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2018--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2018--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13 09:2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8--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19连云港 21.)“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2.(2019安徽3.)图1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源于自然灾害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2019赤峰4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4.(2019聊城4.)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
5. (2019黄石4 .)下图是某同整理的学考笔记,它相关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孝文帝改革
6.(2019宿迁市 3.)如表所示为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主题应是(  )
1、迁都洛阳。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 3、推行官吏俸禄制。
A.孝文帝改革 B.贞观之治 C.武则天新政 D.商鞅变法
7.(2019桂林 5.)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 )
鲜卑姓 拓跋 独孤 步六孤 勿忸于 贺赖 拔拔 丘穆陵 尉迟
汉姓 元 刘 陆 于 贺 长孙 穆 尉
A.政权分立 B.江南开发 C.南朝稳定 D.民族交融
8.(2019绥化4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
A.汉语 B.鲜卑语 C.匈奴语 D.蒙古语
9.(2019通辽2 .)“……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这句话表达了( )
A.北魏迁都遇到的困难 B.北魏迁都的条件 C.北魏迁都的原因 D.汉化措施的问题
10.(2019张家界5 .)“采用汉姓,改穿汉服,使用汉语,同汉人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大化改新 D.彼得一世改革
11.(2019衡阳2 .)“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者……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
A.严禁贪污 B.颁布均田令 C.迁都洛阳 D.实行汉化政策
12.(2019宜昌 3.)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以上措施出自( )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管仲改革 D.北魏孝文帝改革
13.(2019海南2 .)图1记录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
措施。这些措施( )
A.结束了南北分裂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加强了君主专制
14.(2019孝感 2.)“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宏’。”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回族的形成 D.唐蕃“和同为一家”
15.(2019玉林3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触。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16.(2019赤峰2 .)“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上材料叙述的是( )
A.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B.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C.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 D.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
17.(2018滨州2.)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 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 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 D. 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18.(2018南通17.)下列砖画出土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法制作习惯与烙饼,还反映(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经济中心南移
19.(2018眉山3.)某同学学习某次改革时整理出以下关键词:“禁用鲜卑语、采用汉族的官制、以孝治国等”,请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哪一次改革(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20.(2018德州3.)右图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的一次著名改革,这次改革( )

A.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 B.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C.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D.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21.(2018莱芜4.)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
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22.(2018聊城5.)“(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
A. 重视汉族文化 B. 注重学以致用 C. 锐意改革旧俗 D. 潜心文学创作
23.(2018福建5.) 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 )
A.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C. 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 D. 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二.材料题
1.(2019梧州16 .)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 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
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改革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概括当时民族融合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
2.(2019临沂26 .)(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
﹣﹣摘自中新网
材料二:“太和改革”由孝文帝亲自设计和主导,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和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改革面临保守派阻挠和挑战的时刻,孝文帝始终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
﹣﹣摘编自《北京日报》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请你再列举出两项他所实行的其他汉化措施。
(2)因当时北魏孝文帝的年号是太和,这场改革也被称为“太和改革”。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如何?
(3)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3.(2019德州市26.)(16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
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之光】
材料一 公元前 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摘自《千年一叹》
(1)“在黄河边思考”的是我国春秋时期哪位大思想家?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哪本书?
他的学说在西汉时被立为正统思想,是因为董仲舒的什么建议?(4分)
(2)“在恒河边思考”的古印度思想先哲是谁?他创立了哪个宗教? (2分)
【文明传播】
材料二 古代丝绸之路开创性地打通东西方大通道,首次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摘自《求是》
(3)“打通(陆上)东西方大通道”的是谁?中国发明的哪项技术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2分)
【文明交融】
材料三

(4)图1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哪一次改革?请写出其中两条改革措施。图2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交往?(4分)
【文明之殇】
材料四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限制对外贸易。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制定了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政策带来的危害。(3分)
【文明延绵】
材料五 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三个文明都出现过断层,被野蛮文明取代、同化,然后灭绝。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邓敏《走读历史》
(6)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文明延绵流传的因素有什么?(1分)
4.(2019菏泽21 .)(10分)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据材料一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1分)材料体现了改革中的哪些措施?(2分)(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2)阅读材料二,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2分)
材料三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3)分析材料三,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2分)
材料四

五世达赖金印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1分)
5.(2019福建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图12 北魏迁都示意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等《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及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一 ,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3分)
6.(2019龙东2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邱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材料二: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材料三: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后来,他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1271年改国号,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统一了全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材料四:

材料五:清前期,在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等族,清代把这一地区称为回部。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征讨,在维吾尔等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
--岳麓书社七年级下册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太宗把哪位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3)材料三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哪个朝代?
(4)材料四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采取过哪些措施对这一地区加强管理?(写出一点即可)
(5)材料五中,乾隆帝平定叛乱后,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7.(2018青岛41.)(10.00分)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
法封建贵族之崩溃。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 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
(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怎样理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5)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2018--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七上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D D A D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C B D B B B C C
题号 21 22 23
答案 B A A
二、材料题
1.(2019梧州16 .)【答案】
(1)北魏孝文帝;迁都、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取汉族官制;
(2)方式上:民族交往的互相影响;北魏统治者主动政策
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少数民族也给汉民族带来优秀的思想文化
(3)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政权封建化加速;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2.(2019临沂26 .)【答案】
(1)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等。
(2)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惟改革创新者胜等。
3.(2019德州市26.)【答案】
(1)孔子。(1 分)《论语》。(1 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分)
(2)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1分)佛教。(1分)
(3)张骞。(1分)火药和火器。(1 分)
(4)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写出任意两条得2分)吐蕃(藏族)。(1分)
(5)闭关锁国。(1 分)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分)
(6)广泛交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互相借鉴;开放包容;不能固步自封。(1分,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4.(2019菏泽21 .)【答案】
(1)原因:学习中原汉族先进文化,改变鲜卑族的旧习俗。措施:迁都洛阳;学汉语。
(2)民族平等,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3)事例:宋太祖晚期,宋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宋真宗时,宋辽发生战争;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维持了较长时间和和平。
(4)方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镇压少数民族叛乱。认识:中国古代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其中和平是主流。
5.(2019福建32 .)【答案】
(1)从平城迁到洛阳。(3 分。完整表述变化过程给3分;若答“平城洛阳”“迁都洛阳”给2分;只答 “洛阳”给I分;只答“平城”不给分)
(2)原因: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对黄河流或的统治;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4 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意义: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人新的活力。(2 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3)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3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6.(2019龙东23 .)【答案】
(1)北魏孝文帝改革(或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或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或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的社会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的交融进程)(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2)文成公主。
(3)元朝。
(4)西藏;册封达赖或册封班禅、设置驻藏大臣等。(答出一点即可)
(5)伊犁将军。
7.(2018青岛41.)【答案】
(1)奖励耕战。
(2)为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巩固统治。
(3)戊戌变法;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与慈禧太后结合起来。
(4)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
(5)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是看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等。



图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