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式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完整版)
课题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时间 节次 第 节 主备人
来源 2016年 部编人教版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 授课教师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进程,为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大一统后出现的政权分立时期,是新的、大规模的、更多民族的统一的酝酿的必然过程。本课内容是从政权分立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环节。少数民族的内迁使民族融合趋势出现,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民族融合一词不易理解和领会,对北方民族了解甚少,因此要通过身边的实例,相关的历史图片,由浅入深地讲解。通过前阶段对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古代朝代的更迭和经济、文化等方面已经有初步的接触,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七年级的学生虽然认知水平有限,但是乐意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依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色、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目标引领、自主探究、分析综合、设疑争辩等教学办法,引导学生在讨论思考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目标 1、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2、培养学生认识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评价 任务 1、学生能够准确的说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及其历史作用的具体知识要点(对应目标1) 2、学生能够理解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应目标2)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导入:图片导入,展示南北朝更替简图 西晋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东晋十六国的分裂时期。(展示东晋十六国地图)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4世纪后期,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什么战役后,该政权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淝水之战)后来,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次统一了黄河流域?(课件动态展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地图及北魏骑马佣)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它是怎么统一黄河流域的呢?它的统一有何意义?(学生答略) 回忆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用方向箭头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上画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迁徙方向。 (学生在地图上标识) (课件动态显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图)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中原地区,他们同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渐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那么,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的表现有哪些呢?请阅读课文,说说具体情况。(学生看书归纳) (课件显示民族融合趋势表现图)在学生归纳后,进一步指出: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换位思考:在北方民族融合趋势中,假若你是孝文帝,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活跃作答) A、“顺者昌,逆者亡”,我要顺应潮流,采取汉化措施,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从而稳固我的政权。 B、汉族文化比我们先进,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祖母冯太后的许多改革措施不也是向汉人学习的吗?只有向汉族学习,才能促进自己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目光短浅,思想保守,停滞不前,我们的民族岂不是越来越落后? C、鲜卑人在生活习俗上、礼仪制度上还很落后。只有改变我们民族落后的习俗,向汉族学习,才能加强同汉族的联系,促进民族间的和睦相处,巩固我的政权。 D、我要移风易俗,吸收中原的文化,用汉族先进的礼仪文化来治理国家,做一个有作为的人。 …… 那么,孝文帝会从哪些方面展开改革呢?(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 其中,迁都洛阳是孝文帝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显示迁都图片)问:北魏建立时,定都在哪里?孝文帝后来想把都城迁往哪里呢? (学生答后)继续设疑: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学生分两组竞相对比回答,一组回答定都平城之弊,一组回答定都洛阳之利) A、①平城位于今山西大同东北,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气温偏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的王朝的都城;②而洛阳曾是王朝古都,地理条件优越,气候宜人,是黄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围地区农业发达,城市繁荣。有发展基础,是理想的建都之地。(从地理环境看) B、①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②迁都洛阳之后,有利于北魏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从巩固政权的角度看) C、①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封建文化)。②而在洛阳,有利于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地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进一步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从民族融合的角度看) 在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孝文帝进一步采取措施,实行改革。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具体介绍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依次显示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一)填空题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二)评价历史人物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你说呢? (在学生评价后指出: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是否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板书设计 1.北魏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 2.孝文帝改革:①迁都洛阳②汉化措施: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用汉制 学汉礼 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教学反思
附件二、为明新课堂教学设计模板(简约版)
目标导向式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简约版)
课题
时间 节次 第 节 主备人
来源
课型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