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12 12:0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性能的物理量,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含义。?
(2)尝试用比热容的概念说明有关的简单的现象。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
(3)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和进行实验,探究水和砂石的吸热性能。?
(4)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通过联系实际分析与比热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逐步发展学生对物理和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而做好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实验,让学生充分认识物质在吸、放热性能上存在差异是本节的教学关键。?
难点:探究水和砂石的吸、放热性能的实验、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利用比热容概念来分析有关现象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图片?
2、为什么同一纬度的海滨城市和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会如此大?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
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活动1中的实验A,同一种物质(水)在质量、温度变化相等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怎样??
那么,不同种物质(如水和砂石)在质量、温度变化相等时,它们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否相等呢??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由于该实验比较难,在上一节的基础上我又设置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①、若选水和砂石为研究对象来做这个实验,那么,水和砂石的哪些量应该相同??
②、若用相同的酒精灯对水和砂石加热,水和砂石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什么来判断??
③、对装水和砂石的烧杯规格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④、该实验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哪些器材??
⑤、思考、讨论该实验的注意事项。?
⑥、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取等质量的水和砂石,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时间(吸收热量的多少)。??
(3)进行实验?
提供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分析与论证?
学生实验取得数据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升高相同温度时,加热时间长短是否相同?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这说明不同物质吸、放热的性能不同。?
2、比热容?
(1)利用实验结论逐步引导学生,给出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热学特性。?
(3)比热容的符号c,单位:J/(kg.℃),读法、写法。?
(4)阅读第33页“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①?找学生查比热容表,说明其物理含义。?
②?分析一些常见的物质的比热容,在表中你有哪些发现??
③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本领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热学特性。像密度一样,比热容是物质本身决定的,它与质量大小、吸(放)热多少及温度变化都无关。?
(三)、应用与拓展?
课件展示问题:
1、为什么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差小??
2、为什么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能调节当地的气候,使冬天气温将升高2℃,而夏天将降低2℃??
3、拓展: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你能解释原因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结要包括知识上的收获、学习方法上的收获、合作交流上的收获)?
升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造福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面对环境污染能做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1、2、3题。?
五、板书设计:?
????????????????12.3??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不同物质吸、放热性能不同。?
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符号:C???单位:J/(kg.℃),读法、写法。?
应用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