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阶段性教学评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祝贺你顺利地度过了升入中学以来的第一个月。想不想知道自己这期间的知识掌握情况呢?请你静下心来认真地完成这份小小的试卷。同时希望你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不要轻易放弃每一分!预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一、积累与运用(共3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3分)
A. 酝酿(yùn) 窠巢(kē) 应和(hè) 黄晕(yùn)
B. 嘹亮(niáo) 高邈(miǎo) 澄清(chén) 贮蓄(xù)
C. 彩棱(líng) 吝啬(lìn) 莅临(līn) 静谧(mì)
D. 淅沥(lì) 咄咄逼人(duó) 绿茵茵(yīn) 抖擞(sǒu)
1、A【解析】B选项:嘹liáo,澄chéng清,C选项:彩棱léng,莅lì临,D选项:咄duō咄逼人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宛转 嘹亮 抖擞 喜出忘外
B. 茏罩 澄清 化妆 花枝招展
C. 烘托 粗犷 莅临 翻来覆去
D. 决别 憔悴 分歧 各得其所
2、C【解析】A选项:喜出望外,B选项:笼罩,D选项:诀别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 到中午靠近12点,学校的楼道里顿时人声鼎沸,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跑向食堂。
C. 六一儿童节,小朋友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跳起精心排练的舞蹈。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盛气凌人,开始向我求情。
3、D【解析】盛气凌人的意思是傲慢的气势逼人,与语境不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南溪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4、C【解析】A选项:应去掉“不”。B选项: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意识”。D选项前面是一面“能够熟练而规范”,后面是“是否达到”,一面对两面,应去掉“是否”。
5、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造成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 ④①③② B. ①③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①③④②
5、C
6、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希望、窗户、春天、中间都是名词,希望和窗户分别表示抽象事物和具体事物。春天和中间分别表示时间和方位。
B.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话比喻巧妙将“树梢上落着一点儿白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冬天的雪很小,点缀着山上矮松,秀丽可爱。
C.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像才,浙江组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琐忆》,《无常》等文章。
D.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话运用了比拟手法,将八岁的侄儿宏儿比作会飞的小鸟,写出了宏儿动作的轻快和见到我时高兴的心情。
6、C【解析】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琐记》《无常》等文章。
7、用正楷字抄下面的诗句。(4分)
什么是时光?我们穿上的衣服,却再也脱不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2分)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粉笔有理想,才会用生命传播知识。
或蜡烛有理想,才会用燃烧换取光明。(答案不唯一)
9、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a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b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口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c。
(1)a、b处面线句子中各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你修改。(2分)
a处句子标点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句子标点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划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c处语病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a处句子标点修改为“。”b处句子标点修改为“;”
(2)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0、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
(6)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__。
(7)《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随君直到夜郎西
(2)正是江南好风景
(3)风正一帆悬
(4)乡书何处达
(5)影入平羌江水流
(6)吹面不寒杨柳风
(7)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8)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二、古诗阅读(8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的体裁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的体裁是__________。(3分)
11、乐府诗、(五言)律诗、元曲
12、为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2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13、《观沧海》中,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用了什么写法,诗人借此想表达什么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想象,写出了作者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三、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济南的冬天》中的三段文字,回答问题。(14分)
①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③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4、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济南的冬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
14、慈爱的阳光朗照的山、秀美的薄雪覆盖的山、淡雅的城外远山
15、第①段是写冬天济南的山,为什么却用较多的篇幅写济南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济南人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济南的山呵护着济南城,让济南的冬天显得温暖祥和。这样的描写突出了人们对济南冬天温晴的感受是共性的。
16、请从修辞角度说说下面这句话的妙处。(4分)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花衣”比喻相间的草与雪之美,“水纹”写出了雪随山势起伏的动态;“穿”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呵护小山的温暖。
17、如果把画线句“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改成“这是一首瑰丽的诗,这是一幅壮阔的画,这是一支激昂的歌”,行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不可以换。这句话体现了济南城外小山景象的可爱,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欣赏之情;而提供更换的这组表现壮美的排比句与所描绘的恬淡景致不吻合,表达的也是与文章不协调的赞美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10分)
春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制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A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渣……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B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胶鞋,穿着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8、作者为什么更怀念北国的春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答题时要从全文着手,把握住江南春风和北国春风的特点,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特别是结合原文第一二段和倒数第三段作答。北国的春天时间短,风沙大,使作者怀念的江南的春风。后来作者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送走了坚冰霜雪,伴随“我”经历了艰苦是岁月,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怀念北国的春风。(意思对即可,表述不唯一)
19、欣赏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答题的一般格式为:手法+表达效果+情感,可选的角度很多,这个句子中运用了拟人、比喻、铺排等手法,又有拟声词、叠词的运用,突出了北国春风不可遏制的气势。
20、本文所写的北国的春风和朱自清的《春》中的春风各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在归纳概括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与课内阅读做对比。从文段内容可知,北方的春风是强劲的,粗犷的,可以扫尽残冬,催生万物,北方的春风是力大无穷的好汉;而朱自清《春》中的春风是温暖的,柔和的,清新的,悦耳的。
四、作文(30分)
21、进入初中,新的生活开始了,生活中的诸多方面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家里、学校、同学、教室、课余活动……你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呢?你的新生活是怎样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请以《新的生活》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班级、人名。
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阶段性教学评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祝贺你顺利地度过了升入中学以来的第一个月。想不想知道自己这期间的知识掌握情况呢?请你静下心来认真地完成这份小小的试卷。同时希望你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不要轻易放弃每一分!预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一、积累与运用(共3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3分)
A. 酝酿(yùn) 窠巢(kē) 应和(hè) 黄晕(yùn)
B. 嘹亮(niáo) 高邈(miǎo) 澄清(chén) 贮蓄(xù)
C. 彩棱(líng) 吝啬(lìn) 莅临(līn) 静谧(mì)
D. 淅沥(lì) 咄咄逼人(duó) 绿茵茵(yīn) 抖擞(sǒu)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宛转 嘹亮 抖擞 喜出忘外
B. 茏罩 澄清 化妆 花枝招展
C. 烘托 粗犷 莅临 翻来覆去
D. 决别 憔悴 分歧 各得其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
B. 到中午靠近12点,学校的楼道里顿时人声鼎沸,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跑向食堂。
C. 六一儿童节,小朋友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跳起精心排练的舞蹈。
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盛气凌人,开始向我求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南溪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5、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这次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要不断地告诫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机遇,造成不要错过。
①抓住了,你就走出了平庸 ②各种机遇从眼前滑过 ③反之,你就会跌入懊悔的深渊、失败的泥潭 ④人生就像一条不断流淌的河川
A. ④①③② B. ①③②④ C. ④②①③ D. ①③④②
6、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希望、窗户、春天、中间都是名词,希望和窗户分别表示抽象事物和具体事物。春天和中间分别表示时间和方位。
B.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话比喻巧妙将“树梢上落着一点儿白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冬天的雪很小,点缀着山上矮松,秀丽可爱。
C.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像才,浙江组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琐忆》,《无常》等文章。
D.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话运用了比拟手法,将八岁的侄儿宏儿比作会飞的小鸟,写出了宏儿动作的轻快和见到我时高兴的心情。
7、用正楷字抄下面的诗句。(4分)
什么是时光?我们穿上的衣服,却再也脱不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2分)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a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b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口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c。
(1)a、b处面线句子中各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请你修改。(2分)
a处句子标点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句子标点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划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c处语病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
(6)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__。
(7)《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8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的体裁是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的体裁是__________。(3分)
12、为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2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13、《观沧海》中,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用了什么写法,诗人借此想表达什么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济南的冬天》中的三段文字,回答问题。(14分)
①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③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4、选文向我们描述了《济南的冬天》的三幅图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①段是写冬天济南的山,为什么却用较多的篇幅写济南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从修辞角度说说下面这句话的妙处。(4分)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果把画线句“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改成“这是一首瑰丽的诗,这是一幅壮阔的画,这是一支激昂的歌”,行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10分)
春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制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A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渣……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B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胶鞋,穿着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8、作者为什么更怀念北国的春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欣赏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所写的北国的春风和朱自清的《春》中的春风各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30分)
21、进入初中,新的生活开始了,生活中的诸多方面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家里、学校、同学、教室、课余活动……你的生活有了怎样的变化呢?你的新生活是怎样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请以《新的生活》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班级、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