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影响;洋务企业兴起的概况、失败原因及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民族工业兴起和艰难发展的史实。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认识到列强入侵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但它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通过学习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认识到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实业家的爱国精神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洋务运动的兴起与评价;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二)教学难点:1、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2、对中国近代化的理解。
导入新课:
通过第九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通过机器创造出的工业文明挟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散。固守农耕经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中败下阵来,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变局,首先是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的。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展示课题、学习目标。
新课:
一、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教师:这个在中国固守了2600多年的经济模式其结构特点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段进行概括作答。
学生: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教师:
对学生回答做出点评。
合作探究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二段结合材料分析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和表现。
(一)原因:西方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农产品,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列强入侵,发动鸦片战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又给小农经济带来了什么后果,也就是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是什么呢?
(二)表现:洋布相对于中国的土布而言物美价廉,因此抢占了中国的土布市场,使得中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无布可纺,造成他们的破产,耕织分离了。中国的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使得中国的农产品商品化,自给自足的成份减少。这就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小农经济发展的概况。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三)影响:农业和手工业者的破产会使得农村出现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如何谋生呢?到工厂打工,所以就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和商品化,使得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和外国贸易和联系的增强又促使了一个专门的社会阶层的出现,那就是买办。他们受雇于外商,是协助外商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过渡:自然经济作为封建统治的物质基础,它的解体必然会冲击到封建制度,带来统治危机。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外有英法联军的入侵。该怎么办?曾国藩开创了洋务运动的新局面。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目的学习:洋务运动与近代企业。
二、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
(一)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师:这场运动概况如何,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方法提示:注意提高效率,当堂记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7页第二目录至48页第一段,快速填写下列表格。时间2分钟。
教师:
提问学生填写表格后,点拨:
点拨一:“自强”“求富”不仅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也是它的直接目的,这
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运动,从中我们更可以深刻体会到洋务运动的
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点拨二: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和根本目的决定了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是
封建性质。但是他们与传统企业不同,都采用机器大生产,所以都属于近代工业。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合作探究二:洋务运动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
方法指导1:概念点拨:近代化,又叫现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方法指导2:提取关键词,语言简练。
展示材料,学生自主思考、共同讨论,做好讨论记录。师生共同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思考,洋务运动有没有实现“富”“强”?由何得出?
(出示漫画)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这场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是这样评价洋务运动的。(出示材料)。他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从中我们能再一次的深刻体会到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布新而不除旧,
只是对封建制度修修补补,而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腐朽的政治制度。
过渡:虽然这场运动未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但它毕竟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目的学习: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三、民族工业的产生和艰难发展
教师:民族工业是如何产生的?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三目加以概括。(出示图表)
学生: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第三目录,2分钟,解决课件上填表。
教师:
对课件上的问题进行展示,了解民族工业发展概况。
合作探究三:民族工业的基本特点(出示材料)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寻找关键词,概括民族工业的基本特点。
思考:民族工业开办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力?处境如何? 通过材料解决。
小结:民族工业的特点。(展示)
课堂小结: 1、出示近代中国存在的四种经济形式结构图。引导学生说出经济形式名称。2、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趋势。
练习:课件显示。
课件24张PPT。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学习目标一、经济结构的变化⑴农业占主导,手工业、商业处于附属地位;
自然经济(主要表现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处于附属地位。
⑵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耕织结合,自给自足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段,
概括中国古代传统经济结构的特点经济结构: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种经济形式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阅读教材第二段,结合材料
分析近代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
试思考其影响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数倍)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材料二 欧美各国在倾销商品的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大批丝、茶从上海、广东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4年,茶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过鸦片战争前的最高出口量13万担,此后出口量持续上升。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列强入侵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农产品商品化耕织分离自给减少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兴起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劳动力
市场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沪地百货阗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启蒙思想家、 教育家、文学家、慈善家和热忱的爱国者。农产品大量出口和商品化,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和外国贸易联系的增强又促使一个专门的社会阶层出现,即买办阶层,他们受雇于外商,是协助外商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唐廷枢徐润郑观应席正甫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为维持生计
进入码头或外商企业成为
早期无产者,自由劳动力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北京天京太平天国英法联军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内忧外患今日和议既成,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洋务运动概况基础知识自学:阅读教材47页第二目录至48页第一段,快速填写下列表格。时间2分钟。类型口号代表企业地位创办者军用
企业民用
企业自
强求
富曾国藩李鸿章李鸿章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矿务局第一家军用企业,
近代工业起步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用企业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特点:都属于采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材料三: 它们(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一: 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 ——岳麓版教材抵制外资入侵洋务运动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概念点拨:近代化,又叫现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材料二: 洋务运动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加速自然经济解体诱导民族工业产生阅读材料,提取关键词(语言简练)北洋海军南洋海军福建海军亚洲第一“定远”号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新式人才这些留美学生回来后,绝大多数人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才唐绍仪
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詹天佑
著名工程师唐国安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洋务运动有没有实现“富”“强”?由何得出?洋务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结合课本说明你的依据。小结抵制外资入侵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加速自然经济解体诱导民族工业产生筹建海军,加强了国防开办近代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了近代人才洋务运动失败洋务企业在兴办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
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目的,
但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名人评史:柏杨评说洋务运动
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洋务运动就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摘自《中国人史纲》失败的根本原因:
没有变革腐朽的封建政治制度!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三、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阅读教材第三目,了解民族工业早期的发展民族工业
阶段特征时间原因(序号化)民族工业代表或发展表现出现初步发展19世纪70年代前后甲午战后(19世纪末)1、外资企业的刺激2、洋务企业的影响3、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1、清政府放宽…奖励工商
2、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3、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
4、小农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上海…
广东…
天津…张謇、荣氏家族一批实业家;
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1874年,侨商陈启沅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机械缫丝厂,资金设备采用自筹自办的方式,用的是缫丝机器,投产后规模扩大,可雇佣600女工,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
——《南海县志》卷 根据材料,指出这类企业的特点?如果具备特点②③,可能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如果同时具备特点②③④,可能是什么性质企业? 民族工业是和“外商企业”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中国私人资本创办的近代工业。民族工业①中国私人投资
②机器生产
③雇佣生产
④产品进入市场
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他叫陈启沅,1834年出生于广东佛山,小时候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考中,之后跟随哥哥去了越南做生意,回国后创办了一家企业,这是一家什么性质的企业呢?这类企业有什么特点?请大家阅读材料,找特点。
“洋商见我工商业竞用新法,百计阻抑,勒价停市。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 “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50%”民族工业开办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力?处境如何?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①从产生来看,在列强入侵,破坏了自然经济的前提下,
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②从工业部门结构看,比例失调,轻工业发展快,
未形成完备工业体系。
③从工业分布看,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
④从企业发展处境看,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双重压迫,发展缓慢,与二者既有矛盾又有依赖,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小结1.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 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DDD考点: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 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A. 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 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力量
D. 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B考点:洋务企业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3.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D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4.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C考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及时间5.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B考点::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课堂小结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前洋务
企业民族
工业19C60~70S19C50~60S鸦片战争后19C60~70S外资企 业自然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变动的表现?变化一:变化二:变化三:近代工业中国现代化启动课堂小结 农耕文明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产生变动的趋势? 工业文明谢谢!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 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 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 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 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力量D. 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3.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4.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5.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