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3.11认识机器人 教案 浙江摄影版 (新)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3.11认识机器人 教案 浙江摄影版 (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摄影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9-08-13 10:3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认识机器人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但仍需要靠形象思维来支撑。机器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属于全新的教学内容,且出于对于机器人本身的好奇心,学生对学习内容会有较高的兴趣,但由于之前并没有相关的学习基础,学生对于相关概念、原理等内容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2.熟悉三代不同的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信息的获取、加工及表达过程。
   2.学会对机器人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掌握机器人的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四、教学难点
掌握机器人的功能特点
五、器材准备
机器人实物(人形机器人),多媒体课件、演示场地、投影设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谈话、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出示实物)
对,他们就是机器人。(板书课题) 他曾经参加了201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放视频)
今天是它和大家的第一次见面,但是它非常喜欢同学们,它想和大家做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了庆祝大家的相识,你们的好朋友机器人想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大家鼓掌欢迎!
(机器人现场表演)
  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诞生   “机器人”的概念起源于卡雷尔·卡佩克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板书:Robot   1959年,美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   2000年,我国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仿人型机器人——“先行者”。
  结合课本及教师的讲解,了解相关内容。
  了解机器人的起源,以及我国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二)机器人的发展   教师通过图片或相关影像资料展示三代不同的机器人,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结合图片、视频等来熟悉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可增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三)机器人的分类   简要介绍我国对机器人的分类方法。   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掌握对机器人分类的方法。
  加深学生对机器人的功能及应用领域相关方面的知识。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随机分为几个小组。   2. 和机器人小优互动
3.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各自的活动成果。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与评价。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根据活动规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任务,并进行活动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进一步加深对机器人有关特点及功能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课外探究
   机器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你对它们的哪些功能最感兴趣呢?在课后通过其他方式作进一步了解吧。
  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电视等其他媒体了解机器人的更多信息。
  培养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机器人十分感兴趣,所以有时学生太兴奋了而导致课堂有些小失控,总的来说,课程的几个知识点学生都掌握的不错,了解了机器人的基本特征,懂得了机器人不一定像人,它是一个自动化的机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