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
【教材分析】?
“我的电脑”是计算机的系统管理员,本课内容的呈现为学生正式开展计算机之旅拉开了序幕。从认识“我的电脑”窗口到窗口的基本操作,再到文件与文件夹的展现,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全面了解系统管理员的特点,同时配合“辅文框”、“探究屋”和“实践园”,带领学生深入实践,拓展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提高学业水平。?
【学情分析】?
学习《认识“我的电脑”》这一课时,学生还沉浸在前面连续两课操作体验的愉悦情绪之中,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贯穿于本课的探究与实践活动较多,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高涨的热情,愿意参与其中,但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数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放弃。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处理文件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先由直观教学入手,再逐步引导过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我的电脑”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按钮和关闭按钮。?
(2)掌握最小化、最大化(或向下还原)、移动、调整大小和关闭等窗口的基本操作方法。?
(3)知道计算机以文件的形式存放信息,认识常见文件和文件夹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的电脑”的窗口操作,明确计算机窗口的一般组成形式和基本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灵活多变的窗口操作、丰富多彩的文件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捕捉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行为与创新?
尝试探究使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相同的窗口操作,体验计算机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窗口的基本操作,常见文件和文件夹类型的识别。?
难点:移动窗口位置,调整窗口大小。?
【教学方法与手段】?
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鼓励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的素材文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们的计算机里有一个“大管家”,它将计算机里存放的“东西”管理得井井有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是谁??
?揭示课题:认识“我的电脑”。?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新授?
?1.?“我的电脑”窗口组成。????
阅读教材该部分内容:
1.?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2.?认识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识记它们的位置。?
????3.?认识最小化按钮、
?????通过阅读教材,从文字描述中获取知识信息,从界面截图中获得具体操作方法,开展扎实有效的自主学习。?
????讲解:?
????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
????2.?窗口的基本操作。?
(1)最小化、最大化(或向下还原)、关闭窗口。?????
演示:?
????最小化、最大化、关闭窗口。?????
????问:最小化窗口和关闭窗口有什么区别??
(2)移动窗口。??
????(3)调整窗口大小。??
3.?文件和文件夹。????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中的“本地磁盘”,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文件和
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识记它们的位置。??
识记练习:?????
?指位置。????
?2.?连一连。??
????阅读操作方法。????
????练习: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尝试最小化窗口、还原窗口、最大化窗口、还原窗口、关闭窗口。(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窗口操作)??
????阅读操作方法,试操作:?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移到屏幕右下角,再移回屏幕中间。?????
探究练习:完成教材中的“探究屋”。????
归纳、总结教材内容,捕捉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
????练习:教材中“探究屋”和“实践园”。?
????认识文件与文件夹。?
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我的电脑”,学习了窗口的基本操作,识别了文
件和文件夹,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这些知识,希望大家用心识记、熟练掌握。?
?????总结本课内容,明确知识的基础性与延续性。?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材有着信息技术学科独有的特点:图文并茂,有明确、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图文,不仅能从文字中获取信息,还能从界面截图中获得具体的操作方法。《认识“我的电脑”》一课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可操作性强,是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给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时间上舍得投入,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当然,自主学习并不是“看书学、照本练”,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例如,最小化、最大化、关闭窗口以及移动窗口、调整窗口大小等操作,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思维,运用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思维活动,把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上,继而运用到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各种类型的实践中把学到的方法内化,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产生新思考,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想法,尝试新探索。?
当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学生会学习,会主动地学习不是天生的,要有一一改正的机会、思考的机会、实践的机会。这个机会来自于教师的宽容,教师的细心,教师的智慧。今后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考虑到要让不同层次、不同潜能的学生都有学习的机会,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既掌握知识,又获得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