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美术 9设计校服 教案 广西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美术 9设计校服 教案 广西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8-14 16:2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设计校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的:认识校服的作用,学习服装设计的一般知识。
2、能力目的: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的形式原理进行校服设计。
3、情感目的:感悟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生活,凡事亲自动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欣赏学生学校服装,了解学生服装形式和特点,学习设计校服。学会欣赏校服的美。
教学难点:
如何有创意的设计出具有学校服装风格,体现学生青春与活力的校服式样。
教学过程:
一、课堂教学设计
(1)欣赏校服。
教师组织学生在讲台前腾出一块空地,让学生穿好课前准备的各种各样的校服。学生在掌声中或音乐声中模仿模特时尚的走台步伐,从教室一边走到另一边,像同学展示不同的服装式样。
(2)欣赏各式各样服装,评价、认识校服。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学习模式讨论那几套校服好看,哪几套校服适合学生穿着。以及原因是什么。
(3)讨论校服设计元素。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设计一套夏天穿的校服需要哪些服装设计元素。本教学环节主要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给学生拟定讨论的大范围或设计若干问题,如:男孩子穿的校服与女孩子穿的校服有哪些不同。在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布料的不同又给校服带来什么不同的特点。
知识点:
1、校服最早源于英国,1864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将海军制服穿在小王子、小公主身上,受到民众的喜爱,也因此引发了改良海军制服的热潮,修改后的海军制服也最终成为最早期的学校制服。
2、而校服一词最先起源于日本,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快速恢复时期,政府为了保护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以防他们因为衣着方面的差异而产生自卑心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教育改革,统一学生着装,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帮助学生成长。
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重视“仁”、“礼”,授学时,便要求学生青衣青帽,穿戴整齐,以示尊师重道。到明清时期,儒生文士男子服饰,大多青布直身的宽袖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更是出现进士服、儒士服及乌纱帽等。
4、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校服文化起源于辛亥革命以后, 当时中国开办的许多西式学堂发放给学生统一的衣服、帽子等,这大概也就是中国校服的萌芽。
5、校服要做到材料安全、对人体友好无害;同时要做到结构安全,满足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学习、运动的需求;还要在细节设计上体现安全,为孩子们的运动、出行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安全保护。针对结构和设计的安全性,要完善校服工艺质量控制强制性标准,并从拉链、反光材料、配饰等细节方面着手,处处留意对学生的安全保护。
(4)汇报与小结
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汇报结果进行总结。
(5)讲述新知。
教师讲述男装和女装服装设计的要求。
教师示范男生的校服设计方法、步骤,讲解设计校服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示范女生的服装设计方法、步骤、服装样式及设计后人物着装的效果设计图。
(6)讲述作业要求,布置学生作业。
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
(7)学生作业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校服效果图展示出来。
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校服进行评价。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