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合理布局谋篇,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感受文中平实质朴的语言,领会作者所抒发的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回忆性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的特点,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2、体会作者刻画人物、表达深情的方法,对于精彩的词句段,有自己的理解并尝试赏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刻画人物、表达深情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母爱是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描述母爱吗?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甜甜的亲吻
母爱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
母爱是手把手教子女写字的耐心
母爱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
母爱是期盼儿女成才的期望的眼神
母爱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
母爱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
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德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二、自学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佃农(diàn) 祖籍(jí) 迁徙(xǐ)
溺死(nì) 妯娌(zhóu li) 勉强(qiǎng)
衙门(yá) 血溅(jiàn) 瞒着(mán)
辍学(chuò) 慰勉(wèi miǎn)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3)作者简介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4)背景链接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灵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三、朗读课文,初识母亲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朱德怀念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用“她是一位 母亲。”的句式说话。
是一位悲苦的母亲
是一位和蔼的母亲
是一位善良的母亲
是一位勤劳辛苦的母亲
是一位聪明能干的母亲
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
是一位爱憎分明的母亲。
是一位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的母亲
(2)初读课文,说说朱德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两个字来概括。
勤劳
(3)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你给文章划分结构,并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5段),叙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8段),概述家庭情况,着重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第9~13段),母亲理解儿子,鼓励支持他投身革命。
第三层(第14~15段),从三个方面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的影响。(这两节也可归人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了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四、细细品读,理解母亲
1.老师范读第一节,此段情深意切,要求学生认真体会。
提问:这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引导学生把握“我爱我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是母亲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词,如“悲痛”“爱”“勤劳”“回忆”,总结以上词语可见,正是由于作者对母亲有深沉的爱,才会有对母亲的回忆,对母亲逝去的悲痛,对母亲高贵品格的追赞,因此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表现了对母亲的深爱之情。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深情地朗读第一节。
3.指定一两位学生朗读2~15节。要求感情充沛,以情带声,尽量声情并茂。读后教师可请学生加以评论,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然后教师再略作评点。
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关键性语句找出来。
如:“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待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这些语句分别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看,就形成了母亲的完整形象。
3.讨论:以上提取的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你用“母亲是一个 人,你看,她 。”
如:“母亲是个好劳动的人”——你看,她“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能挑水挑粪”,这表明母亲的勤劳辛苦。
母亲是一个同情贫苦的人——你看,她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这是母亲性格中所特有的宽厚仁慈,宁可自己吃苦受难,也要帮助别人。然而,她对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蛮横更加反感了。爱憎又何等分明。
母亲是一个聪明能干的人。你看,她给孩子做有“滋味”的饭食,亲手为孩子纺线织衣。
母亲是一个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的人。你看,她在家务农任劳任怨,协调一家和谐相处,她的朴素的阶级意识启发作者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你看,“她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母亲更加支持儿子从事革命,“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这又充分表明了,作为一个劳动妇女,母亲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美德。
在家庭遭遇最悲惨的遭遇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表现了爱憎分明。
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
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
母亲节衣缩食,借钱送我去读书,表现了母亲目光长远。
4、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很多事,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件事?
我最感动的事件是母亲并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也不懂高深的革命理论,但她知道儿子是在做伟大的事业,在做有利于人民的事业,因此,即便对儿子思念再深,也不去打扰儿子的事业,并予以鼓励与支持,而自己呢,甘于做着那个平凡的劳动大众,过完一生。
小结:全文紧扣开头的中心句——“我爱我母亲, (?http:?/??/?www.21cnjy.com?)特别是她勤劳一生”选择典型材料。重点详写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2.熟读最后四节,为下节课完成背诵任务做好准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5张PPT)
语文R版 八年级上
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母爱是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描述母爱吗?
母爱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甜甜的亲吻
母爱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
母爱是手把手教子女写字的耐心
母爱是灯下为子女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
母爱是期盼儿女成才的期望的眼神
母爱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
母爱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
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德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自学检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佃农( ) 祖籍( ) 迁徙( )
溺死( ) 妯娌( ) 勉强( )
衙门( ) 血溅( ) 瞒着( )
辍学( ) 慰勉( )
diàn
jí
xǐ
nì
zhóu li
qiǎng
yá
jiàn
mán
chuò
wèi miǎn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支撑门户:
东挪西借:
不停地劳动(耕作)。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有钱而心狠,残酷剥削穷人、压迫穷人。
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勉强维持家庭。
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
(3)作者简介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灵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4)背景链接
朗读课文初识母亲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朱德怀念的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用“她是一位 母亲。”的句式说话。
朗读课文初识母亲
是一位悲苦的母亲
是一位和蔼的母亲
是一位善良的母亲
是一位勤劳辛苦的母亲
是一位聪明能干的母亲
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
是一位爱憎分明的母亲。
是一位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的母亲
(2)初读课文,说说朱德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两个字来概括。
勤劳
朗读课文初识母亲
(3)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你给文章划分结构,并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15段):
第三部分(第16~17段):
痛悼母亲,引出回忆。
叙述家景,详写事迹,
歌颂美德,感谢母亲。
悼念母亲,表达深恩。
朗读课文初识母亲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8段):
第二层(第9~13段):
第三层(第14~15段):
详写品质性格
理解支持儿子
概述教育影响
朗读课文初识母亲
细细品读理解母亲
1.老师范读第一节,此段情深意切,要求学生认真体会。
提问:这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我爱我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勤劳”是母亲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明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词,如“悲痛”“爱”“勤劳”“回忆”,表现了对母亲的深爱之情。
深情地朗读第一节。
细细品读理解母亲
3.指定一两位学生朗读2~15节。要求感情充沛,以情带声,尽量声情并茂。读后教师可请学生加以评论,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然后教师再略作评点。
细细品读理解母亲
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关键性语句找出来。
如:
优秀品质:
同情:穷苦农民
反感:为富不仁者
给我慰勉
期待成功
好 劳 动
聪明能干
任劳任怨
性格和蔼
细细品读理解母亲
3.讨论:以上提取的语句都是由哪些具体材料来支撑的?请你用“母亲是一个 人,你看,她 。”
如:“母亲是个好劳动的人”——你看,她“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能挑水挑粪”,这表明母亲的勤劳辛苦。
细细品读理解母亲
母亲是一个 的人——你看,
同情贫苦
细细品读理解母亲
她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这是母亲性格中所特有的宽厚仁慈,宁可自己吃苦受难,也要帮助别人。然而,她对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蛮横更加反感了。爱憎又何等分明。
母亲是一个 的人。你看,
她给孩子做有“滋味”的饭食,亲手为孩子纺线织衣。
母亲是一个 的人。你看,
聪明能干
具有朴素的阶级意识
细细品读理解母亲
她在家务农任劳任怨,协调一家和谐相处,她的朴素的阶级意识启发作者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母亲是一个 的人。你看,“
深明大义
细细品读理解母亲
她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母亲更加支持儿子从事革命,“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这又充分表明了,作为一个劳动妇女,母亲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美德。
在家庭遭遇最悲惨的遭遇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表现了爱憎分明。
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宽厚。
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
母亲节衣缩食,借钱送我去读书,表现了母亲目光长远。
细细品读理解母亲
4、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很多事,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件事?
我最感动的事件是母亲并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也不懂高深的革命理论,但她知道儿子是在做伟大的事业,在做有利于人民的事业,因此,即便对儿子思念再深,也不去打扰儿子的事业,并予以鼓励与支持,而自己呢,甘于做着那个平凡的劳动大众,过完一生。
细细品读理解母亲
小结:全文紧扣开头的中心句——“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选择典型材料。重点详写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
细细品读理解母亲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
2.熟读最后四节,为下节课完成背诵任务做好准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