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生物学 七年级 上册 配北师大版
第1单元 认 识 生 命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章 末 总 结
1. 生命的基本特征。(了解)
2. 生物多样性。(理解)
3.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理解)
4. 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了解)
5.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理解)
6.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了解)考点1:生命的基本特征
1.(2018衡阳)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
A. 钟乳石 B. 机器人 C. 七星瓢虫 D. 无机盐
2.(2018亳州)如右图所示,表明生物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能进行呼吸
C.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C3.(2018常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 ( )
A. 需要营养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生长和繁殖 D. 能进行呼吸
4.(2017海淀区)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
A.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CC考点2:生物多样性
5.(2017曲靖)袁隆平院士培育杂交水稻利用了( )
A. 生物分布多样性 B. 基因多样性
C. 生物种类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
6.(2017鞍山)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
A. 物种多样性 B. 数量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BC7.(2017太原)公元1600年至1800年期间,世界上灭绝了25种鸟;公元1800年至1950年期间,世界上灭绝了378种鸟。生物种类多样性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
A. 基因多样性的减少 B. 病虫害爆发
C.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进化 D. 环境恶化
考点3: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8.(2018常德)在海洋深处,生存的植物种类非常少甚至没有,影响植物在此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空气 B. 阳光 C. 温度 D. 水AB9.(2018德州)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 ( )
A. 光和温度 B. 温度和水分
C. 水分和光 D. 土壤和温度
10.(2017遵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中主要描写了哪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
A. 水 B. 土壤 C. 空气 D. 温度AA11.(2017济宁)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我市某纱厂厂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这种现象说明 ( )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影响生物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A考点4:生物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12.(2018乐山)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 )
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环境制约生物B13.(2018衡阳)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 ( )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雨露滋润禾苗壮
C. 草盛豆苗稀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4.(2018晋江)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
A. 水葫芦繁殖破坏生态 B. 铁线蕨用孢子繁殖
C. 鲫鱼用鳃呼吸 D. 蝗虫具有外骨骼CA课件21张PPT。
第1单元 认 识 生 命
第1章 生物的世界
第1节 形形色色的生物生物学 七年级 上册 配北师大版1. 描述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2. 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 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一、生物圈
1. 生物圈包括__________的下层、整个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上层,这里有维持生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
二、生物多样性
2.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和 __________多样性。
3. 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体现了物种具有多样性。
大气圈水圈水阳光空气物种遗传生态系统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岩石圈4. 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控制性状遗传的__________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__________也不尽相同,所以,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_____多样性。
5. 在一定的环境中,__________与__________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遗传信息遗传信息遗传生物环境生物圈三、生物的特征
6. 生物的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_____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7. 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制造“食物”,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这些都是_________现象。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光合作用新陈代谢夯实基础
一、生物圈
从太空遥望地球,地球美丽图案中的蓝色、绿色和白
色部分分别是 ( )
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B.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C.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A2.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大气圈的下层和整个水圈
B. 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C. 是所有生物以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D. 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D3. 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 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B. 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动物
C. 校园里宽阔的运动场
D. 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4.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 大气圈 B. 生物圈 C. 水圈 D. 岩石圈BD二、生物多样性
5. 三峡大坝修建后,人们把大坝内的很多生物迁出原地,这是为了保护 ( )
A. 遗传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环境多样性
6.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
A. 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遗传多样性BA7.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每一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 基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会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8. 广东的荔枝有桂味、糯米糍等上佳的品种,这些不同的品种决定于生物多样性中的 ( )
A. 物种多样性 B. 遗传(基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形态结构多样性AB三、生物的特征
9. 下列关于生物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
A. 所有生物都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 生物能对来自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C.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A10.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的生物特性是 ( )
A. 生长 B. 需要营养物质
C. 遗传和变异 D. 能排出体内废物
11. 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
A. 机器人、蜻蜓、钟乳石 B. 枯枝、鱼、松树
C. 珊瑚、菊花、水草 D. 蘑菇、珊瑚虫、松树CD12. 下列不属于生物的特征的是 ( )
A. 能运动 B. 能排出代谢废物
C. 能呼吸和获取营养 D. 能繁殖后代
13. 下列与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生理现象相似的是
( )
A. 手被针刺后缩回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树苗能够长成大树 D. 子女与父母血型相同AA14. 一只草履虫通过表膜从水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只草履虫正在 ( )
A. 产生应激性 B. 进行新陈代谢
C. 生长 D. 繁殖
15. 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
A.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DB能力提升
16. 生物的物种既能保持基本稳定,又能不断进化发展,是因为生物具有 ( )
A. 生殖和发育的特性
B. 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 生长现象
D. 由细胞构成的特性B17. 地球上已发现和命名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其中有些生物类群的已知种数见下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
A. 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物种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数量多样性B18. 生物课后,有几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 )
A. 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 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是由细胞构成
C. 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D. 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衍D19.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 ___ 。
(2)“红杏出墙”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阳光(3)红杏伸出墙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______________的特性。
(4)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各种特征来看,杏树属于_____________。生长和繁殖生物部分20. 请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料一】某市总面积约15 019平方千米,水面积451.68万亩,水田391.7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36.4%,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资料二】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1)资料一体现了某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__________的多样性。
(2)资料二这种杂交育种方法充分利用了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3)为实现宜居这一目标,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谈谈你的建议。(请写出2点)植树造林;减少水污染。(合理即可)生态系统遗传(基因)课件19张PPT。
第1单元 认 识 生 命
第1章 生物的世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学 七年级 上册 配北师大版1. 举例说明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影响。
2. 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3. 举例说明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探究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生态因素
1. 生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统称为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__________,它又可以区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影响生物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_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比较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存条件生存空间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互助相互斗争复杂寄生竞争捕食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环境__________。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都能__________一定的环境,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5.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_______和_______环境,如绿色植物对周围环境有降低温度和增大湿度的作用,蚯蚓能改良土壤,蝗虫会啃食庄稼,等等。影响适应影响改变夯实基础
一、生态因素
1.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如果去西藏旅游就会出现“高原反应”,与此相关的非生物因素是 ( )
A. 温度 B. 阳光 C. 水 D. 氧气
2. 有一种生物的排尿量少,甚至不排汗,则此生物可能生活在 ( )
A. 草原地带 B. 沙漠地带
C. 温暖地带 D. 寒冷地带DB3. 海参要夏眠,鸟类会换羽,影响它们的非生物因素分别是 ( )
A. 温度、温度 B. 水分、温度
C. 光照、水分 D. 水分、光照
4. 山南坡的树木比北面树木长势好,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
A. 温度 B. 阳光 C. 水 D. 空气AB5. 农谚中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前后适合播种,此时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
A. 温度 B. 空气 C. 土壤 D. 阳光
6.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说明影响橘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
A. 光照 B. 温度 C. 水 D. 土壤
7. 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说明农作物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
A. 空气 B. 阳光 C. 水分 D. 营养ABC8. 下图是新西兰南端的边坡上的斜树奇景,请推测影响该树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
A. 水分
B. 温度
C. 空气
D. 风力D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9. 水葫芦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引入后,很快在部分水域蔓延,并威胁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 生物只能适应环境,对环境没有影响C10.“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学知识,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改变环境 D. 生物依赖环境
11.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
A.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有储水功能
B. 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毛是纯白色的
C. 蚂蚁借机爬在过往的动物身上
D. 竹节虫的形状像竹节和树枝CB12. 有的生物有与栖息环境极为接近的体色或体形,但有的生物有艳丽夺目的体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是在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多种多样
C. 这些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D. 前者有利于躲避捕食者的追击,是对环境的适应;而后者有意暴露自己,不利于隐蔽自己,不是一种适应D13. 有一种山羊,其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之一,因此,这种羊的放养数量越来越多。但这种山羊有刨食的习性,它不仅采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连根一起啃掉,随着山羊数量的增加,草和树木被严重破坏,甚至有些地方出现草原沙漠化现象。这个事例说明 ( )
A. 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生物对环境作出了应激反应 D. 生物不能适应环境B14.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具有 ( )
A. 普遍性 B. 个别性
C. 相对性 D. 绝对性A能力提升
15. 下列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是 ( )
A. 秋天,大雁往南飞
B. 睡莲能在池塘中生长良好
C. 植株缺氮肥时长得很矮小
D. 绿草地上生活的蚱蜢,体色多为绿色C16. 在农田中,对田鼠生活有直接影响的环境是 ( )
A.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因素
B. 农田里的植物和蛇、蛙、猫头鹰等动物
C. 农田里的其他田鼠
D. 包括以上三项D17. 下图是沙漠狐和极地狐。请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______狐,图乙是______狐。
(2)它们的主要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极地狐和沙漠狐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极地沙漠温度 极地狐耳朵小,散热少;沙漠狐耳朵大,可以更好地散热18.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实例一:①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会出汗;②莲的根状茎(藕)和叶柄中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③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④山上的旗形树,树冠像一面旗帜。
实例二:①绿色植物能增加大气的湿度,净化空气;②在沙地上栽种的植物,能够防风固沙;③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的形成。实例三:①七星瓢虫捕食蚜虫;②蚂蚁合作搬运食物;③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同时也能使土壤变得疏松。
(1)实例一中,从环境影响生物的角度分析,①②主要由于______这个非生物因素的影响;④主要由于________________这个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角度分析,③是对_______环境的适应。水单侧风(或风)寒冷(2)实例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例三中的①、②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③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的特征。
(4)上述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捕食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合作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