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 李荣通
【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文化。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认识到“黄土”对该区域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3.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说出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认识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学会根据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5.通过认识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理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考察线索:找位置-识地貌-探原因-知后果-寻对策,这一情境主线的创设和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习近平主席在考察照片同学们,习近平主席的考察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然而有一个地方始终牵挂着主席的心,它是哪里呢?请看视频,猜猜看。课件播放:黄土高原视频今天我们也来考察这一下令习主席牵挂的黄土高原。 欣赏视频、图片, 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概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案例解读阅读24页“南小河沟” 治理案例,思考当地人采取了哪些措施既促进了农业生产,又控制了水土流失了呢?点拨:沟谷处打坝淤地、修建小型水库;缓坡上修筑梯田、发展林果业;塬面上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过渡)经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如今的南小河沟,已经成为国家级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示范样板区,请同学们来归纳一下这些措施。归纳总结:国家政策退耕还林(草)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修建堤坝 修建小型水库修筑梯田 ※看未来※经过一系列措施的治理,黄土高原u逐渐恢复生机,容光焕发。(承转)同学们,我们的考察之旅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呢?◎考察收获请同学们结合知识网络,选择其中的模块,畅谈收获。【承转】同学们的收获非常多,接下来老师要评估一下同学们的考察能力。◎考察评估请积分最高的小组起立,下面我们开始颁奖:你们小组在地理课学习中,表现优秀,被评为“优秀小组”,希望其他小组再接再厉,向他们学习!○拓展延伸我们的家乡济宁市,泗水、邹城等地山区面积大,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请同学们跟随父母实地考察,感受家乡人民的智慧! 学生了解考察流程。 学生读图,认识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 1.填图:一位同学在板图上填图,其他同学在助学卡上填图。2.学生上台指图说范围、兼跨的省级行政区。 学生说出黄土高原处于由湿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地带,由第一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由农耕区向牧区过渡地带。 学生观看视频,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猜测黄土质地松散。 学生识别地貌,指图展示。 学生读图总结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形成原因。 学生观看实验视频,完成【实验报告】,然后展示实验结论。 小组内交流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然后展示。 学生归纳总结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结合个人理解,说出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小组内任选其中一个角色,然后交流讨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然后展示。 学生阅读图文资料,说出该地采取的治理措施以及主要目的。 学生总结说出治理措施。 学生结合知识网络,1分钟准备,展示收获。 学生选择关键词语,链接题目作答,获取相应积分。 引导学生联系家乡实际,实地考察,知行合一。 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对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个总体把握。 学生整体感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通过填图训练,指图展示,提高学生用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提高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视频、图片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从文字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角色扮演使课堂松弛有度,让学生紧张的神经得到短暂的放松,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检验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竞争意识。 将所学地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
课堂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我们和总书记一起,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板书设计 通过简洁的板书、板图,既培养学生填图能力,又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知识点以及内在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附:
第三节 黄土高原(助学卡)
【读图填图】
【实验报告】
对比实验一 黏土 沙土
水土流失 强度 ______(小/大) ______(小/大)
结论 水土流失与________因素有关, 越_____(实/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对比实验二 有植被 无植被
水土流失 强度 ______(小/大) ______(小/大)
结论 水土流失与_________因素有关, 越_____(密/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对比实验三 降水强度小 降水强度大
水土流失 强度 ______(小/大) ______(小/大)
结论 水土流失与_________因素有关, 越_____(小/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对比实验四 坡度小 坡度大
水土流失 强度 ______(小/大) ______(小/大)
结论 水土流失与_________因素有关, 越_____(小/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共43张PPT)
习近平主席 在考察
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 李荣通
找位置
识地貌
探原因
知后果
寻对策
黄土高原
太行山
乌鞘岭
秦岭
长城
找位置
内蒙古高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华北平原
读18页“黄土高原范围和地形”图,完成以下任务:
1.找出太行山脉、秦岭、乌鞘岭、长城(在助学卡上填出),说说黄土高原的大致位置、范围。
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河口
桃花峪
黄土高原位于黄河_____游地区
中上
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域
黄土高原地处_____、 _____区向 、 _____区 的过渡地带;
黄土高原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湿润
半湿润
干旱 半干旱
沿海→内陆过渡
黄土高原地处 阶梯向 阶梯的过渡地带;
第
第
第
黄土高原
中国三级阶梯分布图
第一级
第三级
黄土高原地处 区向 区的过渡地带。
黄土高原
主 要 牧 区
主
要
种
植
业
区
黄土高原
中国农业区分布图
农耕
牧
森林→草原过渡
过渡性
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灾害频发
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过渡
第一级阶梯→第三级阶梯过渡
农耕区→牧区过渡
森林→草原过渡
森林→草原过渡
传统民居—窑洞
这么厚的黄土哪来的呢?
黄土高原
海拔 1000-2000米
面积 64万平方千米
黄土
厚度 100-200米
太行山
黄土高原
沙漠
戈壁
中亚、蒙古、中国西北
细小粉尘
黄土塬
黄土墚
黄土峁
黄土川
黄土地貌景观
-农耕区
识地貌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探原因
【实验目标】从土质、植被、降水强度、坡度四个方面 探究影响水土流失强度的因素。
【实验过程】
【实验报告】
对比实验一 黏土 沙土
水土流失强度 ____(小/大) ______(小/大)
结论 水土流失与_____因素有关,
越__(实/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对比实验二 有植被 无植被
水土流失强度 ____(小/大) ____(小/大)
结论 水土流失与______因素有关,
越___(密/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对比实验三 降水强度小 降水强度大
水土流失强度 _____(小/大) ____(小/大)
结论 水土流失与________因素有关,
越__(小/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对比实验四 坡度小 坡度大
水土流失强度 ____(小/大) ____(小/大)
结论 水土流失与_____因素有关,
越__(小/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过程】
结合实验视频,完成助学卡上的【实验报告】。
小
大
土质
松
小
大
疏
小
大
大
小
大
大
植被
降水
坡度
结合【实验结论】,阅读【黄土高原资料卡】, 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温馨提示:提炼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
【黄土高原资料卡】
【实验结论】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土质
★植被
★降水
★坡度
延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严重的原因
资料一: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沟谷两侧多出现直立的陡崖,地表坡度大。
资料三:黄土质地松散,内部多孔隙和纵向的裂隙,极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泥浆进入河流。
资料二: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导致天然植被退化,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极低。
资料四: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单位时间内坡面径流量大。
植被稀少
延安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资料一: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沟谷两侧多出现直立的陡崖,地表坡度大。
资料三:黄土质地松散,内部多孔隙和纵向的裂隙,极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泥浆进入河流。
资料二: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导致天然植被退化,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极低。
资料四: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单位时间内坡面径流量大。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①土质松
②坡度大
③夏季降水集中, 多暴雨
④植被少
乱垦滥伐
过度放牧
陡坡耕种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采矿修路
世界最严重的地区
水土流失
知后果
冲走大量肥沃的表层土
→土层变___
→土壤____流失
→耕地质量____
→农作物产量____。
大量泥沙汇入黄河
→黄河含沙量_____
→下游淤积,抬升河床
→ 形成“_______河”
→严重威胁两岸人民安全。
薄
养分
下降
降低
剧增
地上悬
专家
寻对策
政府官员
专家
农民
学生
参考句式:假如我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______,我治理水土流失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1.组长先选定一个角色;
2.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商讨对策。
—南小河沟
打坝淤地
修筑梯田
平整土地
退耕还林(草)
植树种草
修建堤坝 修建小型水库修筑梯田
治理措施
国家政策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生机盎然 容光焕发
看未来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原因、危害
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位置、范围
地表景观
规则: 1.选择关键词,链接题目;
2.先读题目,后说答案;
3.回答正确,可获得积分; 如回答错误,其他小组可再答题,获得积分。
我们的家乡济宁市,泗水、邹城等地山区面积大,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 请同学们跟随父母实地考察,感受家乡人民的智慧!
泗水长峰峪梯田
泗水桃花节
右图地表景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农民修筑梯田
B.长期的水土流失
C.大规模开采露天煤矿
D.大量取土烧砖建房
B
幸运积分:2分
黄土高原景观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_________地区。 (2)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____区的过渡地带。(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本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土高原
牧
幸运积分:6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有( )
①乱砍滥伐 ②过度放牧
③土质疏松 ④降水集中
⑤开矿修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C
幸运积分:4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的东、西界线分别是( )
A.太行山、昆仑山
B.太行山、黄河
C.大兴安岭、乌鞘岭
D.太行山、乌鞘岭
D
幸运积分:3分
黄土高原位置图
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D
幸运积分:2分
小贝的家乡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当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可能是因为黄土高原( )
A.冰川广布,雪峰连绵
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
C
幸运积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