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2018--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2018--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含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12 17:2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8--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19烟台中考 3.)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u),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 洽理黄河 B. 修筑都江堰 C. 奖励耕战 D. 发明水排
2.(2019梧州1 .)右图反映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3.(2019绥化2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的是(  )
A.管仲 B.商鞅 C.王莽 D.张角
4.(2019乐山15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


A.战国 三国 B.战国 汉朝 C.汉朝 三国 D.汉朝 西晋
5.(2019呼伦贝尔 兴安盟 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 )
A.大运河 B. 万里长城 C. 都江堰 D. 故宫
6.(2019岳阳29 .)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永济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7.(2019漳州 3.)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在秦国树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却与之背道而驰,重文轻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社会落后,民众野蛮成风 B.北宋经济发达,人们贪生怕死
C.统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见不一 D.时代背景不同,历史使命不同
8.(2019广东2 .)对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9.(2019南平2 .)辞赋“江分内外,騰翔鱼贯;离堆锁峡,宝瓶攸关”赞誉的工程是( )
A.灵渠 B.长城 C.都江堰 D.大运河
10.(2019龙东1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  )
A. 商鞅 B. 李冰 C. 秦穆公 D. 晋文公
11.(2019邵阳2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该材料反映的是(  )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12.(2019郴州 2.)四川某地二王庙的大殿有一副对联“六字炳干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13.(2019南通17 .)图2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 )

图2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用制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街
14.(2019齐齐哈尔3 .)下列哪一幅图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A.灵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三峡大坝
15.(2018南充1.)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隋大运河 D.元朝运河
16.(2018济宁1.)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

A.A B.B C.C D.D
17.(2018扬州1.)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推行改革,提振国力。这件事发生在(  )
A.商朝? ?B.西周? ?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8.(2018江西1.)“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赤壁之战
19.(2018聊城2.)对联“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称颂的人物( )
A. 治理了黄河水患 B. 编著了《道德经》 C. 修建了都江堰 D. 开凿了大运河
20.(2018成都1.) 陕西西安栎阳城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考古认定是商鞅变法的发生地。该遗址位于战国时期的( )
A. 齐国 B. 赵国 C. 秦国 D. 楚国
21.(2018菏泽1.)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图1)。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图1
22.(2018青岛6.)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涿鹿之战
A.④①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23.(2018赤峰2.) 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奈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 变法违背民意 B. 变法深入贯彻 C. 变法遇到阻力 D. 变法宣告失败
二.材料题
1.(2019北京31 .)(13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秦朝统治残暴,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征调民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④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⑤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减省刑罚,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不断加派赋税,导致了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1)用材料一的史实, 说明以下观点。(3分。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
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
苛政暴政是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 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1分)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1 分)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户口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促使隋唐时期南方复种制出现的因素。(2分)
材料四 随着内燃机的发明,从20世纪初开始,内燃机拖拉机逐渐取代了蒸汽机拖拉机。20世纪40~50年代,在欧美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拖拉机及电力机械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动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土壤和作物得到精细准确的管理,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
——摘编自夏俊芳《现代技术革命与农业机械化》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出20世纪上半叶农业生产的变化及背景。(2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发展的新特点。(1分)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图一 图二 图三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5)依据材料五,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1分)任选两张,分别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解释图表反映的现象。(2分)
2.(2019桂林1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命蜀守李冰壅(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史记·河渠书》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指导各地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包的具体办法,确保政策衔接平稳过渡。……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2019年1月3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壅江水”修建的工程名称,(1分)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作用。(不能照抄原文,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君”所指的历史人物。(1分)列举“决裂阡陌,教民耕战”的农业措施。(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不搞私有化”最早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措施。(1分)写出“土地承包”最早出现的地点及相应的制度。(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中总结农业发展的经验。(1分)
3.(2018泰安16.) 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历代政府都注重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古代篇】
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元世祖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史·食货志》
(2)材料中的诏令表明了元世祖治理国家的什么态度?元世祖为此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近代篇】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全集》
(3)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什么思想主张?材料中涉及改革土地制度的内容是什么?该内容在同盟会纲领中又是如何阐述的?
【现代篇】
材料四下图是1953年-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情况表:
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4)材料中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
(5)材料中的“土地承包”与我国农村的哪一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4.(2018白银10.)材料解析题(共8分)
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与历史的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是中国土地史上的重大变革,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
﹣﹣2014年6月4日《大众日报》
材料二:“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三:在指导思想上推行多元化,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经济上推行私有化从根本上改变当时苏联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回答:
(1)进行材料一中大变革改革家是谁?材料反映的是哪项改革的内容?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改革?改革对该国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料三反映的是苏联的哪次改革?改革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5.(2018岳阳50.)(16分)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本族名册)。”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再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东西。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国人枳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一时间,“知与不知,莫不争言变法”。维新派则看得更远,走得更快。他们力图推动统治者进行全面的制度变革。
——新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这项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4分)
(2)材料二叙述了日本学习东西方文明的哪两件大事?(4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位湖南籍维新派代表人物。维新派力图推动怎样的“制度变革”?这场“制度变革”的结果给了我们什么启示?(6分)
(4)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结合
以上材料,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6.(2018盐城21.)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1)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8--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B C C D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C B A D C C C
题号 21 22 23
答案 A A B
二、材料题
1.(2019北京31 .)【答案】
(1)①②;(1分)④③:(1分)
(2)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秦国较为落后;秦孝公锐意改革。
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秦国国力増强,为秦统一六国莫定基
础。(1分。答出1点即给分)
(3)北方农作物传入南方:南方人ロ增加: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先进生产工具推广)。(2分。答出2点即给分)
(4)变化:农业机械动力由蒸汽机转变为内燃机、电力。(1分)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1分)
新特点: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1分)
(5)共同现象:粮食产量提高。(1分)
农业政策:(2分)
图一:实施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图二:开展农业合作化,适合当时中国国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图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2019桂林16 .)【答案】
(1)工程:都江堰。(1分)
作用:运输;灌溉(2分。不能照抄原文,意思相近即可)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2)人物:商鞅。(卫鞅、公孙鞅,1 分)
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或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或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自身的劳役):奖励垦荒。(2分。表达 任意两点内容即可)
(3)措施:三大改造(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建立农业生产[无生产也可]合作社)。(1分)地点:凤阳(或小岗村、安徽)(1分)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4)经验:兴修水利工程;改进农业工具和技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制定符合现实需要的农业政策等。(1分。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3.(2018泰安16.)【答案】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
(3)三民主义。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4)逐步增长。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村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4.(2018白银三.)【答案】
(1)改革家:商鞅。内容:承认土地私有。
(2)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导致苏联解体。
5.(2018岳阳50.)【答案】
(1)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等;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
(2)大化改新;明治维新。
(3)谭嗣同;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要有先进思想的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4)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实事求是。
6.(2018盐城21.)【答案】
(1)牛耕;百家争鸣;
(2)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3)人口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4)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恰当的经济政策(治理);战乱;人口增长等(有理即可)





秦朝朝



春秋

西周周





败韩军

攻取魏国少梁

攻取魏国安邑

攻取魏国固阳

大败魏军

公元前358年

公元前351年

公元前352年

公元前354年

公元前340年

政治:商鞅变法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