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件+教案+导学案+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件+教案+导学案+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8-14 09:30:19

文档简介

专题22-3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学时)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熟练掌握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措施,并为我国牧区游牧业发展提供借鉴。
3.比较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可持续发展。
2.人文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强,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
【教学难点】
1.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以当时习近平同志在阿根廷访问为背景,播放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理解大牧场放牧业的产品和生产条件。
【教师讲解】
(一)大牧场放牧业
1.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产品是牛羊的肉、皮、毛,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其中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南非以牧羊为主,并总结这些国家气候的共同特点: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少,草场广阔,不适宜发展农业种植,但是适合畜牧业的发展,且其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通过分析,总结大牧场放牧业形成条件和生产特点。
【总结】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展示“南美洲的相关资料图(交通、气候等)”,总结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地茂盛,水热条件适合牧草生长;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促进了牧场商品性经营(其中交通条件尤为重要,应重点分析交通条件和冷藏保鲜技术对于阿根廷开拓全球市场的意义)。
【总结】
区位:气候、草原、地价、交通。
3.分析阿根廷为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采取的措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合理利用草场;种植饲料(玉米);开辟水源;培养良种牛。
4.通过对疾病防控,让学生了解疯牛病出现的原因。理解同为畜牧业,阿根廷牧场的放养方式和英国圈养方式产生的不同后果。
【当堂训练】
欧洲土地有限,农牧业普遍采取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天然放牧被圈养取代。这对促进欧洲各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如1996年欧洲爆发了疯牛病,2001年2月英国爆发的口蹄疫又迅速在欧洲蔓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①.材料中提到的畜牧业属于 ( )
①粗放农业 ②密集农业 ③自给农业 ④商品农业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②.近几年,在欧洲爆发的疯牛病、口蹄疫等传染性动物疾病的共同特点 ( )
①都是由于人工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身体
②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③只在发达国家发生和蔓延
④是社会个别敌对势力进行的破坏活动造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 比较我国的游牧业和大牧场放牧业的异同,分析阿根廷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对我国内蒙古牧区的借鉴意义,并当堂练习: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布示意图,完成第③题。
③.关于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呼伦贝尔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潘帕斯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B.呼伦贝尔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潘帕斯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
C.呼伦贝尔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潘帕斯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D.呼伦贝尔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潘帕斯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
【过渡】通过奶牛图片,理解不同的畜牧业生产对象:大牧场放牧业的肉牛和乳畜业的奶牛的差别,进而开始学习乳畜业。
(二)乳畜业
1.教师讲解乳畜业的概念(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和产品(牛奶和乳制品),分布地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2.出示材料,西欧地形分布图和西欧气候类型分布图,讲解西欧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的原因。
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此为饲料因素。
3.分析西欧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的原因。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市场广阔;此为市场因素。
【总结】
乳畜业的区位都是两个:市场和饲料
4.分析乳畜业的生产特点。部分学生对乳畜业的机械化生产不太理解,故用图说明。
【总结】
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
【课堂小结】
(三)对比大牧场放牧也与乳畜业,完成下列表格:
【高考链接】
(四)链接高考真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引导学生正确回答。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右图示意某岛的
地理位置。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
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2.(2015·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
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下图)属内陆
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
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
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
不断扩大。
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热点预测】
(五)命题热点:第六产业
“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成都市浦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第六产业”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基础是农业 ② 适宜在城市推广
③ 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④目的是美化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目的 ( )
①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 ②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③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 ④三大产业相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四、板书设计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
产品 分布地区 形成条件

交通

水源

饲料
良种
生产特点 区位优势 发展措施
二、乳畜业
牛奶:近郊
分布地区 产品
乳制品:远郊
饲料
生产特点 区位
市场
三、命题热点
五、教学反思
农业在高考中属于热门考点,近5年高考中农业考点的分值占比极高。为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开始之前,应该先给学生发放导学案,让他们有大约5-10分钟的时间熟悉导学案并思考高考真题。
农业地域类型(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
(2)区位因素
(3)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4)典型地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①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②发展措施:
【知识拓展】
疯牛病
欧洲土地有限,农牧业普遍采取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天然放牧被圈养取代。这对促进欧洲各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如1996年欧洲爆发了疯牛病,2001年2月英国爆发的口蹄疫又迅速在欧洲蔓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高度集约化的畜牧业属于
①粗放农业??????????? ②密集农业??????? ③自给农业 ?????? ④商品农业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近几年,在欧洲爆发的疯牛病、口蹄疫等传染性动物疾病的共同特点
①都是由于人工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身体
②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③只在发达国家发生和蔓延
④是社会个别敌对势力进行的破坏活动造成的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对我国牧区(内蒙古牧区)的借鉴意义
①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②开辟水源;③改善牧区交通运输条件;④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向商品畜牧业发展。
2.乳畜业
(1)主要特点: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程度高,机械化和科技化。
(2)生产对象:奶牛。
(3)主要产品:牛奶、乳制品。
(4)主要分布
世界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中国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5)典型地区:西欧

【重点突破】
1.两种典型畜牧业为主的地域类型对比分析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畜牧业,但区位条件、生产特点等都有所不同。具体对比分析如下:
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主要分布
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新西兰、南非等国
美国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的大城市周围
主要产品
肉、皮、毛
牛奶及其制品等
气候类型
干旱、半干旱气候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温和湿润
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区位条件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距海港近)
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先进的科技
市场
以外地市场为主
以本地市场为主
【高考链接】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右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世纪*教育网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2.(2015·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下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热点预测】
“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成都市浦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第六产业”叙述正确的是 ( )
① 基础是农业 ② 适宜在城市推广
③ 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④目的是美化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目的 ( )
①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 ②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③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 ④三大产业相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方法技巧】
1.“2233”数字法记忆大牧场放牧业
两大牲畜:牛、羊。
两大气候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三大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三大区位因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
2.“123”数字法记忆乳畜业
一种牲畜:奶牛。
两大区位因素:饲料因素和市场因素。
三大特点: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集约化程度高。
课件34张PPT。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一轮复习衡阳县一中 刘华面向市场的畜牧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游牧业(中亚)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类茂盛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适宜发展畜牧业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形成条件及生产特点 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区位因素 气候:气候温和 草原:草类茂盛 地价: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便宜 交通:铁路运输便利,距海港近 阿根廷如何把牛肉送到世界各地? 牧场 港口 世界各地 铁路 屠宰成肉 冷冻船阿根廷为发展牧牛业采取的措施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玉米欧洲土地有限,农牧业普遍采取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天然放牧被圈养取代。这对促进欧洲各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如1996年欧洲爆发了疯牛病,2001年2月英国爆发的口蹄疫又迅速在欧洲蔓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中提到的畜牧业属于 ( )
①粗放农业 ②密集农业
③自给农业 ④商品农业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知识拓展:了解疯牛病2.近几年,在欧洲爆发的疯牛病、口蹄疫等传染性动物疾病的共同特点 ( )
①都是由于人工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身体
②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③只在发达国家发生和蔓延
④是社会个别敌对势力进行的破坏活动造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对我国牧业(内蒙古牧区)的借鉴意义对我国(内蒙古牧区)的借鉴意义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布示意图,完成第3题。
 3.关于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呼伦贝尔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潘帕斯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B.呼伦贝尔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潘帕斯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
C.呼伦贝尔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潘帕斯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D.呼伦贝尔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潘帕斯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 D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乳畜业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西欧地形分布西欧气候类型分布西欧乳畜带的区位条件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雾,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西欧乳畜带的区位条件西欧乳畜业的生产特点商品率高
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高
集约化程度高温和湿润干旱、半干旱人工草场为主天然草场为主地广人稀地区城市人口密集地区肉、毛、皮牛奶及其制品较高高外地市场为主本地市场为主西欧乳畜业与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差异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D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高考链接2.(2015·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下图)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
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
观赏鱼类。80年代来,随着
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
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解析 材料中说明“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故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一是大盐湖为咸水湖,湖水盐度高,适宜卤虫生长。二是藻类丰富,而高盐的湖水,必然使得湖泊中没有大型水生动物,卤虫缺少天敌,使得该湖卤虫资源丰富。答案 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解析答案(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解析 材料中“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一是因为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需求小,二是受条件限制,运输不便。答案 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小。解析答案(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是由于人们对鱼类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因而过度捕捞,使野生渔业资源日益枯竭;以及环境保护力度增大,限制了野生鱼类的捕捞量;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促进大盐湖卤虫捕捞产业的发展,使卤虫捕捞量增大,从业人员增加。答案 原因:海洋渔业产量减少;市场需求增大;近海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影响:对卤虫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解析 开放性试题,给出合理观点即可。一般应围绕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方面论述答案 赞同理由:卤虫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经济价值高,技术成熟,增加就业等。不赞同理由:让卤虫自然生长,维护生物链的稳定,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解析答案命题热点1.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高考可能会以此为背景,结合我国具体农业生产区的建设,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2.聚焦“第六产业”,关注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2.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目的 ( )
①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
②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③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
④三大产业相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成都市浦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关于“第六产业”叙述正确的是( )
① 基础是农业
② 适宜在城市推广
③ 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④目的是美化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BC练出高分(2011?大纲全国卷)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下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2 00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 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1)根据材料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
答案 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2)根据材料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
答案 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