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2课时36+58)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 圆明园的毁灭课件(2课时36+58)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5 12:17:51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圆明园有“百园之园”之称,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它被毁灭了。昔日圆明园是怎样辉煌、壮观,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王英琦:女,1954年生,安徽寿县人。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历任麻纺厂及安徽省机械施工公司、省微波总站和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工人、干部、创作员,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作家,省作协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守望灵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漫漫旅途上的独行客》《情到深处》《我遗失了什么》等17部,短篇小说集《爱之厦》《遥远而切近的爱》,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圆明园:
位于北京西北郊,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 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极高。1860年 10月,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宝11天,并纵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面对外敌的欺侮,只会一味屈膝退让。当圆明园被烧时,咸丰帝和慈禧等仓皇逃跑,他们的懦弱使中华民族受尽屈辱。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整,万春园、福海、万花阵等逐步恢复,并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难点)
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玲 透 波 武
量 金碧辉 堂
伟 命 灰
gū huáng diàn
hóng fèng jìn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lóng tī lán líng
估计
不可估量


估量
敦煌
星火煌煌
huáng

金碧辉煌
宫殿
九间朝殿
diàn
殿
殿堂
透珑
小巧玲珑
lóng

玲珑
剔除
柳眉剔竖


剔透
文澜
力挽狂澜
lán

波澜
山陵
中山陵
líng

武陵
宏图 
宽宏大量
hóng

宏伟
供奉
奉公守法
fèng

奉命
烛烬
玉石同烬
jìn

灰烬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1.珍奇的宝物。 本文指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珍贵的宝物。( )
2.不可以估计,无法计算。本文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 )
3.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 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本文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 )
4.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 )
5.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 )
瑰宝
不可估量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毁灭
书写指导:左上边是臼不是白字、上横和中横要分开,工字下横变为提,右边要窄。

huǐ
结构:左右
组词:毁坏 销毁
造句:好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被毁
灭了。
音序:H 部首:殳


估量
书写指导:“古”上横行笔稍向上,中竖稍向左拉, “口”要小。


结构:左右
组词:估计 估价
造句:我估计老师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音序:G 部首:亻


众星拱月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共字两横和两竖距离要匀称、左竖与下横都要长。

gǒng
结构:左右
组词:拱门 拱手听命
造句:同学们众星拱月般地围着
老师问这问那。
音序:G 部首:扌


辉煌
书写指导:“光”要窄小、末笔变为竖提,“军”要窄长、上边是“冖”、下横要长。

huī
结构:左右
组词:光辉 余辉
造句:同学们一定会有光辉灿烂的明天。
音序:H 部首:车


辉煌

huáng
结构:左右
组词:金碧辉煌 星火煌煌
造句:夜晚的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音序:H 部首:火


殿堂
书写指导:尸字窄长、共字要写紧凑,右边几字扁小、横折折不带钩,又字撇轻捺重。
殿
diàn
结构:左右
组词:宫殿 九间朝殿
造句:我们在学校这所大殿堂里
尽情遨游。
音序:D 部首:殳


武陵

líng
结构:左右
组词:丘陵 山陵
造句:中山陵是中国伟大的民族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音序:L 部首:阝


饱览
书写指导:整体偏窄,上边两竖的右竖稍长,见字下框要扁窄、撇和竖弯钩要外展。

lǎn
结构:上下
组词:阅览 博览群书
造句:利用暑假,我和妈妈饱览
了北京的所有美景。
音序:L 部首:见


境界
书写指导:土字要窄小,音字上下都要扁、下边是日不是口,儿字两笔下边要宽展。

jìng
结构:左右
组词:处境 家境
造句:爷爷助人为乐的思想境界,
让我们敬佩不已。
音序:J 部首:土


宏伟
书写指导:宀要宽,下边横短撇要长,撇折的撇和折要相当、末端有一点笔要重。

hóng
结构:上下
组词:宏图  宽宏大量
造句:每个同学都应该有一个宏
伟的人生目标。
音序:H 部首:宀


唐代
书写指导:里边扁框朝左、中间十字上下左右都出头,口字要扁小。

táng
结构:半包围
组词:唐朝 荒唐无稽
造句: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音序:T 部首:口


统统
书写指导:左右三个撇折转折时都要重、然后往上轻拉,儿字两笔要宽展。

tǒng
结构:左右
组词:统一 统称
造句:这些垃圾食品我统统不吃。
音序:T 部首:纟


销毁
书写指导:左右要匀称,肖字上边中间一竖要高,月字首笔撇变为一竖、里边有两横。

xiāo
结构:左右
组词:撤销 销声匿迹
造句:这些虚假的材料必须要销毁!
音序:X 部首:钅


闯进
书写指导:“门”字要宽大,不要写成下框,马字横折要窄、竖折折钩的第二折稍长、竖向左拉。

chuǎng
结构:半包围
组词:闯劲 闯将
造句:小明故意违反纪律,小芳气呼呼地闯进教室向老师告状。
音序:C 部首:门


奉命
书写指导:上边三横要紧凑、下横要长、撇和捺要舒展,注意下边是两横一竖。

fèng
结构:上下
组词:供奉 奉公守法
造句:我奉命去操场维持秩序。
音序:F 部首:大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环绕( ) 宏伟( )
估量( ) 奉命( )
任意( ) 珍贵( )
围绕
雄伟
估计
遵命
随意
宝贵
二、读下面两组词语,说说有什么不同。
举世闻名 建筑宏伟 蓬岛瑶台 
玲珑剔透 金碧辉煌 众星拱月
一片灰烬 连烧三天 烟云笼罩 
统统掠走 销毁罪证 任意破坏
两组词语不同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一组都是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词语,下面一组都是写圆明园被侵略者无情毁灭的词语;上面一组读来为祖国而感到骄傲自豪,而下面一组读来却让人揪心、难受,满怀对侵略者的愤恨。
(共58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2.借助相关资料,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重点)
3.反复朗读,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难点)
课文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想一想: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在句中重复出现,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难以计算,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之情。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是作者对圆明园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简洁的语言把圆明园的整体格局展示在我们面前,“众星拱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园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的布局特点,突出了圆明园的主体地位。
458.9公顷
颐和园 颐春园
(清华)
句园
(北大)
蔚秀园 承泽园 近春园
众星 拱月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金碧辉煌”的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写出了圆明园建筑的华丽无比;“玲珑剔透”写出了亭台楼阁的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金碧辉煌的殿堂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买卖街
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作者通过举例,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中的主要景物。让人感受到了圆明园中的景点之多,景致之美,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是本段的总结句。写出了人们游览圆明园的真实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汇聚天下风光和融合中外建筑风格的圆明园的欣赏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祖国灿烂艺术文化的无比热爱之情。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黄金,施以脂粉。……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法国) 雨果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句话从时间跨度和文物类型上巧妙地指出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价值之高。
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
各种奇珍异宝
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概念:文章的诞生总是离不开当时的背景,当我们在阅读这些文章时,为了能很快很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要借助文章写作时的背景资料,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作用:1. 补充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 借助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 拓宽思维。
运用:学习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可以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整理,结合第3 自然段展开想象,从而体会作者对圆明园园林艺术的热爱、赞叹之情。还可以通过对圆明园珍藏的各种文物的欣赏,理解“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句话。这么美的圆明园被毁灭,让人深切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对祖国深深的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凡是”“统统”等词写出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无耻,“掠走”“破坏” “毁掉”等词,写出了英法联军残暴野蛮的强盗嘴脸,激起了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的无比憎恨。
参与劫掠的英法军官回忆: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带不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朗读:
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李大钊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雨果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雨果
走进圆明园,我仿佛来到了 ,看到了 ,听到了 ,闻到了 。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第一段话从“先秦”“唐”“宋”“元”“明”“清”等词语可以看出,圆明园里收藏的文物时间跨度大,历史悠久;从“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可以看出,圆明园里收藏的文物种类丰富。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圆明园收藏的文物确实是最珍贵的,它不愧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第二段话从时间上推算是十天左右,可以看出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破坏的时间之长;“凡是”“统统”“破坏”“毁掉”“销毁”“放火”等词语,描写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肆意掠夺破坏的野蛮行径。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侵略者的贪婪无耻、野蛮残暴。
爱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恨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文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第1 自然段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结尾提到,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首尾呼应, 这样写可使结构更加紧凑, 内容更加完整。首尾呼应的方法有:
1. 重述开头法,结尾好像就是开头的重复。
2. 一问一答法,就是开头提出问题,在结尾回答。
3. 句式变换法,开头和结尾意思差不多,只是变换了句式, 相似却不尽相同。
举例:
比如《颐和园》第一自然段写“北京的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颐和园到处是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以无比的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
开篇说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最后说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粹,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这就属于首尾呼应的写法。
练一练:
童年是一个人最难忘记的时光,写一篇《难忘的童年》的作文,如果用首尾呼应的方式,给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写一段,你怎么写?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往昔和今日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通过实地走访或者上网查阅,组织一次“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的主题活动。建议:
(1)北京圆明园的旧址上建起了圆明园公园,可以去看看,拍照。
(2)上网查找文字资料;
(3)上网查找图片资料;
(4)关于圆明园文物的新闻……
主题延伸
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在我国西北部的荒漠中,坐落着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宝库——敦煌石窟。敦煌石窟是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石窟的总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壁画最多的石窟群。
敦煌石窟的壁画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站在那连绵不绝的画作前,我们仿佛回到古人生活的时代。无论是行笔还是用色,每个朝代不同的绘画风格都历历在目。如汉代出猎图的古朴,唐代服饰的绚丽,宋代人物的拘谨……正如国画大师张大千所说:“敦煌壁画代表了北魏至元一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展史。”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壁画大体可分为佛像画、神怪画、故事画、山水画等七种。其中,故事画又分为五种,画面生活气息浓郁,情节动人有趣,反映了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莫高窟第二百九十窟中,有按顺序绘制的八十七幅壁画,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从出生到出家的全部情节。这样的长篇巨制连环画,在我国佛教故事画中是罕见的。另外,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就绘制在莫高窟第三百二十三窟的北壁西端上。这幅壁画是现存的最早印证“张骞出使西域”这段历史的绘画作品。
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有的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的描绘了人们奏乐舞蹈、表演杂技的场面,还有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反弹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动人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敦煌壁画巧夺天工,技艺精湛。在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中,有一组壁画描述了九色鹿舍己救人的动人故事。在根据经文绘制的莫高窟
壁画中,它是最完美的连环故事画。这组壁画分为九个横向的场面,人和动物多取侧面,背景山水了无皴擦,线条有力,色彩浓重,造型具有装饰性。故事的画面从两头开始,画到中间结束,真可谓别具一格。更令人惊奇的是,那时候的画家就已经吸收外来艺术中的“凹凸法”来用色:用深色染外缘,中间渐浅,用白粉点最亮的部分。这样,整幅画面如同一块精美的浮雕,远近高低,层次清晰。这些体现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艺术瑰宝,令人叹为观止。
为了向世人介绍璀璨夺目的敦煌壁画,让精湛的敦煌绘画艺术永久流传于世,许多著名的画家都为之耗尽心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国画
大师张大千。张大千在狭窄的洞窟里,就着昏黄的烛光,孜孜不倦地临摹壁画,历时两年多,完成了近三百件作品。张大千的这一工作对敦煌艺术的传承、对民族与人类文化遗产的弘扬,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临摹壁画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临摹的过程中,张大千深深地感受到古代画师工作的辛苦。他感慨地说:“我在敦煌工作,有多方面帮忙都感觉非常困难,揣想起来,古人比我们更困难。我们在敦煌的时候还有洋蜡烛,虽然不太好,总比油灯好得多。古人在洞中绘画,由于光线不够,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天花板往往几丈高,要画屋顶,一定要躺着才能够画。但古人的画虽然在天花板顶上,也没有一处软弱的。还有
靠近地面的地方,离地只有二尺高,要画一尺或八寸的人物,画的还是一个大故事。这么小的人物,叫我们放在桌子上来画,已经觉得很辛苦了,而他们却在地上侧躺着画,比仰天画还要难。”然而,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古代的画师们却创造出如此卓越的艺术成就。他们的精神和意志,让我们感慨万千。
敦煌壁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藏有敦煌壁画的莫高窟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等世界文化遗产一样,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类创造精神文明的象征。
思考:敦煌壁画有哪些特点?你最喜欢敦煌壁画中的什么内容?说说理由。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城门边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观看。有人大声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呵呵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哪!”
6月3日那天,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耍着狮子舞着龙;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串串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从四面八方向虎门滩涌去。
虎门销烟
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条水沟,可以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袋袋海盐倒入池内,又把每包烟土切成四块,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他们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以示敬畏。林则徐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禁烟极严。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贵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垂手恭听,连声称是。
经过二十三天,近两万箱鸦片被全部销毁了。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思考:1.为什么说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2.你觉得林则徐是个怎样的人?
三、精彩赏析。
1.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估量”是说损失巨大,无法估算。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无法估计、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感受到了作者的无比憎恨和痛惜之情。
2.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从加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是”“统统”说明他们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任意”则写出了他们的疯狂、野蛮。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和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 ?
? ?
? ?
请完成本课中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