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部编版六语丁香结第一课时“ACTT”课堂(教案+课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 部编版六语丁香结第一课时“ACTT”课堂(教案+课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8 08:46: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丁香结》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
【作者介绍】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常用笔名宗璞,笔名有:丰华、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人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   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铁箫人语》。2009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西征记》。   2001年4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东藏记》。《南渡记》和《东藏记》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一、二卷。后两卷《西征记》和《北归记》分别描写西南联大学生投笔从戎、在滇西战场抵抗日寇和抗战胜利、返回家园的情景。这四部作品既是一体,又各自独立。   
主要成就: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1986年国际名人录之一。《弦上的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东藏记》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丁香:为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 丁香属植物还有较强的耐旱性,4-6月,气温从10℃迅速上升到28℃左右,此时各种丁香正迅速生长、开花. 紫丁香花的所有种类,播种3—4年后,实生苗即可开花;而拟女贞亚属的种类,播种后4—5年才开花,但扦插或嫁接苗1—2年即可开花。5年后开花渐盛。 丁香花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2]。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一般不需要多浇水。丁香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丁香花不喜欢大肥,不要施肥过多,否则影响开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语上丁香节(ACTT课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丁香结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宅院、幽雅”等16个词语。
2. 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 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4.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的能力。
第一课时
1、 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1、 齐读古诗,初步感知
(出示课文后有关丁香的古诗),指名学生说说这4句诗都是写什么花? 你从这些诗中读出哪一个字?(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一-李璟《摊破浣溪纱》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一-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2、细读古诗,感悟诗情
任务一:细读古诗,借助注解,理解古人关于丁香的诗句。思考: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代赠二首(其一)》唐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南唐·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解: ①珠帘:即真珠。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1、借助注解,小组讨论。
2、小组派代表交流,师实时点拨。
“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出示丁香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丁香花在古人的眼中却是愁思、惆怅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丁香结》,作者宗璞又赋予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
4、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
5、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原名冯钟璞,出生于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是中国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任务二: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1、学生自主学习。
3.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2)交流易错字的字音、字形。
①缀(zhuì)满 参差( cēncī) 笨拙(zhuō) 愁怨(chóu yuàn)
②“薄” “糊”多音字,课件出示“薄” “糊”的读音及其组词。
báo(薄片 薄纸 薄酒)
薄 bó(薄礼 薄命 浅薄 )
bò(薄荷)
“幽”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山”,里面是两个“幺”。
“案”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安”,下面是“木”。
“薄”要与“簿”相互比较,可以通过组词的形式来辨析,“薄”组词是“单薄”,“簿”组词是“练习簿”。
(3)学写字词。 师指导书写“幽、薄”。 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
(4)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师实时归纳。
①利用字典等工具书理解。
单薄:身体瘦弱;不强壮。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窥着:偷偷看,文中形容丁香花可爱。
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③运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愁怨:忧愁怨恨。
幽雅:幽静而雅致。
点缀:装点、装饰、装扮。
朦胧:不清楚;模糊。
潇洒: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任务三:小组合作读课文,概括自然段的意思,讨论分段和分段理由,概括段意。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小组派代表说说本组分段情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师实时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从花的气味、形状、颜色描写了丁香花。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联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花。
四、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四(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找文中关键字完成填空:
课文先写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 、 以及 ,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接着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写到了 ,写到了 ,从而感悟到了感悟到了 ,否则就 的人生认识。
1、指名回答
2、师适时呈现(出示课件):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形态、香味以及颜色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接着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五、课堂总结,当堂检测
(1)总结感悟
师:草木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课文从多个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作者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2)课堂检测: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并背诵有关丁香的古诗,并从中体悟诗人的感情。
2、预学单: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形状 颜色 气味
2、丁香结 古人眼中的丁香花
作者的疑问、联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语上丁香节(ACTT课堂)
第一课时当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装,星星般的小花缀(zuì)满树头,从墙上窥(kuì)着行人,惹(rǒu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
B.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zhuō)了。。
C.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cēn cī)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D.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jīn) 上的盘花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B.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C.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辩出,这是丁香。
D.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少而薄)。
B.月光下白的潇洒(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紫的朦胧(不清楚;模糊)。
C.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不整齐,不一致)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D.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 ( http: / / www. / s q=%E8%BE%93%E5%87%BA%E9%87%8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是世界上 ( http: / / www. / s q=%E4%B8%96%E7%95%8C%E4%B8%8A&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
B、我们搞四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C、下半夜,突然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
D、浙江、江苏两省是稻米的重要产区。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B.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C.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D.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6.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B.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C.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D.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
答案:
1、A 2、C 3、A 4、D 5、D 6、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
你从这些诗中读出哪一个字?
丁香

这四句诗写的都是什么花?
任务一:
细读古诗,借助注解,理解古人关于丁香的诗句。
代赠二首(其一) 唐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南唐·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解: ①珠帘:即真珠。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 这里指带信的人。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
愁思 惆怅
宗璞,原名冯钟璞,出生于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是中国当代女作家,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任务二: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 方法理解词语。
检查预习
注音练习
缀( )满 幽雅( )
窥( )着 笨拙( )
单薄( ) 伏案( )
糊( )涂 恍( )然
检查预习
注音练习
缀(zhuì)满 幽雅(yōu yǎ)
窥(kuī)着 笨拙(zhuō)
单薄(bó) 伏案(àn)
糊(hú)涂 恍(huǎng)然
易错音
缀( )满 参差( )
笨拙( ) 愁怨( )
多音字
báo( )
薄 bó( )
bò( )
检查预习
易错音
缀(zhuì)满 参差( cēncī)
笨拙(zhuō) 愁怨(chóu yuàn)
多音字
báo(薄片 薄纸 薄酒)
薄 bó(薄礼 薄命 浅薄 )
bò(薄荷)
检查预习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参差
眼帘 顺心 平淡 单薄 照耀 恍然
梦想 迷蒙 印象 愁怨 缀满 模糊
顾影自怜 硕大无朋
心驰神往 孤芳自赏
检查预习
理解词语方法:
①利用字典等工具书理解。
单薄:身体瘦弱;不强壮。
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窥着:偷偷看,文中形容丁香花可爱。
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③运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理解。
点缀:装点、装饰、装扮。
朦胧:不清楚;模糊。
潇洒: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任务三:
小组合作读课文,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讨论分段和分段理由,概括段意。
任务三:
小组合作读课文,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讨论分段和分段理由,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从花的气味、形状、 颜色描写丁香花。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
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联想等
任务四:默读课文,找文中关键字完成填空:
任务四:默读课文,找文中关键字完成填空:
课文先写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
、 以及 ,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
接着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写到了 ,
写到了 ,从而感悟到了感悟到了 ,
否则就 的人生认识。
任务四:默读课文,找文中关键字完成填空:
课文先写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
颜色 、 形状 以及 香味 ,都给作者带来美
好的回忆,接着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
写到了 微雨 ,写到了 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
的事 ,从而感悟到了感悟到了 生命需要“结” ,
否则就 平淡无味的 的人生认识。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参差
眼帘 顺心 平淡 单薄 照耀 恍然
梦想 迷蒙 印象 愁怨 缀满 模糊
顾影自怜 硕大无朋
心驰神往 孤芳自赏
检查预习
《丁香结》写的是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形态、香味以及颜色都给作者带来美好的回忆,接着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作业布置
1、课后搜集并背诵有关丁香的古诗,并从中体悟
诗人的感情。
2、预学单:
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
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形状 颜色 气味
2、丁香结 古人眼中的丁香花
作者的疑问、联想
课堂总结
草木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课文从多个
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
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香花。
作者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下节课我们继
续探究。
板书设计
形状 颜色 气味
2、丁香结 古人眼中的丁香花
作者的疑问、联想
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或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银装 缀(zuì)满 窥(kuì)着
B.轻灵 浑浊(zhuō) 笨拙(zhuō)
C.莹白 参差(cēn cī) 惹(rǒu)人喜爱
D.花苞 衣襟(jīn) 愁怨(chóu yuàn)
课堂练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 白丁香。
B.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
C.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辩出,这是丁香。
D.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课堂练习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少而薄)。
B.月光下白的潇洒(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紫的朦胧(不清楚;模糊)。
C.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
白下面透出参差(不整齐,不一致)的绿,然后才见
那两扇红窗。
D.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姿态美好可爱)。
课堂练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
B、我们搞四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C、下半夜,突然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
D、浙江、江苏两省是稻米的重要产区。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B.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C.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D.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6.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B.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
C.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D.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
答案:
1、A 2、C 3、A 4、D 5、D 6、D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语上丁香节(ACTT课堂)《丁香结》
教学设计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以有关丁香的诗句导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感悟古人赋予丁香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探究本文作者赋予丁香的独特内涵。
2.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第一步默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二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三步自由朗读课文。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再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4.以“任务单”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