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九年级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拓展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拓展阅读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3 21:26:37

文档简介


虞美人 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漾①处。楼儿忒②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来%源~:中教*^网&]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释①溟漾(míng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1.这首词选取了绵绵的细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来源:zzst&^ep#@.c~om]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柔美的杨柳 ; 红艳的海棠[中国教@%育*出版#网^]
2.示例一:“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更能引发别离之愁。
示例二:“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是说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这几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
示例三:“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生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
示例四:“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寒森森的晚风。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w@ww.zzs*&te#p.com~]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山雨
(宋)翁卷[来@%源^:中~教&网]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中%^@国教育&出~版网]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一前两句写自然景象,视觉与听觉结合,突出水乡初夏生机之景,为后两句作铺垫。
B.诗一中的“子规声”暗寓悲伤之意,引出后两句对农事繁忙的叙述,同情农人的辛苦。
C.诗一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使全诗意境色调和谐,显得更加从容恬静。
D.诗二诗题是“山雨”,开篇却紧扣一个“晴”字下笔,后两句中“他山落雨”与“溪流急”构成因果,构思巧妙。
E.诗二在跳动的景物描写中透露人物的心理,“忽见”表现作者由惊喜到惊奇,耐人寻味。
2.翁卷的两首诗描写雨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BE(答B给2分,答E给3分)
【解析】B.此处“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而“同情农人的辛苦\“错.应是表达对农人勤劳的赞美;E.应是 “由惊奇到惊喜”。[www.z^z#~@ste%p.com]
2.同:都采用侧面烘托手法。(1分)《乡村四月》中 “白满川”侧面供托出雨水多;(1分)《山雨》 前两句写雨前的晴和天气,后两句写雨后的溪深流急.侧面烘托兩下得突然,下得大。(2分)
异:《乡村四月》以烟喻雨.突出其细雨蒙蒙之状;(1分)《山雨》由眼前“溪流急”联想到“他山落雨”之 急、之大。(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