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式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简约版)
课题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时间 节次 第 节 主备人
来源 2016年 部编人教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评价任务 1.通过本课的学习,95%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通过本课学习,95%的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秦始皇像。这位历史人物是谁?他有哪些历史功绩?他的始皇帝的愿望实现了吗?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 一.秦的暴政 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秦朝统治末期的怪现象。 材料一: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 材料三: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问题1:请依据材料结合教材揭露秦的暴政。 问题2:如果你是一个秦朝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总结: 1、徭役繁重 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赋税沉重 2/3的收成要上交国家 3、刑法残酷 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4、秦二世 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问题1.有人说“秦末农民战争是因为那场大雨,如果天不下雨能按期到达,就不会有起义,秦朝就不会灭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问题2.欣赏课本“大泽乡起义”插图,请同位之间描述起义发生时的场景。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问题3.起义失败了那么起义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问题1.结合课文64—65页,谁能介绍一下巨鹿之战的情况。 完成课本65页动脑筋 问题2. 在秦朝灭亡之后,刘邦想当皇帝,项羽肯定也想当皇帝,但“一山容不了二虎,一国不能有二主”,怎么办呢? 问题3.秦亡前后,项羽同刘邦之间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果如何?为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问题4.查找成语故事: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 “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总结 1、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 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遇雨误期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即导火线,秦的暴政是根本原因,对事件的发生起决定作用的是根本原因。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项羽、刘邦农民起义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开始,项羽和刘邦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板书设计 秦的暴政 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失败) (根本原因) 秦末农 民起义 第二阶段:刘邦项羽农民军 秦亡(前207年) 大泽乡遇雨 (直接原因) 巨鹿之战(项羽 以少胜多) 汉兴(前202年)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