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测试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测试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8-15 07:5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测试卷及答案
(测试时间:60分钟,卷面总分:60分)
相对原子质量为:N:14 H:1 O:16 C:12
(
8 O

16.00
)一、选择题(20分)
1右图是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元素原子序数为8 B.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
C.氧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氧元素在地壳的含量为16%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染料中的( )
A.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B.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C.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3.人们往往有意识地补充一些生命必需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吃加碘盐补充碘元素 B.吃富硒康补充硒元素
C.吃红桃K补充钾元素 D. 吃牛奶补充钙元素
4. .冲洗照片时,需将底片浸泡在大苏打(Na2S2O3)溶液中,使影像固定下来,这一过程叫“定影”。大苏打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A.0 B.+2 C.+4 D.+6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若用“○”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能表示化合物的图是





6、下列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
+2
) A.2Co──2个一氧化碳分子 B.Mg+2──1个镁离子
C.H2──2个氢原子 D.CuO──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7、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8、日常生活中,你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装满水的玻璃杯结冰后,杯子破裂 B、饼干久放在空气中会变软
C、衣橱中的卫生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D、糖块溶解到水中后总体积变大
9、5月~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
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治疗手足口病的常用药物是阿昔洛韦
(化学式为:C8H11N5O3)。下列有关阿昔洛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阿昔洛韦属于化合物
B.阿昔洛韦中C、H、N、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11∶5:3
C.阿昔洛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5
D.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
10.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二、填空题:(共40分)
11、(1)书写化学式:三氧化硫____________,碳酸氢钠 。
(2)微量元素“硒”是防癌之王,加硒盐中添加了适量的亚硒酸钠(Na2SeO3)。
① 硒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
② 向亚硒酸钠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有蓝色的亚硒酸铜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氢原子 (2)三个氮分子
(3)、水 (4)、氯化钙
(5)、两个镁离子

依据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把符合题意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Ca2+ ②SO2 ③2H ④CaO ⑤2HCl ⑥2Al3+
(1)、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值的是
(2)、表示原子个数的是
(3)、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原子个数的是
(4)、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5)、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6)、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14.现有氧气、碳、铁、二氧化碳、氧化镁、水、高锰酸钾、空气、碳酸氢铵等九种物质,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氧分子的是 __________,
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的是 _____________,
含有元素种类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
含有物质种类最多的是 ____________。
15、有下列两组物质,每组中均有一种与其他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在括号内写出该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在横线上写出原因。
(1)食醋、白酒、加碘盐、水;(2)冰、干冰、氧化铁、水银
第一组:( ) ;
第二组:( ) 。
16、请你将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与其相应的原理用连线连接。
⑴热胀冷缩 a微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⑵花香四溢 b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⑶食物腐败 c发生化学变化,微粒种类发生改变
⑷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d微粒之间存在间隙
17、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Ⅲ(如图中C、D烧杯)来做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
1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



a b
(1)a、b物质均属于 (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 ;(2)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19、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②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1)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B A D A D B D

二、填空题和计算题(共40分)
11(1)SO3 NaHCO3 (2) Se CuSO4+Na2SeO3===Cu SeO3↓+ Na2 SO4
12⑴2H ⑵3N2 ⑶H2O ⑷CaCl2 ⑸2Mg2+
13①③②⑤④⑥
14空气 二氧化碳、氧化镁、水 氧气、碳、铁 氧气、空气 高锰酸钾、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 空气
15(水)水为纯净物,其他为混合物
(水银)水银为金属单质,其他为氧化物
16⑴d ⑵a ⑶c ⑷b
17 (1)浓氨水能是酚酞试液变红,蒸馏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变红 浓氨水挥发产生了氨气,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生成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3)无 B烧杯中的酚酞没有变色,已经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18 (1)混合物 有两种分子(2)分解
【实验探究与结论】⑴变红 分子不停运动 浓氨水呈碱性 ⑵节约药品 无污染
【思维拓展】(1)变红 下面先变红上面后变红 能与水反应 密度大于空气
(2)试管中加适量澄清石灰水 燃着的木条放在支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