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4三角形相似条件应用(课件(8张pp)+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4.4三角形相似条件应用(课件(8张pp)+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13 22:54:17

文档简介

教案
学科
数学 
课题: 三角形相似条件应用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
通过对三角形相似的三种判定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精讲精练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或构造解决
问题的相似三角形,并能准确找出相似条件。 
重点
准确找出相似的对象及准确找出条件证相似,熟练三种判定方法的应用 
难点
发现或构造解决问题的相似三角形。
学情分析
学生已对三角形相似的三种判定方法进行了学习,有了一定
的认识,部分学生的在灵活应用上存在不足,特别是较难发
现复杂图形中的相似三角形。
有效导入
导入目标:激发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成就感。
导入方式:情景式导入
导入内容:
有这样一道题目:学生甲对学生乙说:“我在一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使分得的小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乙说:“那得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行啊”?同学们想一想,他们说的有道理吗?
1.在△ABC中,D是AB上的的点,E是AC上的点,
要使△ADE∽△ABC,则需添加什么条件? 
2.在△ABC中,D是AB上的的点,E是AC上的点,
要使△AED∽△ABC,则需添加什么条件?
有效精讲
精讲目标:通过对精讲例题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力,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精讲方式:设问式 引导式 解疑式
精讲内容:通过例题,引领学生探索发现相似三角形的规律。
通过设问学生图形的有何特点,找出相等的角、互余的角等,
为证三角形相似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设问学生是否可以找出证哪两个三角形相似,为学生找对
相似目标提供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解疑,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
体会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带给的成就感。

1. 已知△ABC的高AD、BE相交与F,
求证:
2. 已知直角△ABC斜边BC边上的高为AD,点E、F分别
在边AB、AC上,DE⊥DF.
求证:
3. 如图,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矩形ABEF.
求证:①△ACE∽△DCA
②∠1+∠2+∠3 =
有效精练
精练目标:通过对精练题目的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精练方式:先集中练习,再有效辅导。加强对两头学生的关注。
精练内容:
1.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是BC上的点,
且BP=3PC,Q是CD的中点。求证:AQ⊥QP
在△ABC中,∠ABC=90°,AB=6cm,BC=12cm,
点P从A点出发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B
点出发向C点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
A、B两地同时出发,几秒后△ PBQ与原三角形相似?
有效辅导
针对练习1:学困生在如何找解题解题思路有困难,注意引导。
练习2:旨在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提高,关键在前后知识的灵活应用上
注意引导。 
有效小结
学生总结:1. 如何发现相似三角形
2. 证明相似三角形注意方法的选择 
作业设计
作业:一、整理笔记 二、 4.6 ⑤中1—15题。
教学后记
课 堂 小 测
1.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P是BC上的点,且BP=3PC,Q是CD的中点。
求证:AQ⊥QP
在△ABC中,∠ABC=90°,AB=6cm,BC=12cm, 点P从A点出发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
点Q从B点出发向C点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
几秒后△ PBQ与原三角形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