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14 11:4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 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七年级 课时 1课时
课程标准 描述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本课的相关要求是: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考试大纲 描述 《广东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教材内容 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上承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北京人,下启远古的传说,既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的典型时期,也是人类由采集狩猎向农业文明转变即由“采集者”向“生产者”转变的重要时期,故在历史学习中有重要地位。教材内容分为三目,第一和第二目分别讲述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详细讲述两处原始居民的生活时间地点、居住情况、使用工具和生产活动,第三目是讲解原始农业发展兴起的标志和重要意义。要充分利用图片、表格归纳、异同对比来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综合对比归纳信息的能力,对于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不同,一方面有引导学生思考差异原因,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动手绘画干栏式和半地穴式房屋,加深其理解和印象。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希望获得老师的肯定。开学阶段刚刚开始学习小组磨合,需要尽量做到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发言的机会。在课程内容方面,学生们已经学习过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和考古学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考古对于历史研究的发现并不陌生,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述和上台机会,锻炼学生历史史实表述能力。此课历史小知识较多,不需要教师补充太多课外知识,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能够熟练说出原始农耕生活中的半坡、河姆渡文化的生产生活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代表性的生产工具、农作物和居住房屋风格等基本史实。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能够比较归纳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的异同并画出干栏式和半地穴式房屋的简笔画。 学生能通过老师讲解能够用解释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古代文明兴起的重要意义。
重点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难点 半坡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评价任务 通过自主阅读,100%学生能够熟练说出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史实,包括二者时间地点、代表性的生产工具、代表性农作物和居住房屋风格。(对应学习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95%的学生能够比较归纳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的异同并画出干栏式和半地穴式房屋的简笔画。(对应学习目标2) 通过教师讲解,90%的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对应学习目标3)
导学过程 师生互动 问题预设
导 故事导入: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通过神话传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古代农耕文明产生一种敬畏之情。 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农耕生活可以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3mins
思 教师展示信息提要,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史实,包括二者时间地点、代表性的生产工具、代表性农作物和居住房屋风格并做上彩色标记。 学生自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获得初步印象,达成学习目标1
议 全班分成6小组,小组合作讨论并进行角色扮演。六组分别是:半坡小组、河姆渡小组、良渚小组、原始农业小组、考古家小组和测绘小组。 半坡和河姆渡小组合作,进行自我语言的文化介绍。(如学生遇到不明白之处,老师可以先行示范一次:我是来自70-20万年前的北京人,住在北京市房山周口店,一般靠采集野果、围捕野兽来填饱肚子,使用打制石器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这条粉笔是我昨天磨出来的,用来挖肉吃 muamua。我还不会建房子,所以我们主要住在山洞里,欢迎你们来洞里找我玩。 可以用生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文化,使其他同学更容易理解。) 教师展示表格: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时间距今约六千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浙江余姚河姆渡代表类型代表北方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代表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用工具磨制石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磨制石器、骨耜居住情况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生产活动种粟(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制彩陶、纺织、制衣种水稻(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狗水牛等
半坡、河姆渡小组小组讨论后选出带代表进行本小组文化的自我介绍, 评委小组进行核查表述(提醒学生做好笔记和彩笔标注) 测绘组上黑板画出干栏式和半地穴式简笔画,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绘画该项目 良渚小组进行自我文化介绍 住什么、吃什么、用什么、种什么、生产工具是什么?
思+展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方式完全一样吗?请你以其居住方式来谈谈二者的区别? 学生上台完成干栏式和半地穴式房屋简笔画,并说出二者区别的原因。 教师评价: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所以半坡居民采用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而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河姆渡居民采用干栏式房屋,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归纳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同点:生产以农业为主,生活是盖房定居,磨制石器和陶器。农耕文明的特征。 不同点:房屋的结构不同,种植农作物不同,干栏式、水稻。 半地穴式、粟。 原因: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达成学习目标2
评 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 中国是世界上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通过考古发现,中国古代在距今9000-7000年,已经有人工栽培的水稻,为历史提供了有力依据。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刀耕火种指砍伐地面上的杂草树木,在草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经火烧过的地方变得松软,即可进行播种,种植农作物。耒耜的发明使得以此工具进行耕种。 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名词解释:农业、新石器时代、耒耜、刀耕火种 教师针对点评补充和反馈 达成学习目标3
检 速问速答: 半坡和河姆渡的房屋分别是什么类型? 二者分别种什么作物?
堂测设计 见第二课堂测文件
板书设计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半坡居民 时间:距今约6000年 房屋:半地穴式 作物:粟 (中国最早) 工具:磨制石器、彩陶(人面鱼纹彩陶)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河姆渡居民 时间:距今约7000年 房屋:干栏式 作物:水稻 (中国最早) 工具:骨耜,木制水井,陶器玉器 刀耕火种 耒耜工具 原始农业 为古代文明奠定物质基础
教学反思 1.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串联知识间的联系。 纵向:对比北京人和半坡和河姆渡人的区别 横向:对比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异同 能够得出结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变,人类迎来农业革命。 2.对于重点知识,要进行史实证据支撑论述。如耒耜、干栏式和半地穴式房屋的差别 3.对于重要历史名词的生词、如耒、粟,一定要加以强调和引导学生亲自手写。既要关注宏观,也要留心细节引导。


检查结果及修改意见:合格[ ] 不合格[ ]
教研组长(签字):
检 查 日 期: 年 月 日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