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31张及 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31张及 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5 11:36:59

文档简介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论辩家。他义正词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他在文章中总流露出“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舍我其谁也”的凛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











赏美文
孟庙的苍鹭
孙继泉
苍鹭为什么选择了孟庙?
它们是什么时候来的?
它们还要在这儿住多久?
没有人知道。
其实,不用到孟庙,在邹城市的周边——田野里、公路上,抑或在自家的庭院里,只要抬一下头,不经意间你可能就会看到苍鹭在空中翩飞,一只,两只,十只八只。它们像从《孟子》中飞出的一粒粒文字,又在平展展的空中组合成一句话,却没有人读懂。
这不过是我的一个形象的比喻。你看到的这些苍鹭此时正行进在采食的路上,它们到就近的大泽中捞取鱼虾和幼蛙,以便回家饲喂雏儿。远的是微山湖,近的是西苇、尼山水库、九里涧水库……
孟庙里居住的苍鹭有三千多只。你如果到孟庙那茂盛的柏桧树下走一走,就能够亲身感受到苍鹭家族的气息,能够听到它们发出的一声声虽不婉转却清脆响亮的鸣叫,甚至能听到它们在树丛中飞动时翅羽相互摩擦或拍打空气的唰唰声,还有翅尖触碰到树枝的簌簌声。平时,孟庙里游人不是很多,你可以静心观察苍鹭在树顶轻轻地落下又无声地飞起的娴熟动作,可以静心观看它们伏在窝边里看看外看看的温柔媚态。
这些看似柔媚的大鸟,对子女的教养却是残酷的、严苛的。据在“习儒馆”讲学的朋友讲,成鹭采食回来之后,并不是将口中含着的鱼蛙轻巧地送进幼雏张开的口中,而是将食物一样样地甩给它们,让它们接,以便训练它们的反应能力和速度。接不住的由成鹭捡起来再甩、再接。所以,游客在树下经常能发现一条条小鱼,一只只小虾,那是成鹭用力过猛甩出窝外的,而一旦落到地上,它们就不再拾取了。也有不少幼鸟在忽闪腾挪的时候不慎落巢而摔到树下。从树顶到地面遥遥数十米,非死即伤,九死一生……
不少文物古迹都伴有生物奇观。古树长藤是最常见的,此外,有的地方住满燕子,有的地方飞满蝙蝠。而孟庙的一大生物奇观,则是住满了一只只灰色的苍鹭。孟庙里为什么住满充满豪气的苍鹭?为什么不是白鹭和绿鹭?让我们打开《孟子》,把这样的话语找寻出来: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哪一句不是铿铿锵锵,哪一句不是掷地有声。这样锋芒毕露饱含英气的话语燕子不能比拟,蝙蝠也无法理喻。只有苍鹭。就让苍鹭在广阔的天际慢慢展示《孟子》这部浩浩长卷,就让苍鹭在幽深的孟庙默默地陪伴寂寞却坚定大气的孟子吧。
岁岁年年。永永远远。
课内素材
孟子的“四心”“四端”说
在人类发展史上,一切有利于善性的扩展、良知的培 养、正气的周流、道德的提升的思想,都应该得到尊崇和发扬。孟子的“四心”“四端”,就是这样的思想。
孟子把“四心”作为完美人格基本的价值尺度,假如没有同情恻隐之心,羞恶知耻之心,礼敬谦让之心,褒是伐非之心,那他就是一个心性有缺陷的人,一个麻木的人,一个不合格的人。
孟子认为,“四心”“四端”是先天潜在的本性;但他同时认可后天培养的作用。因为“四心”只是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比较脆弱,如果不用心加以培养扩充,就很容易夭折。孟子的“四心”“四端”说,穿越两千年时空,在今天仍然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
运用角度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的极大解放,激活了人们的欲望,孟子“四心”说的论述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今天的市场
经济中,人们的物质欲望极大地膨胀。这种强烈的物质欲望也极大地冲刷了人本身具有的“仁、义、礼、智”的善良本性。这是当今社会外部环境因素致使人们内在“善”的基本属性失落的社会根源。由此,人们为了在经济活动中盈利,就制造出了一系列欺诈性的假、冒、伪、劣产品来危害他人的利益。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认为:当人的行为举止与他人的审美情绪相悖、引起他人的痛苦、造成他人的损失时,这就是恶的行为,“人性善”就被彻底扭曲。但是,一旦整个社会的“人性善”都被扭曲,道德的大厦就会坍塌。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借鉴孟子“人性善”的理论观点,有效地引导广大民众培养这些道德品质,以促进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基础达标
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交:结交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乡党:家乡、乡里
C.强恕而行 强:竭力、尽力
D.旷安宅而弗居 旷:空旷
解析:D项,旷:空,使空闲。
答案:D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B项,均为判断句的标志;A项,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项,介词,对/介词,跟。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仁,人之安宅也”相同的一句是(  )
A.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B.万物皆备于我矣
C.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D.富哉言乎
解析:A项与例句同为判断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省略句。D项,主谓倒装句。
答案:A
4.对下列句子中“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有事焉,而勿正
语气助词,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B.盘盘焉,囷囷焉
助词,用于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C.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解析:D项,“焉”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此”,翻译为“比这”。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我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汜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①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②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有删改)
【注】 ①闲:防御,捍卫。②诐:偏颇。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B.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C.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D.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解析:联系前后文,根据重要词语的提示和句式来断句。画波浪线句的断句为: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答案:A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治:治理
B.孔子惧,作《春秋》 惧:忧虑
C.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罪:怪罪
D.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易:改变
解析:“治”与“乱”相对,意为“太平、安定”。
答案:A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辩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将其比作乱臣贼子的邪说,认为危害大于禽兽。
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符合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孔子人们会变成野蛮的夷狄,没有周公人们会思想混乱。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通读全文可知,应为“没有周公人们会变成野蛮的夷狄,没有孔子人们会思想混乱”。
答案: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好辩”意为“喜欢辩论”,(2)“代作”意为“代代产生”。
答案:(1)别人都说您喜欢辩论,请问为什么?
(2)尧舜死后,圣人之道衰微,残暴的国君接连出现(代代产生)。
【参考译文】
公都子问:“别人都说您喜欢辩论,请问为什么?”
孟子回答说:“我难道喜欢辩论吗?我是迫不得已。天下有人类已经很久了,总是一时太平,一时动乱。在尧那个年代,大水横流,在中国泛滥,毒蛇和蛟龙占据其中,百姓没有安身的地方。
“尧舜死后,圣人之道衰微,残暴的国君接连出现(代代产生)。他们毁坏民宅来造深池,百姓无处安居繁衍;毁弃良田来建园林,使百姓没吃没穿。邪恶的言论和残暴的行为又随之兴起。园林、深池、沼泽多起来,各种禽兽出没。到商纣的时候,天下又大乱起来。周公辅佐武王讨伐纣王,灭掉了五十个国家,把虎、豹、犀牛、大象都赶到边远地方,天下百姓都非常高兴。
“世道衰微,邪恶的言论和残暴的行为又随之兴起,有臣下犯上作乱杀掉君王的,有儿子不孝杀掉父亲的。孔子对此很忧虑,就写了《春秋》。《春秋》是关于天子大事。因而孔子说:‘了解我的大概是通过《春秋》,怪罪我的大概也是通过《春秋》啊!’
“圣明的国君再也没有出现,诸侯肆无忌惮,处士到处乱说,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天下的学说不归杨朱一派,就属墨翟一派。杨朱提倡只为自己,这是目无国君;墨翟主张兼爱,这是目无父母。目无父母,目无君主,这样的人就是禽兽。公明仪说:‘厨房里有肥肉,马圈里有肥马,但百姓面有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是带领野兽吃人啊!’杨朱、墨翟的学说不停止(传播),孔子的学说不彰显,这样,邪恶的言论就蒙蔽了百姓,阻塞了了仁义。我对此很忧虑,才出来捍卫先圣之道,反对杨朱、墨翟的学说,批判荒唐的言论,使那些邪恶的言论无法传播。邪恶的言论从内心产生,就会妨害行动;妨害了行动,也就扰乱了政治。即使圣人再次降生,也不会改变我的观点。
“从前大禹治水,天下太平;周公兼并夷狄、驱赶猛兽,百姓安宁;孔子著成《春秋》,乱臣贼子心生忌惮。我也是想使人心端正,消除邪恶的言论,反对偏激的行为,批判荒唐的言论,来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我)难道喜欢辩论吗?我是迫不得已啊!能够表示反对杨朱、墨翟的,就是圣人的门徒了。”
三、语言运用
9.下面是一幅“求救援助”流程构思图,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题时先读懂该流程构思图,再进行有条理的介绍。该构思图分四个步骤,首先拨打电话或按呼叫器求救,然后相关信息就会传送到处理中心,之后处理中心指派相关服务商给居民提供服务,最后居民反馈服务质量。
答案:居民可拨打电话或按呼叫器进行求救援助,求救援助信息会传送到各级服务处理中心,处理中心指派相关服务商到居民家中服务,服务结束后,居民将服务信息反馈给处理中心。
课件31张PPT。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