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一全一册必修1 第六节 鼓乐铿锵课件((共25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高一全一册必修1 第六节 鼓乐铿锵课件((共25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8-13 20:58:17

文档简介

《鼓乐铿锵》教案详案
师生问好
(导入)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鼓乐铿锵》(手指屏幕),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鼓韵龙腾》)
师:这段音乐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温柔,停顿一下)你来说 还有吗 你再说
生:
师:这些感受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生:节奏
师:除了节奏的不同?鼓还能表现哪些音乐要素?(等待一下,师敲鼓作提示)
生:1、力度 2、速度 3、音色
师:所以鼓在音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鼓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追溯于鼓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战场上:传递命令,统一步伐,鼓舞士气; 狩猎中:吓兽围猎,传递信息.现代:在什么场景时看到击鼓的场面?(欢庆佳节、开业庆典、水乡龙舟竞渡等 可图片展示)鼓已成为人们广泛运用的乐器之一。
鼓的种类也很多,你们还知道哪些鼓吗?
生:腰鼓
师:最著名的是?
生:安塞腰鼓
师:还有
生:凤阳花鼓 手鼓(问民族)长鼓(新疆) 拨浪鼓······
师:我国这么多地方的鼓,最著名的要数山西绛州大鼓(手指屏幕),绛州大鼓又叫绛州鼓乐(课件),绛州鼓乐被称为中国鼓乐艺术的国之瑰宝,“黄河第一鼓”并被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授)
1、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绛州鼓乐的代表作《滚核桃》(课件《滚核桃》——描写的是劳动者在核桃丰收之后,集中装袋、运到房顶,晾晒核桃、核桃滚散开来等一系列场景,并且模拟了晾晒核桃时发出的迥然不同的各种声响,展示了一个生动的劳动场景。

① 要让你们用鼓来表现这个场景,你想怎么演奏?(稍停试试)
(找两学生上来展示)
让我们欣赏鼓手的表演,听他们在力度、速度上是怎么表现的?(欣赏《滚》第一部分)
师:速度 生: 越来越快, 师:力度 生: 越来越强
师: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想象到什么样的场景?
生:核桃越来越多,越快,晾晒核桃······滚落开来
师: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老师给个节奏xx xx(慢 弱),试试
生:···
师:表现核桃越来越多呢?(加快) 再多呢()非常多呢()
生:(笑)
② 师:刚才鼓手演奏形式是怎样的?(师提示)
一生:一个接一个
师:(详细说明)这是轮奏,还有开始六位鼓手是
生:齐奏
师:老师这也准备了三面鼓,下面我们请三位女生上来体验一下?(师用表情、动作、眼神提示,不要说快慢)
师:请全体同学坐直,拿出两只笔。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下面同学以笔为鼓锤,握住鼓锤下端,两手大约成六十度分开,都试试,弱打 强打呢
下面,请前面三名鼓手用轮奏的演奏形式演奏这段晾晒核桃的情景,速度 力度 ,节奏xx xx,弱起走····
师:三位女生表现的非常棒(鼓掌)很好,请回!
2、看了鼓手和同学门的表演,老师觉得非常精彩!老师也带来一段《滚核桃》,听老师从音色上是怎么表现的?(师表演第二段)
① 师:音色有变化吗?
生:有
师:怎么变化的
生:
师:到台上来展示一下
(生边打师边讲解,找同学补充,还有吗?……..
师:闷击(师左手摁住鼓面),音色有变化吗?低沉、沉闷,这叫闷击。我们来看鼓的演奏技巧!(出示屏幕师带领生一起体验,并补充生没发现的技巧)A、同学们用桌面代替鼓 (敲鼓面 鼓棒)
B、闷击时(师用右手握笔)
向前推
向后推
C、交叉(找一生实践)交替呢?
师:各种技巧演奏出不同音色,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你想象一下有什么样的声音?(师可提示:要让你晾晒核桃,你有哪些动作?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进图片更形象》
生:收获 过程 发出的各种声音(引导)从袋子洒落、碰撞、搂核桃。。。。。
师:农民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 喜悦的
师:同学们自己试试,怎么表现?
生:(随便敲)
师:大家体验作品怎么表现的?
(出示屏幕)xx x xx x ︱ xx xxx xxx x ‖
第一遍,师直接告诉生,T打桌沿,B 打桌面。师先用鼓领一遍,生可以用手或笔试一遍。
老师看有几位同学打的特别好,选三位男生上来,告诉鼓边 面,右手先起,共来一遍。
老师刚才表演时候有没有特别的动作?(加花动作,转花)
左手打第二下的同时,右手举到头顶,从外向里划一个圆,再加上身体重心、眼神、头的动作,师先来一遍,三男生跟学。。。。。
下边请三位男生带领我们打滚的基本节奏。领奏---台下的同学---全体f----全体p----(表现农民收获非常忙碌,怎么打?)加快-----加快(师加入)
师:我们完整的来一遍
鼓励,鼓掌!
』『』(师用鼓敲鼓面 鼓梆 生用手打一遍)
师:大家再听有什么不同?(师敲鼓面重拍)
生:重音
师:好,我们再来,强弱弱,强弱弱,起(师走到学生当中一起拍手)『』
师:速度加快,农民劳动非常
生:忙碌 热闹
3、师:我们再到农民收获后的场景去听一听,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注意力度、速度的变化。(欣赏第三部分)
师:速度越来越 生: 慢, 师:力度越来越 生:弱。与第一段?-----相反
师:农民
生:休闲自得 回家了 累了
师: 我们总结一下,作品分成几部分?(稍等)
生:……..(找一生具体说哪三部分,分别是?)
师:先是,(晾晒核桃 ),然后用不同音色表现(收获过程发出的不同声音),最后收获完(休闲自得的生活情境)
出示课件
师:老师邀请刚才的三位男同学领鼓再上来.。把第三段用轮奏演奏形式一下,速度?减慢 渐弱
(三男生生由强到弱 轮奏)
下边我们把《滚》作品完整的演奏一遍!(师讲顺序)
师:同学们打的已经很好了,要知道鼓手每天要练七八个小时才能到这种程度。请鼓手回去!
4、师:下面我们把作品完整的欣赏一遍
师:同学们思考,题目为什么叫“滚”核桃,而不是晒核桃、凉核桃?(可再提示:只是在写核桃在滚吗?)
生:这样写能更------生动、形象、真实 、兴奋。。。。。。。。。(图片 过程)
生:劳动过程发出的各种声音,收获的过程。
师:这个生动、形象的音乐形象是通过鼓手----------------敲鼓表象出来的。
5、师:鼓乐啊是民间流传最广的乐种之一,民间在平时娱乐活动和民俗生活里还经常使用“锣鼓点”来表现音乐,我们来看这个锣鼓点(停下)谱略
师:师打黑色的13579 你们打红色的节奏,老师先来
师:(打完)有什么发现?
生:··········
师:上下句对偶 螺蛳结顶
6、师:这两种是民间经常使用的“锣鼓点”,下面我们走进湖南土家族,土家人非常喜爱一种民族传统打击乐———打溜子,他节奏鲜明,被称为“土家族的交响乐”。(点课件)作品《锦鸡出山》就是根据“打溜子”改编的,共分五部分。我们来欣赏第一段“山间出色”,老师有个要求,老师打上句,你们用“上下句对偶”的创作手法打下句。
(先用手打一遍)
师:明白了吗?(生笑点头)刚才作品中使用什么乐器?
生:锣 钹
师:(课件)打溜子通常四人演奏,分别使用马锣、大锣、头钹和二钹演奏。
可试再放一段音频,让生听描写的是哪个场景?
师:非常棒!我们欣赏《锦鸡》的五部分。(视频)
师:音乐表现什么场景?
生:搏斗 嬉戏
师: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滚》《锦鸡》,他们都属于?类乐器,因此也被称为清锣鼓,他通过铿锵多变的节奏,各种技巧的演奏,惟妙惟肖的模仿音乐形象。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打击乐器的要素----速 力 节 音色 ,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够听辨音乐的情景,学会了如何欣赏音乐。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作品的挖掘取材于生活,课后同学们发掘身边的故事,创编出新的音乐作品!展现鼓乐的无穷魅力!
好,下课!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