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2张PPT)
人教社课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第22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历史上的谏臣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
比干:挖心 商纣王:暴君
魏征:死谏 唐太宗:明君
屈原:投江 楚怀王:昏君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解 题:
兼语句
“邹忌讽 纳谏”
齐王
齐王
邹忌讽齐王
齐王纳谏
邹忌规劝齐王
齐王接受规劝
战国时齐国人
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齐威王
接受
直言规劝
《战国策》
齐国的谋臣,有辩才,善鼓琴,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
邹
忌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ūn] 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
威
王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成就伟业。
齐
威
王
《战国策》又叫《国策》、《国事》, 是记载战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由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而成,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战国策》
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战国”一词,即源于此。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很大。
《战国策》
关于刘向
刘向(约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沛(现在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一生著述颇丰,对保存我国古籍文献做出过重要贡献。
他留下了多少部历史、文学名著?
《战国策》《说苑》《列女传》……
听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邹忌讽齐王纳谏》朗读.swf
正音,正确朗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yì
zhāo
正音,正确朗读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正音,正确朗读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cháo
bàng
cháo
正音,正确朗读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jiàn
jī
yān
cháo
课文朗读指导
第一段:
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镜”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三人赞美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群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第二段:
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话家常。
“于是入朝见威王”句要用中速缓慢的读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放在“诚”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并且要读出恳切、真诚之意。
“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纵横”之意,因此在“今齐”与“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顿。
朗读课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三、四自然段:
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谓”要略作停顿。
朗读课文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成语故事门庭若市.rm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国使臣求见
赵国使臣求见
魏国使臣求见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身高
光艳美丽
穿戴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的倒装:译为:“与……相比,谁更……”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呀!”
=甚美。太美了
通“孰”,仔细,周详。
对……说
照
早晨
及,比得上
邹忌问妻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我和徐公熟美?”的倒装。
又
即“信自”,宾语前置
判断句,标志:……者也
邹忌问妾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译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
第二天
美丽,漂亮
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
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
邹忌问客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漂亮;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通“熟”,仔细,周详。孰视,仔细地看。
“甚远”太远了
视自,宾语前置
省略句,(邹忌)自以为不如(徐公)以为:认为
代词,他,指徐公
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文:晚上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有求于我。”
睡,但没睡着
认为我美的原因
偏爱,形→动
对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表顺接,两个动作相连
在晚上。名→状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实在,确实
比
助词,的
助词,的
助词,的
译文: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多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皇宫里的妃子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性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土地;方圆
没有谁
受蒙蔽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国君旁边的近臣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规劝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错),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议论
当面指责
公共场合
使……听到
授予
过失
对,好
上等的
入朝见威王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命令刚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门前和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 ,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门前和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市,集市
不时,有时候
间或,偶然
满一年
即使
门庭若市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朝见,朝拜
所说的
“齐王纳谏”这件事
到
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述情节.swf
答问 深入理解
由于妻、妾、客的身份与心理不同,回答问题时语气感情有什么不同?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由衷、热情
拘谨、勉强
阿谀奉承
邹忌“入朝”是如何“讽”齐王的?
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推理的方式委婉进谏。
具体说明邹忌怎样类比推理
妻私我→
妾畏我→
客有求于我→
皆以美于徐公→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王之蔽甚矣
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
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
比干劝商纣王不要沉湎酒色而被挖心;
屈原劝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
五子胥劝夫差不要轻信勾践而被杀;
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贬江州司马;
韩愈谏迎佛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但邹忌劝谏齐威王却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这是什么原因?
老师的答案:
1.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先讲闺房趣事,次谈自己体会,然后类比推理,让人容易接受。
《古文观止》评: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
2.掌握分寸:到“王之蔽甚矣” 而止。
3.他遇到了一个开明的君主——齐威王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是个开明而较有作为的国君。
归纳 复习
注音:
昳丽
朝服衣冠
朝于齐
期年
间进
yì
zhāo
cháo
jī
jiàn
本文采用“三叠结构”
三问:妻、妾、友
三答:妻、妾、友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请找出本文词类活用的例子
吾妻之美我者
妾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美,这里是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意思是“以……为美”,可译为“认为……美”。
续:
朝服衣冠。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服:名词用作动词。
“穿戴”
闻:使动用法,
使……听到
找出本文的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古代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而用“……者,……也”。
找出本文三个表示比较的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还可以是:我孰与徐公?
——总之,“孰与”表示比较。
比较下面几个“朝”字的意思
朝服衣冠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zhāo 早晨
朝拜、朝见
朝廷
比较下列“修”字的意思
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建、整修
治理
高、长
比较下列“善”字的意思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京中有善口技者
王曰:“善”
善事
好(长处)
擅长
好,表示同意
比较下列“间”字的读音和意思
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立有间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jiàn 间或、偶然
jiàn 参与
jiàn 夹杂
jiàn 一会儿
jiàn 暗中,暗地里私自
偷着
判断停顿的正误
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
×
√
√
×
×
√
扩展 迁移
阅读《召公谏厉王弭[mǐ]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yōng]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选自《国语》)
止息
残暴
能忍受
堵塞
河水
堵塞
使说出
流放
使眼色
非议、攻击
zhì
译文:周厉王暴虐,国都的人都指责他。召公报告说:“百姓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人,派他监视指责自己的人。卫巫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因此国都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相遇只是彼此使个眼色。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攻击了,现在他们再不敢瞎说。”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引导它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给他们言论自由,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爆发起义),将厉王放逐到彘地去了。
这篇短文中比喻说理的句子是: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这篇短文所出的名言是:
为川者决之使导,
为民者宣之使言。
这篇短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
的相同点有:
内容都是劝君王纳谏,
谋臣都关心国事,娴于辞令;
都运用类比说理的方法。
填表说明两文的不同点
项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召公谏弭谤
出处
年代
劝谏者
被劝者
劝谏方式
说理方法
对方反应
最终效果
《战国策》 《国语》
战国 西周后期
邹忌 召公
齐威王(开明) 周厉王(暴虐)
讽谏 直谏
类比 比喻
王曰善乃下令……王不听
战胜于朝廷 流王于彘
对这两篇短文的一则评论
对待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古往今来,不外乎两种态度:一种是视为洪水猛兽,予以堵塞。典型的如周厉王,为消弥民众怨言,采取了杀头术,“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结果导致了大规模的民众揭竿而起,“三年乃流王于彘”;另一种是视之为民意、民心,予以疏导。如战国时的齐威王,不但奖励当面提意见者,就是“谤议于市朝”者也发奖金,赢得了举国万众一心,使齐国繁荣富强。两相比较,后者无疑是明智的、可取的,不失为兴国兴邦之举。(节选自于永军《顺口溜里听什么 》,文字有修改,闽北日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文言现象梳理
一、通假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
孰视之
“有”通“又”,还有
“孰”通“熟”,仔细
二、一词多义
朝
皆朝于齐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动词,朝见
名词,早晨
名词,朝廷
孰
孰视之
吾与徐公孰美
通“熟”,仔细,周详。
谁,哪一个,疑问代词
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形容词,长、身高
动词,修建
三、古今异义
明日
古
今
第二天
明天
古
今
地方
土地,方圆
地点、处所
左右
古
今
侍卫人员
⑴表示方位
⑵动词,控制,掌握
古
今
私
偏爱
自私
古
今
谤讥
批评议论
诽谤,恶意中伤
四、词类活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以……为美 ,认为……美。
私,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早上;
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于
有求于我
美于徐公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介词,向
介词,比
介词,在
介词,到
五、文言虚词
六、文言句式
吾孰与徐公美
与……孰……的句式变形,
介词结构后置,
理解为:与……相比,谁更……
忌不自信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现象。原语序是:不信自。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状语后置:于朝廷战胜,在朝廷上战胜。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
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文章主题
本文写邹忌用自己生活经历中的事作比喻劝告齐威王治理国家应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听取全国臣民的意见,以利于国家的政治革新,使别国畏服。文中通过邹忌讽谏齐王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坏话;如果有了缺点错误,就要欢迎别人批评指出,并且及时改正,这样才能进步。
再 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复习课
请选择数字
1、本文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
国别
《战国策》
2、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私我也:偏爱
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C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是寡人之过也
过错
过错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
谁,哪一个
仔细,周详
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能谤讥于市朝
朝服衣冠
朝堂
早晨
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虽欲言,无可进者。
进尽忠言
说
言语
7、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我孰与城北
徐公美
8、翻译下列句子
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美
9.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臣妾(qì) 昳丽(yǐ)
朝服衣冠(zhāo)
B.孰与(shú) 弗如(fú )
皆朝(cháo)于齐
C.窥镜(kuì) 期年(qī)
数(shuò)月之后
D.旦日(dàn)暮寝(qīn)
时时而间(jiān)进
B
10、翻译句子
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11、翻译句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人
12、翻译句子
王之蔽甚矣
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13、解释古今异义词语意思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名词,地点,处所)
(土地方圆 )
14、解释古今异义词语意思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国君旁边的近臣)
(方位词)
15、解释古今异义词语意思
明日,徐公来。
古义:
今义:
(次日,下一天)
(今天的下一天)
1、学会做人
学习邹忌的进谏艺术:三叠之美
学习齐威王虚心纳谏的胸怀
2、真题训练
本文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使文章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结构严谨。仔细品味,我们会品出三叠之美。
——劝谏艺术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三 问
三 答
妻:“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 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三比
妻
妾
客
宫妇左右
朝廷之臣
四境之内
私
畏
求
三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 变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无可进者
真 题 训 练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闻寡人之耳者 ( )
(2)时时而间进( )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0.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4分)
21.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两条)(2分)
08贵州真题
18.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2分)
(1)闻寡人之耳者 ( )
(2)时时而间进( )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使……听到
间或,偶然
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20.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4分)
21.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
①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
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开放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① 说话要注意对象。
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