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当堂检测+备课资源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当堂检测+备课资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12 17:4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靠介质传播的.
2.知道声速以及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3.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4.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实验、合作与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养成自己去探究物理现象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靠介质来传播.
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新课导入】
导入1:情境导入
过渡语:考考大家的记忆力,看完下面的视频文件之后我要请同学们说说,你刚才都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声音?(播放视频文件“动物好声音”,见素材)
设问:你听到的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的?
导入2:活动导入
导入语:《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节目正在热播,同学们一定都非常喜欢!还常常会一展歌喉.请每位同学伸出你的手,轻轻放在自己的喉头,清唱几句……手有什么感觉?
导入3:演示导入
准备小提琴、木鱼、笛子等乐器,请学生演奏,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的现象,请大家猜想声音的产生跟什么有关?
【课堂探究】
一、探究:发声体在振动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例如刻度尺、橡皮筋、纸等)发出声音,进行体验.思考:你是怎样做到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的?
让学生谈自己的方法,寻找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演示实验:发声的音叉可将细线悬挂的乒乓球弹开.
你还能举出其他发声的现象吗?
归纳:要让它们发声,就要让它们振动起来.
追问:若物体停止振动,它还能发出声音吗?
归纳: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
二、探究: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1.空气可以传声吗?列举出相应的实例.
从学生听老师讲课、听学校广播通知、听喇叭播放的口令、听音乐做课间操,日常的交谈等现象,总结:空气可以传声.
2.播放视频文件“水能传声”(见素材).举例:花样游泳运动员潜入水下也能听到音乐,跟着节奏翩翩起舞等总结:液体可以传声.
3.演示实验——“神奇土电话”(见素材)
举例:隔墙有耳、伏地听声等.
总结:固体可以传声.
归纳:所有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
过渡语:没有介质声音能不能传播呢?
多媒体播放视频文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中的“真空铃”实验部分(见素材).
归纳: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过渡语:各种介质都可以传声,但传播声音的快慢是否相同呢?
三、声速
夏夜,时有雷电发生.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是因为眼睛长到了耳朵的前面吗?
阅读教材79页表41.学生分析数据,讨论说出自己发现的规律.
归纳: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一般规律为v固>v液>v气.
四、人怎样听到声音
弄清了声音产生的原理之后,我们再来思考:声音又是以何种方式传到我们耳朵,从而被我们听到的呢?
教师:展示图片:与水波相比较引出声波.这样空气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以发声体为中心向远处扩展……我们把这种波动称为“声波”.
1.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该问题的实验是( A )
A.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2.在敲响寺庙的大钟后,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 )
A.大钟仍继续振动
B.钟声的回声
C.人的听觉“延长”
D.大钟停止了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3.近年来,一种新兴的乐器逐渐被人们认识和认可,那就是锯琴,它在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后来逐渐流传到全世界.锯琴演奏时由于锯条的 振动 而发出声音,然后通过 空气 传到听众的耳朵中.?
4.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就停止发声.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②③ ;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 ① .(填序号)?
5.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个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大?
 固体(课桌)?
两张课桌之间
有一个小缝时
 小?
 固体和气体
(课桌和空气)?
回声
我们站在山上高呼,会听到我们的回声,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会反射回来,再次被我们听到.当两种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时,时差小于0.1 s时,我们就区分不开回音和原声了.当然,在一个有障碍物、阻挡物的空间内发出声音,就会有回声,也就是说,只要声音在传递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发生回声现象.多数情况下,只有回声的分贝较大且在空旷环境下,人耳才会分辨出回声,而日常生活中人耳也经常收集到回声,但由于回声的分贝低或者在嘈杂环境下,所以人耳分辨不出回声,所以不能产生“日常生活中没有回声”这样的误解,其实,只是我们的耳朵分辨不出这样的声音,或者说是大脑接收到但分辨不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