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当堂检测+备课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物态变化 温度 教案+当堂检测+备课资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12 17:4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物态变化 温度
                  
1.知道物质三态及什么是物态变化.
2.通过观察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4.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难点:摄氏温度的分度方法以及温度计测温原理中的“转换法”和“放大法”.
【新课导入】
导入1:情境导入
展示四幅四季分明的图片.讲述:我国四季分明,冷热不同,那么用什么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呢?为此,物理学中引入物理量——温度.什么是温度?如何准确测量温度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
导入2:活动导入
教师提问:凭人体的感觉判断温度的高低可靠吗?
组织探究活动(教材P9~10“做一做”)感受水的冷热.活动结束时,教师总结:凭人体的感觉判断物体温度的高低并不可靠.要准确地判断物体温度的高低,就要借助专业的测量工具——温度计.今天学习它的正确使用方法.
导入3:歌谣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熟悉《九九歌》吗?它又叫《数九令》(课件展示其内容).现在跟我一起来数一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其中“不出手”“冰上走”都是来描述的什么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物理课堂——物态变化 温度.
【课堂探究】
一、物态及其变化
观察课本P8图11,思考物质的状态有什么特点?
实验(课本P9图12),观察冰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归纳: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二、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思考:
(1)物质状态发生变化与什么有关?
(2)关于温度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生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
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
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
生乙:用手触摸放在室外的金属物体和木头、泡沫等会感觉金属更凉一些,其实它们的温度相同.
师: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9~10“想想做做”图14,完成后说说你的体会.
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温度计
(1)自制温度计,体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制作方法: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中,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中,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
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
生乙: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
师: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2)摄氏温度的规定
想一想:
①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请你写在黑板上,并读出来.
②我国漠河的最低气温为-52.3 ℃,这个温度值怎么读呢?
③这些温度值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
④你能想办法给“自制温度计”标出刻度吗?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大家看到温度计上标有符号℃,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如何规定?
生: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摄氏温度用符号t表示.
讲述: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温度的单位还有其他表示方法,请大家阅读课本P11“科学窗”,了解热力学温度和华氏温度.
(3)温度计的构造及种类
观察三种温度计:(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它们在构造上的共同点有哪些?有哪些不同点?
生甲: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玻璃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液体、刻度、单位符号.
生乙:(甲)的量程是-20 ℃~100 ℃,最高温度是100 ℃,最低温度是-20 ℃,分度值1 ℃.
(乙)的量程是35 ℃~42 ℃,最高温度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0.1 ℃.
(丙)的量程是-30 ℃~50 ℃,最高温度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1 ℃.
(4)体温计的使用
师:展示体温计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体温计,它与其他两种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使得它在使用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生甲: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生乙: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生丙: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生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
(5)实验室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怎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所测温度能否超过量程?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讨论.
生甲: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生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
生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请同学们看屏幕,学习实验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使用温度计时先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 零刻度 .?
观察量程的目的:测量时先估测所测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避免在温度过小时测量不出,过大时损坏温度计.
观察分度值的目的:准确迅速地读数.
观察零刻度的目的:认准是零上还是零下的温度值.
B.玻璃泡应该全部 浸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和底.?
C.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 稳定 再读数.?
D.读数时玻璃泡要 放入液体中 , 视线 要与温度计的 液面 相平.?
(6)学生实验:
实验1.测量自来水的温度
实验2.测教室的气温
交流:①汇报测量的温度值;②实验中有哪些正确的做法;③同一杯水的温度是固定的,为什么不同的人读出的数值不同,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 ℃的是( D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攀枝花市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2.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则( C )
A.在阳光下的水的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的温度高
C.两杯水的温度一样高
D.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无法进行比较
3.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D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4.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C )
5.如图所示的温度计读数为 -4 ℃ .?
6.如图是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此时它指示的温度是 36.5  ℃.?
7.在实验室利用温度计测量一杯液体的温度,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把下列的操作步骤重新排列: BCEFADHG .?
A.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被测液体中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取合适的温度计
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段时间,等示数稳定
E.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F.看懂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
G.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H.正确读数并记录
感知温度
(1)在有关珠峰的报道中提到“在珠峰营地的帐篷内,温度为-15 ℃”.
(2)“神舟六号”在太空中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当它向阳时,表面温度高达100 ℃,当它背阴时,表面温度降至-100 ℃.当“神舟六号”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发生剧烈的摩擦,表面温度高达1 600 ℃.
(3)1969年12月13日漠河诞生了我国现有气象资料中的极端最低气温记录——-52.3 ℃;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新中国成立前,吐鲁番创造了47.8 ℃的全国纪录,以后,更是出现了49.6 ℃的极高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