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物理八下 第八章 第一节 浮力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物理八下 第八章 第一节 浮力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16 09:0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浮力》导学
【学习目标】
1.知道浮力的概念和方向
2.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3.知道求浮力的两种方法,并能利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浮沉条件是什么。
【学习过程】
一、浮力的概念
1、做一做,议一议:阅读教材53页观察与实验,请各小组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交流准备回答。
实验步骤: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钩码,静止时弹簧称动的为G,把钩码部分浸在水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增大钩码进入水中的体积,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将钩码全部浸没于水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增加钩码浸入水中的深度,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
(1)G-F3>0,说明了什么?并写出物体所受浮力的表达式。
(2)比较G- F3与G- F4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3)比较G- F1与G- F2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2、做一做,想一想: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按照53页观察实验2中的步骤,进行实验,思考并准备回答。
(1)、浮力的方向是怎样?
(2)、什么是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原因
看一看,想一想:观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准备回答。
1、浮力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2、由浮力产生原因,写出另一种求浮力表达式。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
做一做,议一议:将ABC三个乒乓球,分别浸没于相应的三个烧杯中,松手后,观察乒乓球的状态,并将下表补充完整。
浮沉情况
运动状态
受力分析
浸没情况
F浮、G物关系
作图
上浮
向上运动
漂浮
静止在水面
悬浮
静止在水中任意位置
下沉
向下运动
沉底
静止在容器底
【梳理反思】对照学习目标整理并完善学案,组内谈收获、解困惑。
【自我检测】没有问题的同学请独立完成以下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必做题:1.什么叫浮力?方向是怎样的?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 请分别写出称量法和压力差法测浮力的表达式:
4.把皮球按入水中,当松手后皮球上浮,这是因为皮球受到的重力 浮力;当皮球逐渐露出水面时,皮球受到的重力 ,所受到的浮力将 ;当 ________等于 时,皮球停止上浮,漂浮在水面上。
5、一重为22N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其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
6、把一个重1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0.87N,那么,这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
7、小强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做了如图9的实验:(弹簧测力计每小格示数为0.5N)
(1)请在A图中画出被测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2)你认为更为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
(3)通过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小强在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计算物体的体积是 m3 ;你认为通过本实验获得的数据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此物体的密度。
(5)请你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说出一条即可)
 选做题:试设计实验,证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所处深度无关
教材分析:本节课让学生初步认识浮力,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浮力有一定认识,但对于求浮力的方法和浮沉条件尚不明确,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为:用求浮力的两种方法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浮沉条件。
引入新课:谁能不把塑料瓶倒过来,从而把乒乓球取出来?
提出问题,引出浮力,通过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浮力现象,提出出新问题: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是否受浮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出浮力的大小及概念。
一、浮力的概念
1(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认知浸没的物体也受浮力,浮力与浸没深度无关。
(2)解决浮力大小的计算,让学生知道利用称重法求浮力
(3)让学生初步感知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基础。

2.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观察浮力方向,并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让学生总结浮力的概念,完成目标1。
二、浮力的产生原因
1.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完成目标二。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压力差法求浮力,完成目标3
结合日常经验,石块浸没水中,松手后下沉至沉底,篮球浸没水中,松手后上浮至漂浮,引出对物体浮沉条件的探究。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认识物体在液体中的不同状态,同时通过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完成表格,突破目标4。
梳理反思:通过生生互动,解决学生困惑,提高目标达成率
自我检测:检验学生的达成率,分必做题与选做题,让差生吃好,优生吃饱。
1.检测目标1
2.检测目标2
3.检测目标3
4.检测目标4
4.检测目标4
3.检测目标3
3.检测目标3
选做题:提高优生设计实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