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美术18 适合纹样 教案 苏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美术18 适合纹样 教案 苏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8-12 16:3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适合纹样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操作和绘画等手段,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 (2)操作目标:用自己的方式勾画出自己喜欢的适合纹样。 (3)情感目标: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欣赏、交流、操作,设计创作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三、教学难点 纹样适合外形;找准中心,定骨架。 四、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色彩知识,如色彩的冷色与暖色,在平时的作业中,教师也已经渗透了一些和谐色和对比色的知识。 学生对这类设计课,似乎不是很感兴趣,觉得有可能些枯燥。 四年级的学生对点线面的运用也有了一些基础,但是对于多样化的组合,产生美丽的纹样,可能还有一些困难。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选择 白板、实物投影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外形的纸片,各种绘画工具…… 学生:直尺、铅笔 六、教学实施过程 A、导入 1、提出适合 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个白色瓷盘,我想让它变得更漂亮,同学们有什么好主意? 生:水粉颜料画,剪贴…… 师:王老师想到了窗花。这个窗花是什么形状的?盘子呢?用它来装饰这个盘子中,适合吗? 2、体会适合 王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纹样,你能为它们找到最适合的外形吗? (课件出示,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3、揭示课题 你们说,这些图案放在这些外形里适合吗? 同学真是太聪明了!像这些图案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适合纹样。(板书出示) B、欣赏感知 1、体会适合纹样的应用,激发设计愿望 想知道适合纹样一般都用在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出示适合纹样的应用图片。(课件出示) 师:你还在哪见过适合纹样? 生:回答 C、探讨设计方法 1、创设设计情景 看来,在生活中,到处可见适合纹样的身影啊!同学们,这些适合纹样漂亮吗,想自己设计一个吗?六一节快到了,如果用适合纹样去布置舞台,一定会非常漂亮。 过渡:怎样来设计适合纹样呢?先让我们欣赏一下他人的作品。 2、了解组织形式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它们的图案在组织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讨论 师: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对称的适合纹样。如何保证纹样的对称呢? 3、定好骨架 我们需要做好设计的第一步------定好骨架。 a比较:我这儿有两张适合纹样,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一些呀?(课件出示) b生交流 师:定好骨架,首先要找准中心。再者要分的相对均匀。(板书) c.教师示范定骨架:圆的骨架图(实物投影) 我这里有一个圆,王老师想这样给它定骨架。(教师操作)骨架完成了,还可以有其他的定法吗? 如果是方形、椭圆形、三角形我们该怎样定骨架呢?请同学们从材料袋中,拿出你最喜欢的图形,试着给它定好骨架。 d.展示学生的骨架图 4、填充图案 1)明确填充图案的种类 骨架定好后,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了? 同学们,想一想,用于填充的图案可以有哪些呢? 生:回答 教师小结:可以是用点、线、面装饰的抽象图案,也可以是用植物、动物纹、人物等装饰的具象图案。 5、上色彩---追求多种变现方式 好了,图案填好了,最后一步是……?对了,是上色彩。 D、教师示范 让我继续完成刚才的设计。(线的粗细结合;角度位置) 让我们来看一看完整的纹样。 E、欣赏感知 1.欣赏优秀适合纹样 怎么样,漂亮吗?想不想,看更漂亮的? 让我们去看一下。 2.欣赏同龄人作品,激发创作愿望 今天,王老师还带来了其他同学的作品,你们想不想看呀?(课件出示) 生:欣赏 和他们来个比赛,怎么样?你们有没有信心! F、学生创作 1、创作准备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设计要求。 2、设计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一个对称式的适合纹样。 G、交流评价 王老师,发现你们班有很多设计天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们的杰作。 学生展示 1、自己说说设计过程。 师:你设计的最得意的地方是哪里?说说看你是怎么设计的? 2、大家评 你们来说说,他设计的怎么样? 师:引导从整个纹样上,说说给你总体感觉;从设计的图案上(图案很精美);从色彩上,大量运用了和谐色,给人很舒适的感觉,大量运用对比色,色彩很鲜艳明亮;作品的设计非常的有形式感,点线面合理的运用,从中我感到了节奏;从效果上,很有青花瓷的味道,很有中国特色…… 引导还可以给设计师提个小建议。 教师总结: 同学们设计的作品真的是太精彩了!有你们的杰作,六一节的舞台一定会绚丽多彩。 H、课后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设计了对称式的适合纹样。你们知道吗,适合纹样还有其他形式的呢?(课件展示)瞧!他们的纹样是不对称的,我们把它叫做均衡,同学们,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从剩下的外形中,尝试设计一下均衡式的适合纹样,用它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和房间.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