放沾有乙醚的棉花,然后迅速向下压活塞,压缩筒内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现象,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棉絮燃烧起来了,此现象说明: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内能增大。(学生讨论回答)
提问:筒内空气增加的内能从何而来?能量是如何转化?
学生答:活塞对空气做了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结论:做功可以使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而使物体内能增大。
演示2:电子点火仪点燃酒精蒸气实验
再胶卷盒的底部开一个小孔,将电子点火仪的金属杆插入孔内,在胶卷盒内点入适量酒精,盖上盖子,电子点火仪打火,点燃盒内酒精蒸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现象,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听到“喷”的一声响,塑料盒盖飞出去了!
引导分析:在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功
燃气的 能减少,盒盖获得 能, 燃气的 能转化盒盖的 为 能。
结论: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使物体内能减小。
列举生活中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结论: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列举生活中做功使物体内能减小的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结论: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总结:1、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过程;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3、这两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学以致用
出示习题(大屏幕展示习题)
1、下列现象是利用什么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用锯子锯木头,锯条发热了;阳光下的冰块很快就熔化了;用热水袋暖手;反复弯折的铁丝变热了。
2、如图所示,古人用力钻木,使物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来改变
物体的内能。图中,将饮料和冰块放在一起,它们各自的温度会发生变化,
这是通过 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 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 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能转化为内能。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
四、知识拓展
1、一小杯水和一大桶水,它们的温度相同,它们的内能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一个的内能大?
2、若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是否一定升高?若物体内能增加,是否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3、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思考、互相交流,谈收获、体会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将整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强化记忆所学知识点,进一步完善知识的建构)
六:布置作业
见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一、内能概念: 温度: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
体积
状态
热传递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