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培优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培优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14 17: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提优
,
重难点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及其转化
1. (2018·柳州)6月份是柳州杨梅成熟的季节,熟透的杨梅会从树上自然掉落,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杨梅的 能转化成 能.
2. (2018·宜昌)2018年4月2日,我国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返回大气层,绝大部分部件在下落过程中烧蚀销毁.飞行器进入大气层后,在发生烧蚀前的坠落过程中,关于飞行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动能增大 B. 重力势能减小
C. 机械能保持不变 D. 机械能减小
重难点2 内能及其利用
3. (2018·湖州)下面是两个有关热学方面的观点,请用实例说明它们是错误的.
(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18·郴州)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会发热
B. 两手互相摩擦,手心变热
C. 水壶中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D. 流星与空气摩擦生热发光
5. (2018·无锡)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做功冲程示意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该冲程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
B. 该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该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随着汽油的燃烧,汽油的热值会减小
重难点3 比热容及其应用
6. (2018·广东丰顺期末)请你想象一下,假如“水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可能会出现( )
A. 同体积的水质量会减半
B. 沿海地区的夏季比内陆地区更凉爽
C. 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会变大
D. 水的沸点会升高超过100摄氏度
7. (2018·淄博)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 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 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D. 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8.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江涛用两个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了实验.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
(2)实验中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液体 ;选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W.
(3)实验中发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 (填“快”或“慢”),这表明 吸热本领更强.
重难点4 热量的相关计算
9. 有质量为5 kg、初温为15 ℃的水,吸热后温度升高到95 ℃,则需吸收的热量为 J;如果这些热量由天然气燃烧来提供,则至少需要燃烧热值为4.0×107 J/m3的天然气 m3.
10. (2018·常州模拟)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小芳同学用酒精灯(火焰大小保持不变)均匀加热0.4 kg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线如图所示.通过查阅资料已知该物质液态(BC阶段)时的比热容为3×103 J/(kg·℃).
(1)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A点时的内能;
(2)求该物质在BC段共吸收了多少热量?经测量BC阶段消耗热值为3.0×107 J/kg的酒精10 g(酒精完全燃烧),求在BC阶段的热转化效率为多大?
(3)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的比热容为多大?









, 常考题演练)
1. 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这是由于水的 大.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这是利用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此过程中水的蒸发 (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若某辆洒水车洒水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该洒水车的动能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 (2018·黑龙江)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实现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冲程.某品牌汽车每行驶100 km耗油7 kg,这些汽油完全燃烧要放出 J的热量.(汽油的热值q=4.6×107 J/kg)
3. 如图所示,一个静止小球从A点沿粗糙程度相同的轨道下滑,经B点到达C点,从A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 ,小球的重力势能 ,小球的机械能 W.(填序号)
①保持不变;②一直减小;③先增大后减小;④一直增大;⑤先减小后增大.

4. (2017·枣庄)如图是某内燃机工作时的能量流向图,该内燃机的热机效率是( )

A. 25% B. 35%
C. 40% D. 75%
5. (2018·江苏高邮期中)关于热和能,正确的说法是( )
A. 热机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大的物体放出热量
C. 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一定降低
D. 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6. (2017·上海)两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块,放出相同热量,降低相同温度,则( )
A.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大
B.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一定小
C. 质量大的金属块的比热容可能大
D. 两个金属块的比热容有可能相同
7. (2018·广州)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静止释放,甲球下落过程中经过P、Q两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着地瞬间,两球的动能相等
B. 甲球在P点和Q点的机械能相等
C. 释放瞬间,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
D. 从释放到着地,两球所受重力做的功相等
(第7题)
(第8题)

8. (多选)将装有酒精的金属管固定在桌子上,并用塞子塞紧.快速来回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过一会儿塞子跳起来,如图所示.则( )
A. 拉动绳子过程,金属管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 拉动绳子过程,管内酒精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C. 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D. 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内能全部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9. (2018·包头)在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实验中,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实验次数
钢球质量m/g
钢球下摆高
度h/cm
木块滑行距
离s/cm
1
20
30
35
2
40
30
65
3
60
30
(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控制了 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 的关系.
(3)第1次实验时若不考虑能量损失,钢球对木块最多可做 J的功;第3次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无法记录数据,需要重做第三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 同学的建议.(g取10 N/kg)
(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18·渭南临渭区期末)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球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处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处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处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坑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坑的深度为h3,且h1<h2<h3.

(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坑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 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坑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坑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 (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中采用的物理方法有 和 W.
11. 在一节物理研究课中,小明同学与小芳同学要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大小.他们准备了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了初温和质量相同的甲、乙液体.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加热方式选择下列的 (填字母代号)更科学.
A. 用两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装甲、乙液体的烧杯加热
B. 用两只功率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甲、乙液体中加热
(2)在两种液体都不沸腾的前提下,小明认为要把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小芳认为要加热相同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你认为方法可行的是 (填“仅小明可行”“仅小芳可行”或“两人都可行”).
(3)根据你第(2)问做出的选择,说出应该怎样判断得出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

















12.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8kg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若在4min内完全燃烧了1.4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煤的热值约为3×107 J/kg,求:
(1)经过4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
(2)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


章末提优
【重难点突破】
1. 重力势 动
2. C
3. (1)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温度升高(合理即可)
4. C 解析: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两手相互搓一搓,手心变热是摩擦生热,也就是用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烧水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故C正确;流星与空气摩擦,温度升高,发光发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5. C 解析:在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燃气推动活塞做功一次,故A错误;根据图示可知,两个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容积增大,因此是做功冲程,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错误,C正确;热值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因此当汽油不断减少时,汽油的热值不变,故D错误.
6. C 解析:水的密度不变,同体积的水质量不变,故A错误;水的比热容变小后,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时,水的温度变化大,夏季沿海地区不会比内陆地区更凉爽,故B错误;水的比热容变小后,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和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时,水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会变大,故C正确;水的沸点和比热容没有关系,故D错误.故选C.
7. D 解析:炎热的夏天,在室内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使人感到凉爽,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D符合题意.
8. (1)质量 (2)受热均匀 吸收相同的热量 (3)快 水
9. 1.68×106 0.042 解析: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 J/(kg·℃)×5kg×(95℃-15℃)=1.68×106 J.由Q放=Vq得,烧开这些水需要天然气的体积:V====4.2×10-2 m3.
10. (1)大于 (2)4.8×104 J 16% (3)1.5×103 J/(kg·℃)
解析:(1)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晶体,因此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大于在A点时的内能;(2)由图像知,在第6 min该物质的温度为50 ℃,在第10 min该物质的温度为90 ℃,则该物质在BC段吸收的热量为:Q吸=cmΔt=3×103 J/(kg·℃)×0.4 kg×(90 ℃-50 ℃)=4.8×104 J;10 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放=mq酒精=0.01 kg×3.0×107 J/kg=3×105 J,则η=×100%=×100%=16%;(3)OA段用时2 min,BC段用时4 min,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吸收的热量等于BC段吸收热量的一半,所以该物质在固态(OA阶段)时吸收的热量Q′吸=Q吸=×4.8×104 J=2.4×104 J,由Q吸=cmΔt可得:c′===1.5×103 J/(kg·℃).
【常考题演练】
1. 比热容 热传递 属于 减小 2. 做功 3.22×108
3. ③ ⑤ ② 解析: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小球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则从A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因为轨道是粗糙的,整个过程中要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小球的机械能一直在减小.
4. B 5. A 6. B
7. B 解析:甲、乙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两个小球同时落地,即速度相等,但甲、乙两个小球质量不同,所以着地瞬间,两球的动能不相等,故A错误;忽略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故甲球在P点和Q点的机械能相等,故B正确;释放瞬间,两球所处高度相同,但两球质量不同,重力不同,所以两球的重力势能不相等,故C错误;从释放到着地,两球下落的高度相同,但两球质量不同,重力不同,所以,根据W=Gh可知,两球所受重力做的功不相等,故D错误.
8. AB 解析:拉动绕在管上的绳子,绳子会对管子做功,管子温度会升高,内能会增大,故A正确;因管子与酒精会有温度差,所以管子会把热量传递给酒精,酒精的温度也会升高,蒸发加快,故B正确;酒精的内能增加,最终气体的内能部分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会看到塞子跳起来,故D错误;塞子跳起时,管内气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C错误.
9. (1)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2)速度 质量 (3)0.06 甲 (4)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解析:(1)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钢球获得动能;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滑行距离来体现的,木块滑行的距离越长,就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2)让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释放,使钢球撞击木块的速度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第1次实验时若不考虑能量损失,钢球对木块最多可做的功:W=mgh=0.02 kg×10 N/kg×0.3 m=0.06 J;上面的两次实验是在速度一定时,改变钢球的质量,探究动能的大小,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表现出来的,因此应改变木板的长度,应采用甲的建议.(4)由表中的数据知: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10. (1)铅球陷入沙坑的深度 (2)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A、C (4)无关 (5)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解析:(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铅球陷入沙坑的深度来反映的;(2)比较A、B两球,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均相同,B球质量大于A球质量,发现B球陷入沙坑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3)由题意可知,本次实验要研究物体重力势能与下落高度的关系,需要保持物体的质量和运动路径相同,改变下落高度,所以应比较A、C两球;(4)比较C、D两球,两球的质量相同,下落高度也相同,两球的运动路径不同,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时,陷入沙坑的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5)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球陷入沙坑的深度来反映的,用到转换法;由猜想知,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探究过程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11. (1)B (2)两人都可行 (3)小明:将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的比热容大 小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甲、乙两种液体末温,末温低的比热容大
12. (1)1.68×106 J (2)4%
解析:(1)经过4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 J/(kg·℃)×8kg×(70℃-20℃)=1.68×106 J.
(2)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Q放=m煤q=1.4kg×3×107 J/kg=4.2×107 J;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η=×1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