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标准化试题及课文片段阅读(含答案)
(试题内容与本人所编知识点同步)
6.狼牙山五壮士
一、标准化试题:
第1~5题,根据拼音或积累,在相应位置书写相关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
rì kòu xī jì lūn qǐ xuán yá feì téng
( ) ( ) ( ) ( ) ( )
bīng báo yì lì xǐ yuè shān jiàn quán shén guàn zhù
( ) ( ) ( ) ( ) ( )
2. ,不教胡马度阴山。。
3、课文按 的顺序,依次写了“接受任务→ → →顶峰歼敌→ ”.
4.课文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 、热爱 、 敌人、 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1941年秋,日寇(kè)集中兵力,向我晋察翼(jì)根据地大举进犯。
B.战士宋学义扔(rēn)手榴弹总要把胳膊伦( 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C.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ēng)得紧紧的,全神惯(guàn)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D.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B.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竭尽全力扔向敌人。。
C.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D.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陆续滚落深谷。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站在)高临(相邻)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B.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连贯,穿通)注(集中 )地瞄准敌人射击。
C.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砍掉)钉截(切断)铁地说了一声“走!”!
D.战士们也昂( 抬起 )首( 头 )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8、“悬崖绝壁”的“绝”,与( )中带点的字意思相同。
A.络绎不绝 B.绝处逢生 C.精妙绝伦 ( http: / / www. / link url=http%3A%2F%2Fguoxue.baike.%2Fquery%2Fview%3Ftype%3Didiom%26title%3D%25E7%25B2%25BE%25E5%25A6%2599%25E7%25BB%259D%25E4%25BC%25A6&q=%E5%90%AB%E7%BB%9D%E7%9A%84%E6%88%90%E8%AF%AD&ts=1565253695&t=65a01cae22f467e3f05ae41f16b98ce" \t "_blank ) D.绝无仅有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8.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等益鸟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B、3月份,北京各影院准备上映70多部古今中外的新影片。
C、每个同学都应该成为德育、智育、体育的劳动者。
D、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B.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C.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D.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11.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使石块有多重,小草也要从下面钻出来。
B.因为同学们信任你,所以你应该勇敢地接受这份工作。
C. 虽然太阳离地球太远了,但是我们并不感到它有那么热。
D.这件好事是李晓华做的,也是我的同学张晔做的。
12.下列诗句中,与战争无关的一项是( )
A、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线索非常清楚。
B、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土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C、多处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人物群体,又关注每一位战士。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二、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片段一: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 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 lú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 bēng)得紧紧的,全神(贯 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 的山路上,横七(坚 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用“√”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镇定 ( http: / / www. / link url=http%3A%2F%2Fguoxue.baike.%2Fquery%2Fview%3Ftype%3Dphrase%26title%3D%25E6%259B%25B2%25E6%258A%2598&q=%E8%BF%82%E5%9B%9E%E7%9A%84%E8%BF%91%E4%B9%89%E8%AF%8D&ts=1565071441&t=0221da13cde7cdfb6dca5a698b7635c" \t "_blank )( ) 险峻( )
B.找反义词:平坦( )心不在焉( )
3、文中画“----”句子,既是 句,又是这一自然段的 句。
4、片段主要抓住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的 和 进行描写。
5、本片段采用 结合的方法,既关注了 ,也写了 。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
. 。
片段二: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矗立( ) 陆续 ( http: / / www. / link url=http%3A%2F%2Fguoxue.baike.%2Fquery%2Fview%3Ftype%3Dphrase%26title%3D%25E6%25BD%2587%25E6%25B4%2592&q=%E6%B4%92%E8%84%B1%E7%9A%84%E8%BF%91%E4%B9%89%E8%AF%8D&ts=1565071404&t=ea13f86dbd1cff12dc42739b26475f2" \t "_blank )( )
B.找反义词:平静( ) 停止( )
2.文中画“﹋﹋”修辞手法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
. 。
3、文中“抢前一步”“夺过”等加点的动词体现出 。
文中“眺望”“ 回头望望” 等加点的动词体现出 。
4、“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加点字的意思是( )
A.用掉 B.模糊不清 C.样子或形状像花
5.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B.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C.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答案:
标准化试题:
1、日寇 希冀 抡起 悬崖 沸腾
冰雹 屹立 喜悦 山涧 全神贯注
2、但使龙城飞将在
3. 事情发展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4、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D 3 D 4 A 5 B 6 D 7 A 8 B 9 D 10 D
片段一:
1、lūn běng 贯 竖
2、沉着 险要 崎岖 全神贯注
3、过渡句 中心句
4、动作 神态
5、点面 人物群体 每一位战士
这一自然段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关注人物群体“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这是“面”的描写;关注每一位战士, 如“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很狠地打”,这是“点”的描写。点与面相结合,既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事实,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片段二:
1、 屹立 相继 激动 继续
2、比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砸下的石头非常密集、迅猛、有力,充分体现出五位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3、战士们对敌人的痛恨,以及英勇战斗的大无畏精神。
既表现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恨,又表现出战土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4、C 5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