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目标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二、学习过程
1.【探究实验6】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重要实验五)
项目 方案二:Fe + CuSO4 实验5-1:Na2CO3 + HCl 实验5-2:镁条燃烧
装置
步骤 1.称量烧杯、铁钉、CuSO4溶液的质量m前; 2.铁钉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得质量m后。 1.称量烧杯、小试管、HCl、NaCO3溶液质量m前; 2.将HCl倒入盛有NaCO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得质量m后。 1.称量镁条、石棉网的总质量m前; 2.将石棉网放在桌上,点燃镁条,并冷却; 3.称量燃烧后的产物和石棉网的质量m后。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现象 分析
改进 措施
2.质量守恒定律
概念:质量守恒定律是指
(1)“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质量 算在内。
(2)“化学反应”是指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 ,但不适用 。(3)守恒的是“ ”,即“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
3.为什么反应前后质量会守恒?
宏观解释:
五个一定不变 微观解释: 不变
拓展:两个一定改变:
两个可能改变:
三、中考演练: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一
1.(云南2014.27)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2)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C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是否遵守量守恒定律?
2.(昆明2012)下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均为m后):
(1)甲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 ,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措施?
(2)乙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3)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第2课时 化学方程式
一、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二、学习过程
1.用文字表示化学反应,书写起来比较麻烦,且不能很好地表示某些量的关系,因此,我们用 ,此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如在化学方程式 C + O2 =点燃= CO2 中,你可以知道它具有哪些含义?
你知道此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吗?
宏观方面:
质量方面:
微观(粒子方面):
三、课堂检测:字母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二
1.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A与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此反应中B与C的质量比是( )
A.4:19 B.3:5 C.1:3 D.2:17
2.在反应2A+5B==2C+4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已知2.6gA与一定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是( )
A.4:9 B.8:1 C.10:11 D.1:44
第3-4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下列说法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5g食盐溶解在55g水中形成60g溶液 B.2L氧气和4L氢气点燃后可生成6L水
C.细铁丝在氧气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大
D.完全电解20g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仍然是20g
四、推断物质的组成元素:根据反应前后 不变。
1.某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它在空气中燃烧时,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化合物是( )
A.由N和H元素组成 B.由C和O元素组成 C.由H和O元素组成 D.由C和H元素组成
2.已知化学反应:X + O2→CO2 + H2O。下列关于物质X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无法判断
五、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前 不变。
1.(云南2018.23)ClO2是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Cl2 + 2NaClO2=
2ClO2 + 2X,X的化学式是
2.在化学反应方程式 2X + 2SO2 + O2 = 2CaSO4 + 2CO2中,则X的化学式为( )
A.CaO B.CaCO3 C.Ca(OH)2 D.Na2CO3
六、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及反应类型
1.(云南2019.17)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质量(g) X 5 30 26
A.b可能是催化剂 B.X的值等于15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2.(昆明2017)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X=3.1 B.该反应中甲、丁质量变化为14:85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乙一定是催化剂
七、微观示意图及图像题
1.(云南2019.15)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O + NH2 =催化剂= N2 + H2O
C.甲物质有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2.(云南2018.16)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相同的球表示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而原子不能再分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云南2017.17)甲和乙在一定条件在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下列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C.图中的甲和丁属于氧化物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4.(云南2016.22)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下图表示在催化剂作用下,将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无害气体的反应原理
上图反应物中属于单质的化学式是 ,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云南2015.17)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6.一定质量的碳粉与适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下图中不能正确反映该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八、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项目 方案二:Fe + CuSO4 实验5-1:Na2CO3 + HCl 实验5-2:镁条燃烧
现象 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天平平衡。 产生大量气泡;天平不平衡(指针右偏)。 产生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粉末;天平不平衡(指针左偏)。
化学方程式 Fe + CuSO4 = Cu + FeSO4 Na2CO3+2HCl= 2NaCl+H2O+CO2↑ 点燃 2Mg+O2==2MgO
现象 分析 天平平衡:没有外界气体的参与或逸散到空气中。 天平不平衡: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天平不平衡:有外界气体参与反应。
改进 措施 可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密闭容器内实验(不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不能 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 总质量
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物质总质量
物质和分子的种类 分子的个数和元素的化合价
充分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引流,防止液滴飞溅 遵守
反应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在密闭容器中实验 两种药品不发生反应 ①③⑥
第2课时
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分质量的二氧化碳 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D 解析: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即可认为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B为1,2A + B == 3C + D (根据A、B比例可知B的质量为2g,
10 1 又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C的质量为17g。)
20g 2g 17g 5g
C
第3-4课时
三、D 解析:A项是物理变化,B项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质量”的守恒,C项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总质量守恒,细铁丝只是反应物中的一种,A、B、C项错误,D项正确。
四、元素种类
1.D 解析:X+O2→H2O+CO2 ,反应后比反应前多出氢、碳元素,又X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即含有氢、碳元素。
2.C 解析:X + O2→CO2 + H2O,反应后比反应前多出氢、碳元素,但X中含有几种元素不清楚,即X中一定含有氢、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五、原子种类、数目
1.NaCl 解析:Cl2 + 2NaClO2=2ClO2 + 2X,反应物中氯原子有2+1×2=4个,钠原子有1×2=2个,氧原子有2×2=4个,反应后氯原子有1×2=2个,氧原子有2×2=4个。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2X中有且只能有2个氯原子和2个钠原子,即X中有且只能有1个氯原子和1个钠原子,为NaCl。提示: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要分别乘进去。
2.B
六、
D b可能是催化剂或杂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质量(g) X 5 30 26
参加反应的质量 ↓14+11=25 ↑30-16=14 ↑26-15=11
反应物,X=40-25=15 生成物 生成物(分解反应)
故A、B、C三项正确,D项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4:11,错误。
B 甲↓10-8.6=1.4 ,反应物 丁↑14.5-6=8.5,生成物
丙↓8.5-1.4=7.1,X=10-7.1=2.9 反应物(化合反应)
甲 乙 丙 丁
七、1.D 解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NO + 4NH3 =催化剂= 5N2 + 6H2O ,B项错误;甲、丁属于氧化物,A项错误;“物质”是宏观概念,“原子”是微观概念,C项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项正确。
2.D 解析:通过观察,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相同、数目相等,无需再配平,即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该反应是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3.A 解析:通过观察,只需在乙(氢气)的前面配3,即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12+16×2):(1×2×3)=22:3,甲和丁属于氧化物,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B、C、D三项正确,该反应属于其它反应(不属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A项错误。
4.N2 遵守(提示: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D 解析:通过观察,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相同、数目相等,无需再配平,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D项正确;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但原子数目一定不变,A、B、C三项错误。
6.C 解析:步骤一,书写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步骤二,看横坐标与纵坐标;步骤三,具体分析。A项,随着加入物质质量不断增加,生成物CO2从原点增加,到一定时候达到平衡,正确;B项,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会不断减少,直至0,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种类不变,C项错误,D项正确。
A.
B.
C.
D.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