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产物
(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 (2019·贵州六盘水)“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 )
A.凉水 B.生理盐水 C.酒精 D.碘液
2.(2019·福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 )
A.溶解叶绿素 B.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C.促进淀粉分解 D.验证是否产生氧气
3.(2019·新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分解淀粉 B.溶解淀粉 C.将淀粉煮沸 D.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4.(2019·云南)“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水浴加热的作用是( )
A.运走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 B.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C.检测是否产生淀粉 D.检测是否合成叶绿素
5.(2019·滨州)如图是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步骤一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步骤二必须放在光下
C.步骤三中②、③内分别盛有酒精、清水
D.步骤四的现象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2019·四川广元)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
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7.(2019·德阳)某兴趣小组开展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③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④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步骤①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
B.步骤②设计错误,应取两片叶子才能形成对照
C.步骤④完成后,烧杯中的酒精会变为绿色
D.该实验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8.(2019·聊城)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环节,该环节不会出现的实验观象是( )
A.大烧杯中的水沸腾 B.小烧杯中的酒精变绿
C.叶片变黄 D.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
9.(2019·齐齐哈尔、大兴安岭、黑河)以下关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了做对照实验,要用黑纸片把叶片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B.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C.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叶片未遮光部分遇到碘液不变蓝
D.本实验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10.(2019·四川广安)如图,把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无叶绿体)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圆纸片将C处两面遮盖,移到阳光下几小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部分变成黄白色
B.滴加碘液后发现A、C两处均变蓝
C.本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D.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11.(2019·浙江温州)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小明将某植株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铝箔将一张叶片部分遮光,再光照4小时(如图)。去掉铝箔,经脱色、漂洗并用碘液处理后,将观察到( )
选项 遮光部位 未遮光部位
A 不变蓝 不变蓝
B 不变蓝 变蓝
C 变蓝 不变蓝
D 变蓝 变蓝
12.(2019·四川眉山)选取牵牛花植株上生长期、长势、大小相同的甲、乙、丙三片叶片开展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的相关探究实验:
①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片摘取下来,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
②分别用清水漂洗后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片滴加碘液,观察到甲叶片上遮光部位不变蓝,暴光部位变蓝,乙叶片不变蓝,丙叶片变蓝。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黑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
(2)甲叶片上所进行的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
(3)乙、丙叶片所进行的实验,其探究的变量是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岀的结论是 。
(4)在农业生产上常采取 的措施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农作物产量。
(5)绿色植物被称为“空气净化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 起着重要作用。
13.(2019·龙东、鸡西)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回答问题。
(1)请将以上部分实验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 。
(2)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 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原有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3)A步骤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 ,能溶解叶绿素。
(4)C步骤滴加碘液的目的: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
(5)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不见光部分不变蓝色,说明: 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实质
14.(2019·广东广州)白云山植被种类相当丰富,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被称为广州的“市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孔是植物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B.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
C.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D.一天中任何时候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5.(2019·台湾)小帆想知道某一植株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叶片行光合作用速率的快慢,应依据下列哪一资料进行推测最为合理?( )
A.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量 B.单位时间内消耗叶绿素的量
C.单位时间内消耗葡萄糖的量 D.单位时间内产生二氧化碳的量
16.(2019·辽宁辽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和场所分别是( )
A.保卫细胞、气孔 B.叶、叶绿体 C.叶脉、气孔 D.叶、线粒体
17. (2019·湖南益阳) 右图是被子植物细胞的两种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叶绿体,②是线粒体
B. 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
C. 1只在有叶绿体的细胞进行,2活细胞都能进行
D. 1只在白天进行,2只在晚上进行
18.(2019·北京)砂生槐是西藏高原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为初步筛选适合西藏某地区栽培的品种,研究人员测定了4个砂生槐品种幼苗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4种幼苗应在相同光照强度下进行检测 B.砂生槐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CO2吸收速率可以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D.丁品种砂生槐适合选为该地区栽培品种
(三)影响因素
19.(2019·威海)大白菜外层的叶片呈绿色,内层的叶片呈黄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根据上述事实可以作出的假设是( )
A.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光是叶片呈绿色的条件 D.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20.(2019·烟台)滨海中学在实践基地种植了马铃薯,收获时发现个别块茎露出地面的部分变绿。对此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
A.叶片中的叶绿素随淀粉运输至此 B.淀粉通过筛管运输到块茎储存
C.块茎变绿与光下形成叶绿素有关 D.块茎中的淀粉是由绿色部分产生
21.(2019·四川绵阳)有人比喻绿叶中的叶绿体既是“有机物生产车间”,又是“能量转换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B.叶绿体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C.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D.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22.(2019·福建)甲、乙两种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0时,甲和乙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
B.光照强度为a时,乙不进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强度为c时,甲和乙合成的有机物量相同
D.光照强度为d时,可表明甲更适合强光照下生长
23.(2019·昆明)在晴朗的白天,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0时天竺葵一定进行呼吸作用
B.10时天竺葵制造氧气的速率一定是最大的
C.12时天竺葵叶片部分气孔一定缩小或闭合
D.一昼夜内天竺葵在18时有机物总量一定最多
24.(2019·金华)研究发现不同品种的越橘,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为了探究其不同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选取A、B、C三个品种各6株,每株均采集位于中上部且向阳的叶片5片,测定并计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请回答:
品种 A B C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 6.22 8.11 7.85
(1)实验中每个品种选取6株的目的是 ;
(2)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时,主要控制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 相同;
(3)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5.(2019·湖南岳阳)甲、乙装置为夏天玉米苗无土栽培实验。各玉米苗大小及长势一致,培养液为同一土壤浸出液,液面均覆盖有油膜。丙为实验相关数据变化趋势图。请分析回答:
(1)玉米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茎中的 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以一天24小时为单位,生长旺盛的玉米苗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填“>”、“=”或“<”)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总量。
(2)在室内测得甲乙两装置的质量均为a后,迅速将它们移入阳光下照射。此条件下,叶肉细胞中进行能量转换的结构有 。一小时后,将测得实验数据制成丙图,其中表示甲装置玉米苗干重变化的曲线是 (填序号)。
(3)盛夏庄稼地里的玉米在正午时,光合作用不增反降的原因是 。
26.(2019·广东)实验探究
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把等量天竺葵分别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且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变化量
1号 天竺葵 红 25 +++
2号 天竺葵 黄 ? +
3号 天竺葵 绿 25 ﹣
(注:氧气变化量=实验后含量﹣实验前含量;“+”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1)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设置为 ℃。
(2)实验结果表明,在 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有机物或 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3)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 (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3号容器中的氧气含量不增反降的原因是 。
27.(2019·东营)生物兴趣小组在清风湖采集到一些沉水植物,其茎直立细长、有分支,叶薄、披针形,花单性,果实圆柱形、种子2﹣6粒。经过检索得知,此为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同学们以此为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在植物学分类上,黑藻属于 植物,推断依据是 。
(2)将黑藻的一片幼嫩小叶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许多绿色的颗粒随细胞质环形流动。绿色颗粒是 。细胞质不停地流动的意义是 。
(3)将黑藻放入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玻璃管中不断有气泡产生。这种气体是 ,你如何检测? 。
(4)晚上,将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5 10 15 20 25 30 35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1 55 42 32 25 21 19
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
(5)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培养。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玻璃罩内黑藻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黑藻在一天中 (曲线上两点之间)段的光合作用最强。黑藻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图2中可以找到的依据是 。
28.(2019·河南)小麦是人类的主粮之一,在我国北方广泛种植。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生产大省,被誉为“中原粮仓”。
(1)面粉主要来自小麦种子的 ,可用来制作面包、馒头等食物。
(2)图1为小麦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小麦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 运输到种子内储存。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的[ ] 。
(3)某科研团队测量了不同光照强度下,密闭容器内小麦叶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结果如图2所示(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分析曲线可知: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的点是 点;当光照强度为 lx时,小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
(4)叶锈病是危害小麦生长的常见病害。小麦的抗锈病和易感染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株抗锈病小麦,经自花传粉后收获种子,由这些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抗锈病的,也有易感染锈病的。据此判断 为显性性状,亲代植株的基因组成为 (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1.(2019·广西玉林)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果农在种植甜瓜的大棚内点燃蜂窝煤炉,可以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这种做法主要有利于( )
A.增加甜瓜光合作用的强度 B.抑制甜瓜光合作用的强度
C.增加甜瓜呼吸作用的强度 D.抑制甜瓜呼吸作用的强度
2.(2019·四川遂宁)大棚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合成西瓜中甜味物质的原料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水和有机物 D.氧气和无机盐
3.(2019·广东广州)如图是植物的叶片在白天进行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甲、乙表示其生命活动过程,①表示某种气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二氧化碳,甲表示光合作用
B.乙过程分解的有机物是甲过程制造的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过程
D.植株叶片相互遮挡,会影响甲过程的进行
4.(2019·德州)将一棵重约0.2公斤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重达11公斤,其增加的10余公斤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里的水
5.(2019·连云港)下列关于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需要水分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B.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C.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
D.产生的氧气都释放到体外,不能被呼吸作用利用
6.(2019·湖南株洲)某种植物的两个品种,品种A的光合作用强度比品种B高,为探究原因,进行了系列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因含有叶绿素而呈现绿色。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是 ,叶绿素可以溶解于 中,研究者利用这点提取叶绿素,继续定量测量,比较发现品种A比品种B的叶绿素含量高。
(2)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是由 细胞调节的。研究者在大田种植实验中,将品种A、B种植于同块田地,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釆取不施氮肥、中氮和高氮三种不同浓度氮肥处理,结果如图,发现在各种氮肥浓度下,品种A比品种B的气孔开放程度 (填“高”或“低”),根据该结果,对品种A比品种B光合作用强度高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
(3)研究还发现品种A的导管比品种B更加密集,推测这也是品种A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原因,理由是 。
7.(2019·开封)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对照组的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 ,其他保持不变。
(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 作用。
(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盛有的溶液为 。
(4)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不变色,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5)光合作用所需原料还有 ,是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的,驱动其运输的动力来源于 。
(6)小组成员实验结束后有所感悟,认为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大气中 的平衡。
8.(2019·湖北荆门)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示回答问题:
(1)首先将甲、乙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目的是让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体内贮存的 ,然后再将两装置置于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CO2,其中甲装置制造了 的环境条件。
(3)一段时间后,取甲、乙两装置中的叶片依次进行丙、丁操作,丙操作的目的是 。
(4)实验中,甲装置中的叶片经丙、丁操作后,用清水冲掉碘液,叶片的颜色 。
9.(2019·陕西)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请回答问题。
(1)光合作用所需的水通过植物根尖的 区吸收进入体内。
(2)空气从叶片的气孔进入,为光合作用提供的原料是 。
(3)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如图1所示,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半遮光,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发现遮光部位不变蓝,未遮光部位变蓝,说明绿叶 。
(4)如图2所示,将天竺葵和点燃的蜡烛置于透明的钟罩内并密封,钟罩①用黑布遮光,钟罩②不遮光。将两者放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①和②相比, (填“①”或”②”)内蜡烛应先熄灭。请简述原因: 。
10.(2019?赤峰)近些年我市设施农业发展迅速,给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图一中A、B、C表示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二是安装在温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图三表示一段时间内黄瓜叶片氧气释放的相对含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吸收的水分,从根部运输到植物体叶肉细胞的动力来自于图一中的[ ](填字母)过程。
(2)温室大棚内安装图二这种仪器目的是为了使图一中[ ] 增强。
(3)在图三中M点时,黄瓜叶肉细胞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填名称),当光照强度在 点之后,黄瓜开始向棚内释放氧气,有机物开始积累。
三、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2019·昆明)冬季利用温室种植蔬菜时,不利于提高产量的措施是( )
A.合理施肥 B.调控昼夜温差 C.增大种植密度 D.补充人工光照
2.(2019·龙东、鸡西)下列增产措施中,没有应用到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B.合理施肥 C.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合理密植
3.(2019·开封)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二氧化硫浓度 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③合理密植 ④延长光照时间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2019?赤峰)下列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只在夜晚进行
B.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C.中耕松土和合理密植,分别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D.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5.(2019·泰安)下列农业生产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
A.早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 B.农田淹水后及时排涝
C.果树开花季节,在果园里放养蜜蜂 D.大田农作物合理密植
6.(2019·贵州贵阳)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玻璃钟罩、长势一致的同种绿色植物、氢氧化钠溶液、清水等进行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本实验的目的是 。
(2)实验步骤为:①将两盆植物置于黑暗条件下一昼夜;②按图示摆放植物和溶液,放在阳光下4﹣5小时;③各取两装置中植物叶片,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④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观察叶片颜色变化;a装置中叶片: (填“变蓝”或“不变蓝”),本实验的对照组是 (填“a装置”或“b装置”)。
(3)步骤②中,实验变量是 ,实验时需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步骤③中将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而不能直接加热酒精,其原因是 。
(5)实验结论是: 。
7.(2019·安徽)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川的主要器官,叶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图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叶上、下表皮无色透明,利于透光;表皮上分布的 是水分散失的“通道”,也是气休交换的“门户”。叶脉有运输和支持功能。
(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利用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这不仅满足绿色植物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通过生态系统的 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应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写出两点即可) (2分)
8.(2019·湖北襄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种子历经播种、灌溉、除草、施肥、收割、烘干、贮藏、制作等多种工序,才变成餐桌上的美食。请分析作答:
(1)锄禾有助于根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的 内进行。
(2)小明同学在帮助农民伯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填字母)
A.用四五粒种子进行测定 B.尽量挑个大的种子实验 C.重复测定2次,求平均值
(3)种子的 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在生殖方式上属于 生殖。
(5)萌发的种子长成幼苗后,气体通过 (填结构)进出叶片。
(6)科学探究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萌萌在完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将各步骤记录如下:(提示:阳光下叶片的见光处,光合作用远大于呼吸作用)
①把盆栽天竺葵放在装有红色安全灯的暗室一昼夜。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一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③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④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叶片变为黄白色。
⑤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入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用清水冲掉碘液,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遮盖部分不变色。
请你指出有错误的步骤和有现象记录不实的步骤: 。(填序号)
9.(2019·四川南允)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一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据图回答
(1)观察图题,该实验可形成 组对照实验。
(2)叶片A中非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 ,叶片B绿色部分不变蓝的原因是 。
(3)图二中,C、D两曲线表示同株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其中 曲线代表温度较高时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若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里的青山,旨在大力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森林,因为绿色植物的 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10.(2019·青岛)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图一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二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 。
(2)图一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二中的 过程(填数字)。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光照强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 乙植物。
(3)为了探究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农技专家在大棚中将生长状态一致的甲植物平均分成5组,都提供适宜的光照,每天中午12:30测定各组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确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对值”表示)。 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实验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结果 光合作用速率 11.1 15.1 22.1 23.7 20.7
①上述实验中的 组探究的是相对湿度对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论是: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
②通过上述实验可以推测,中午时,对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 。判断的依据是在 的条件下, 改变时,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较大。
11.(2019·菏泽)我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贫困户因大棚蔬菜种植而脱贫。番茄是常见的大棚种植蔬菜,因为它富含维生素,很受人们青睐。两年前,某校的生物老师为帮助贫困户尽快增产,组织引导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番茄的生命活动规律。图甲是他们总结的番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图乙是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内番茄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的一生中,发育的起点是 。
(2)图甲中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3)图甲中的2是由3(花)结构中的 发育而来的。2中含有的有机物主要是由1通过 合成的,并通过叶脉和4中的筛管运输来的。
(4)图甲中5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番茄植物体的 。
(5)分析图乙可知,对大棚中的番茄采取 两项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6)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发现温度与番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将番茄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实验结果如表(“mg/h”表示“毫克/小时”):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75 2.50 3.15 3.8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75 1.10 1.60 2.25 3.00 3.50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温度控制在 ℃时,番茄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因此,他们根据上述的探究结果,为大棚种植户提出了合理的增产建议。
参考答案:
一、1.C 2.B 3.D 4.B 5.D 6.B 7.B 8.D 9.C 10.B 11.B
(1)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有机物)消耗尽
光照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合理密植
碳一氧平衡
(1)BAC (2)黑暗 (3)酒精 (4)淀粉 (5)光
A 15.A 16.B 17.D 18.D 19.C 20.C 21.A 22.D 23.D
(1)防止偶然性 (2)光照强度 (3)B品种的光合速率最强,A品种的光合速率最强低,C品种的光合速率介于A与B之间
25.(1)> (2)叶绿体 ④ (3)部分气孔关闭
26.(1)不同颜色的光(或者光) 25 (2)红 二氧化碳 (3)有 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或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27.(1)被子 有花和果实 (2)叶绿体 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3)氧气 打开橡皮塞,迅速将快要熄灭的木条插进玻璃管中,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4)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植物与光源的距离越近,产生的气泡越多)(5)CD G点时二氧化碳浓度比A点低。
28.(1)胚乳 (2)筛管 ③ 叶绿体(3)B 3250 (4)抗锈病 Rr
二、1.A 2.A 3.C 4.D 5.C
(1)叶绿体 吸收光能 酒精 (2)保卫 高 气孔开放程度高,获得的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导管运输的是水,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等量清水 (2)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呼吸 (3)酒精 (4)绿色植物无二氧化碳不能制造有机物 (5)水 蒸腾作用 (6)碳﹣氧
(1)淀粉 (2)没有二氧化碳 (3)避免绿色干扰实验 (4)不变蓝
(1)成熟(2)二氧化碳 (3)在光下能制造(合成)淀粉 (4)① ②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①中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1)B(2)A 光合作用 (3)C N
三、1.C 2.B 3.B 4.D 5.D
(1)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不变蓝 b装置(3)二氧化碳 保持变量的唯一(4)叶绿素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 (5)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气孔(2)光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3)合理密植,提高光照强度,实施有机肥,增大昼夜温差
(1)线粒体(2)C(3)胚 (4)有性 (5)气孔 (6)①②④
(1)2 (2)没有叶绿体 没有光照(3)C 增加光照时间(4)增加光照时间
(1)蒸腾作用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1、2、5、6 多于 (3)① 1、2和3 相对湿度越大,光合作用速率越高 ②温度 相对湿度相同 温度
(1)受精卵 (2)器官 (3)子房 光合作用 (4)蒸腾作用 (5)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6)2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