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学考复习):
1.知识目标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识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应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运用)。
2.能力目标:读图、绘图分析大气热力作用形成过程的能力;分析、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事象的能力;相关地理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养成良好团队精神;增强环保意识和全球意识。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2、难点: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识记):
自主学习
1、自主完成:在下图框中填注大气分层名称;在虚线处标注大气分层平均高度;用箭头表示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主要运动方式。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自主识记)
分层名称
范围
特点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因纬度而异
低纬度17-18千米
中纬度10-12千米
高纬度8-9千米
1、随高度升高气温递减
2、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天气多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平流层
对流层顶-50千米
1、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
2、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3、天气晴朗
适合高空飞行
臭氧层—“地球生命保护伞”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以上至2000-3000千米
空气密度小、气压低、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学情反馈
(1)地球大气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3)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高空飞行?
思考:嫦娥四号发射升空穿过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受天气影响最大的是 层;穿越路程最长的是 层。
探究活动1:
月球上的白天,天空背景是漆黑的!为什么?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应用):
交流合作:
读下图,你能说出①—⑤的
含义吗?
①
②
③
④
⑤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自主识记)
削弱形式
参与的主要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吸收作用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有选择性,大部分可见光可透过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红外线
反射作用
云层、尘埃
各波谱段
无选择性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微尘
蓝紫光容易被散射
红橙色光不易被散射
有选择性
学情反馈
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解释下列现象:
1、最近两个多月的湖南、江西、浙江等地持续阴雨,气温持续走低。
2、晴朗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朝霞和晚霞为什么呈红橙色?
探究活动2:
在嫦娥四号的着陆地点,玉兔二号月球车测得月夜下的月表温度最低达到-190℃;而月昼时的月表最高温度可达100多摄氏度!
请解释月表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三、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运用)
交流分享: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反馈
请从大气辐射角度解释:
晚秋、寒冬的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
学会学习:归纳知识结构框图
真题演练:
(2010.湖南学业水平测试)
1、下列辐射中,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 )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2、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是因为 ( )
A.空气中的水汽多 B.太阳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 D.大气逆辐射弱
3、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B.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
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D.主要是受太阳光热照射的结果
(2014.湖南学业水平测试)
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②表示大气的 ( )
A.反射作用 B.吸收作用
C.辐射作用 D.保温作用
5、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概念。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 (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学习心得:
。
大气环境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识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应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运用)。
2.过程与方法
读图、绘图分析大气热力作用形成过程的能力。分析、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事象的能力;相关地理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环保意识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2、难点: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运用图表,利用多媒体启发分析讨论归纳法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毛主席1965年词《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中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播放《嫦娥四号登月》视频。
自主学习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识记):
1、学生自主完成以下内容:在下图框中填注大气分层名称;在虚线处标注大气各层平均高度;用箭头表示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运动方式。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学生课堂自主识记)
分层名称
范围
特点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因纬度而异
低纬度17-18千米
中纬度10-12千米
高纬度8-9千米
1、随高度升高气温递减
2、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天气多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平流层
对流层顶-50千米
1、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
2、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3、天气晴朗
适合高空飞行
臭氧层—“地球生命保护伞”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以上至2000-3000千米
空气密度小、气压低、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学情反馈:通过学生读下图思考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地球大气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气温的垂直变化
2)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对流层降低;平流层升高
3)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高空飞行?
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
老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做适当点拨: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运动状况的差异,我们把大气层自下而上分成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思考:
嫦娥四号发射升空穿过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受天气影响最大的是 对流 层;穿越路程最长的是 高层大气 层。
探究活动1:月球上的白天,天空背景是漆黑的!为什么?
月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的散射!
转承:有大气的地球,情况是如何的呢?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应用):
交流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读下图,你能说出①—⑤的含义吗?
① 大气吸收 ② 大气反射 ③ 散 射
④ 地面反射 ⑤ 地面吸收
学生回答之后,老师结合下表进行针对性点拨。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削弱形式
参与的主要大气成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吸收作用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有选择性,大部分可见光可透过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红外线
反射作用
云层、尘埃
各波谱段
无选择性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微尘
蓝紫光容易被散射
红橙色光不易被散射
有选择性
学情反馈
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解释下列现象:
最近两个多月的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的持续阴雨,气温持续走低。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2、晴朗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朝霞和晚霞为什么呈红橙色?
蓝色光最容易被大气分子散射。红色、橙色光不易被散射(即穿透能力强)。
探究活动2:
在嫦娥四号的着陆地点,玉兔二号月球车测得月夜下的月表温度最低达到-190℃。而月昼时的月表最高温度可达100多摄氏度!
请解释月表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月球上没有大气,月白昼时,太阳辐射直达月面,没有被削弱,故月表温度迅速升高;月黑夜时,月面辐射使月面降温,且没有大气逆辐射热量返还月面,故月表温度迅速降低。
转承:地球的大气除了削弱太阳辐射,还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三、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运用)
交流分享:老师呈现课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2、大气保温作用的两个主要表现(或环节)。对流层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老师结合课件,针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进行适当点拨。
学情反馈
请从大气辐射角度解释:
晚秋,寒冬的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
天空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增强。晴朗的夜晚 ,大气逆辐射就会减弱。
老师指导学生写出本堂课知识结构框图。(见课件)
通过学生课堂学考真题检测,巩固所学相关知识!
真题演练
(2010.湖南学业水平测试)
1、下列辐射中,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 B )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2、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是因为 ( D )
A.空气中的水汽多 B.太阳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 D.大气逆辐射弱
3、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B.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
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D.主要是受太阳光热照射的结果
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2014.湖南学业水平测试)
4、图中②表示大气的 ( A )
A.反射作用 B.吸收作用
C.辐射作用 D.保温作用
5、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概念。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 ( C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教学反思:
。
课件23张PPT。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 大气环境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第三节 大气环境考纲要求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识记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简单应用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 ---综合运用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识记):自主学习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O3层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识记):自主学习气温的垂直变化学情反馈对流层:降
平流层:升平流运动;天气晴朗思考:嫦娥四号发射过程中,受天气影响最大的地球大气分层
是 层;穿越路程最长的地球大气分层是 层。对流高层大气月球上的白天!天空背景是漆黑的!?月球上没有
大气的散射!探究活动1:大气吸收19%太阳辐射100%大气散射大气反射地面反射34%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应用):交流合作④①②③读下图,你能说出
①—⑤的含义吗?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有选择性蓝紫光
容易被散射
红橙色光
不易被散射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应用)紫外线1、最近两个多月的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的持续阴雨,气温持续走低!学情反馈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蓝色光最容易被大气分子散射。2、晴朗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学情反馈朝霞和晚霞为什么呈红橙色?红橙色光不易被散射(即穿透能力强)。学情反馈在嫦娥四号的着陆地点,玉兔二号月球车测得月夜下的月表温度最低达到-190℃。而月昼时的月表最高温度可达100多摄氏度!探究活动2: 请解释月表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大
气大气上界“太阳暖大地”“大气还大地”“大地暖大气”交流分享: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综合运用) 月球上没有大气,月白昼时,太阳辐射直达月面,没有被削弱,故月表温度迅速升高;月黑夜时,月面辐射使月面降温,且没有大气逆辐射热量返还月面,故月表温度迅速降低。学情反馈1、在嫦娥四号的着陆地点,玉兔二号月球车测得月夜下的月表温度最低达到-190℃。而月昼时的月表最高温度可达100多摄氏度! 结合下图,试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加以解释。学情反馈2、请从大气辐射角度解释:
晚秋,寒冬的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有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高。 天空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或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时,大气逆辐射就会增强。
晴朗的夜晚 ,大气逆辐射就会减弱。 真题演练(2010.湖南学业水平测试)
1、下列辐射中,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B2、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是因为 ( )
A.空气中的水汽多 B.太阳辐射弱
C.地面辐射弱 D.大气逆辐射弱 3、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B.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
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D.主要是受太阳光热照射的结果DA(2014.湖南学业水平测试)
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②表示大气的
A.反射作用 B.吸收作用 C.辐射作用 D.保温作用
5、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概念。倡导低碳生活,减少CO2排放可以使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AC大气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直接
热源直接
热源学会学习: 归纳知识结构框图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大气受热状况? 拓 展 ⑴对流层中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温室气体增多,吸收更多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和地面长波辐射——全球气候变暖
⑵大气中臭氧减少,臭氧层被破坏,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谢 谢!敬请专家批评指正!大气环境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识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反射(应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运用)。
2.过程与方法
读图、绘图分析大气热力作用形成过程的能力;分析、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事象的能力;相关地理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环保意识和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削弱作用、保温作用)
2、难点: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教学设计:
针对学考教学目标要求,综合班级实际情况(已经文理分科,学考考纲对知识和能力要求有不同层级。理科班级重点在于激趣,掌握学科双基知识,具备一定的学科素养。而文科班级的学考复习要为高考打基础!),经过我们备课组全体老师的共同研讨,决定以“嫦娥四号登月”为素材。该素材的地理学科特性明显,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围绕该材料,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为重点,展开本堂课的教学。
课堂以播放“嫦娥四号”登月视频引入,即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又紧扣教学内容,更能激扬学生的爱国热情。后面的探究围绕它展开。本堂课三个主要内容,分别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从易到难,层层递进。
第一个探究思考围绕地球大气分层设计,问题比较简单。第二个探究围绕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设计,难度有所增大。第三个探究围绕大气的保温作用设计,难度最大。
具体的教与学的环节,我们的设计为:根据学生对探究问题回答的情况,老师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或自主学习,或分组讨论,或老师点拨。希望通过这些环节,生成真实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当然这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后设计学情反馈环节,通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学生间的互评,掌握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老师针对学生反馈,做针对性点拨。
课堂知识三大块学完之后,老师指导学生写出本堂课知识结构框图。希望通过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归纳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然后我们设计了学考真题限时演练,即起到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又能让学生了解学考的基本要求,树立学习的信心!
课堂最后阶段,我们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可以根据班级授课实际生成情况,灵活运用。如果是文科班级,或是学生课堂掌握情况较好的班级,时间还有充裕,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布置为课后探究。
这个“拓展”内容是人类活动对大气热力作用的影响。课的最后我们回到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人地关系!希望进一步牢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